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技术转让,中方始终没松口,越南转头与三国谈,将背刺中国?

郭嘉聊健康 2025-04-02 02:33:40

2025年的春天,越南再一次成为国际聚光灯的焦点。

法国交通部长塔巴罗的高调访越,似乎吹响了法越合作的号角;而另一边,日本与韩国的团队也频频到访,力图“截胡”这笔价值超过600亿美元的超级高铁订单。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全球基建大戏,背后却是越南在经济转型与国家战略层面的一次“将计就计”。

早在十多年前,越南就曾对高铁抱以极高期待,却因多方掣肘而错失发展先机。

如今越南似乎不想再落后于印尼、泰国等东南亚邻国,立志跑出一条通往繁荣的新轨道。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越南多次表态,要求外资在高铁建设中做到“交钥匙+交技术”,对核心技术“一步到位”式的野心,让潜在合作方颇为头痛。

对此中方却始终没有松口,越南转头与三国谈,将背刺中国吗?

一、越南高铁

越南的南北高铁是长达1541公里的“纵向大动脉”,连接了南部经济中心胡志明市和北部政治文化中心河内,被称为越南经济的“黄金走廊”。

谁都清楚,一旦高铁建成,每年可带动GDP额外增长1%,显著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让越南有望加速迈向工业化与现代化。

不过,越南的高铁梦早在2005年就浮出水面,当时越南曾与日本探讨引入新干线技术,结果因为预算过高,加之越南国会对庞大的负债心存疑虑,方案最终夭折。

时过境迁,印尼雅万高铁如今已开通,让印尼收获了外界对其交通力的全新评价;泰国也在中泰铁路项目上高歌猛进。

如果越南继续裹足不前,只能眼睁睁看着周边国家抢先一步搭上高铁时代的列车。

重启后的南北高铁项目规模更大、成本更高,但越南官方态度坚决,誓言“不重蹈日本合作的覆辙”。

这一次,越南希望利用多国竞标,提高谈判筹码,一步到位解决技术与资金难题。

表面看是国家基建层面的重大项目,深层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多维豪赌。

二、四国角力

1、法国

法国交通部长塔巴罗访越时大谈“开放合作”,表示愿意向越南提供技术共享方案,但显而易见,法方的意图不只在高铁本身,还觊觎越南的港口、稀有矿产等战略资源。

法国希望以高铁为敲门砖,撬动印太地区更广泛的经济与政治布局。

2、日本

日本的高铁技术清晰而成熟,但价格之高、技术转让意愿之低,让越南很难再度“当冤大头”。

尤其在越南政府提出“一定要学到真本事”的前提下,日本迟迟不愿意交出核心技术。

再加上当年合作烂尾埋下的阴影,日越高铁之路在短期内难有关键性突破。

3、韩国

韩国KTX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打入世界市场,颇具性价比。

然而,韩国在复杂地形建设上的经验稍显不足,越南地形复杂、南北纵长、地质水文情况多变,韩国方案能否真正适配是未知数。

越南既想省钱,也担心项目“水土不服”,内心也在打鼓。

4、中国

中国在高铁全产业链上的控制力和丰富的海外项目实绩,使其在竞标中占尽优势。

雅万高铁的成功通车与中老铁路的互联互通,都为“中国方案”在越南积攒了口碑,也令越南政府难以忽视。

然而,中方一直坚持对关键控制系统、轨道技术等核心领域“不轻易外泄”,在越南高层看来这道“红线”触动了他们对于“技术自主化”的渴望。

这就导致越方试图用多国竞标来促使中方让步,而中方则暗示,如果越南在泛亚铁路东线的合作上继续拖沓,东南亚其它铁路项目将率先互联,越南或错失更多机遇。

三、技术转让僵局

越南非常清楚,南北高铁项目不仅是国内基建,更是一个跳板,可以借由大规模高铁建设,带动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成为未来东南亚高铁设备乃至后继项目的潜在输出国。

“我们不仅要通车,还要在通车后拥有自己的技术队伍。”这是越南决策层在幕后达成的共识。

但中方能否做到“毫无保留”式的技术输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数字化信号系统、高速列车制造工艺乃至轨道设计方法都属国家核心技术,“一朝泄密、难再封口”。

与此同时,越南给予的回报与中方在海外多年构建的高铁声誉和知识产权相比,看起来并不对等。

要在保护核心优势和扩大海外市场间找到平衡,这是一道难题。

越南方面则打出与法国、日本以及韩国“多线谈判”的策略,希望中方因竞争压力而让步。

可从目前来看,中国似乎不打算把底牌交出去,更愿意以“工程总包+设备”为主的模式输出。

在博弈升级的背景下,中越两国都很清楚对方的诉求:越南希望在这一巨额项目中“技术近道”崛起,中方希望在越南基础设施升级中占有不可替代地位、又不付出超出价值的代价。

谁也不想“率先低头”,所以双方围绕“到底转让多少技术、何种方式转让”,持续拉锯。

总理范明政曾立下“军令状”,期望看到2035年第一列高速列车穿越越南南北。

但要兑现这个诺言,需要的不仅是多国技术,更需要越南内部形成合力,让规划落地。

结语

越南这场高铁争夺战,说到底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摸索。

越南特别渴望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会,让高铁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同时实现技术弯道超车。

对于中国而言,既要看重这一项目可能带来的巨大市场,也要守住来之不易的核心竞争力。

双方如何在谈判桌前拿捏平衡,在彼此各自的红线范围内找到共赢之道,考验着两国的政治智慧与务实精神。

也许最终,越南依旧会基于成本与效率,选择与中国展开更深层的合作;也不排除越南继续与他国“多线交锋”,抬升筹码。

但无论何种结局,高铁在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都逐渐成为区域一体化的象征和助推器。

看似激烈的竞争,其真正终站或许在于各方能力的互补:越南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地区经济得到新一轮升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5
郭嘉聊健康

郭嘉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