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鲁迅先生因向青年推荐必读之书,引起了一场笔战!

求知问 2024-03-21 14:35:03

100年前,鲁迅先生应《京报副刊》邀请,参加向青年推荐必读之书活动时,因他的推荐,引起了一些人的激烈批评,招来了一场激烈的笔战!

一九二五年一、二月间,《京报副刊》向北京大学文化界的几个知名教授、讲师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各自向青年推荐十部必读的书,以希望能给中国青年“最低限度的必需知识”。报社根据收到各位先生回复的时间顺序,在报纸上发表出来。其中,接到邀请的有,胡适,梁启超,周树人(鲁迅),周作人,潘家洵,江绍原等。其他还有谁,没有搞清楚,只是见到了这几个人对《京报副刊》的回复。

从报纸发表的书目,人们可以看到,各位学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推荐的。例如,梁启超推荐的十部全是中国的经史诗词。潘家洵推荐的十部全是英文书。胡适和周作人推荐的是中英文参半。

而江绍原和鲁迅则一部也没推荐。江绍原给出的理由是:

“我不信现在有哪十部左右的书能给中国青年‘最低限度的必需知识’。你们所能征求到的,不过是一些‘海内外名流硕彦及中学大学教员’爱读书的书目而已。江绍原十四年一月二十日。”

江绍原是于一月二十日给报社回复的,已排在第八名,鲁迅则是迟迟到二月十日才给报社回复,第二天被发表在报纸上。

鲁迅在《青年必读书》一栏,写的是“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所以,可以说一部具体的书也没有推荐。

不过,他在附注中,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竞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术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即便是从现在的眼光看,鲁迅先生的观点也让人感到是有些“偏激”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

其实,鲁迅先生在这段文字中,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涵义。然而,当时同样有些人不理解,或真的理解了,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于是乎,引来一场笔墨上的唇枪舌剑、口诛笔伐,现在看来还有点惊心动魄!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不过,如果把这场交锋的过程在这篇文章中写出来,那就太长了,恐怕让读者劳累,就在分作几篇详述吧。不过网友们,也可趁机思想一下,对鲁迅先生表达的意思,您现在是什么观点!

0 阅读:0

求知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