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会有3个提示,不要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黄皓谈健康 2025-03-29 19:56:48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速提升,不少人在忙碌中养成油腻重口、夜猫子作息、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性。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有时我们在洗手间意外发现粪便异样,或是时常感到腹部不明原因的隐痛。许多人或许对此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一经检查,竟然发现肠息肉这个“隐形杀手”在其中作祟!

1.便血

很多人排便时太过用力或者大便太干燥粘稠,可能会伴随出血症状。排除长期久坐、运动量少、痔疮等原因引起的大便出血,肠息肉也可能导致便血。

因为肠息肉会导致肠腔内的空间变得狭窄,在排便时息肉受到摩擦,息肉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溃,从而引起便血。

便血是肠息肉的重要警示信号,尤其是当息肉位于直肠或结肠下段时,更易出现便血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无痛性便血、便频、排便不尽感等症状。而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疲劳、面色苍白等。

2.排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随着肠息肉的增大,逐渐挤压粪便,可能会导致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且粪便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呈现细条状。这是肠息肉影响了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

另外,肠息肉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

3.腹部不适

腹部不适部分早期肠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胀等,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或影响肠道功能有关。

腹痛是肠息肉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发生在中腹部或脐周,可能表现为隐痛、绞痛等,且多为间歇性。

这3种人是肠息肉的“高危选手”

1. 50岁以上的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慢慢衰退,肠道也不例外。50岁以上的老人,肠道黏膜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更加关注肠道健康,定期做肠道检查。

2.不良生活习惯者

平时饮食无辣不欢,顿顿离不开大鱼大肉,还特别喜欢吃各种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火腿、肉丸等。再加上不爱运动,每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肠道蠕动变得缓慢,食物残渣和毒素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就容易刺激肠道黏膜,增加肠息肉的发病几率。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遗传因素在肠息肉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携带了相关的遗传基因,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肠息肉的“青睐”。

0 阅读:21
黄皓谈健康

黄皓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