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寒
题解料峭,根据词典解释就是“冷而尖锐”或者“微寒”,因为春天穿的衣衫少,即使微寒,也会感觉很冷。
这个词,其实很奇怪,现代普通话很少如此组合。
根据解释,“料”就是“料想,估摸,揣摩”的意思。
而“峭”,古写成“陗”,阝和山,都是山的意思(实际上“峭”是“陗”的白字)。you峭,意思是“陡峭”,由陡峭引申为“险峻”,由险峻引申为“严厉”,再引申为“寒冷”。
因此两字合起来成词,意思就是“料想应该很冷吧”。
仅此而已吗?实际上,“峭”是形容山势“笔直,尖锐,高而耸”,表示不同领域相同的意思被写成了不同的汉字,比如“翘,俏,肖,削,销,跷,锹,诮”等等。
其中“讥诮”就是说话“尖锐,陡峭”,说话刺挠人。
山东方言里的“qiao冷”,“qiao热”,“qiao没劲”,这个qiao实际上应为“峭”。
而“料”,我们熟悉的就是“料事如神”。料,明明是“材料,物质”的意思,怎么就成了“揣摩,估计”的意思呢?
其实这个“料”来自“瞭”字,而“瞭”字的意思是“瞭望”的“瞭”,意思是“远远的看,有距离的看”,从这个意思引申为“远远的想,有距离的想,离事件发生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是“料想”的来源,也即“瞭想”。古人(也许是汉代人)不知用哪个字,只好用“料”字代替,实际上“料”是“瞭”的白字。
因此,“春寒料峭”实应为“春寒瞭肖”的误写,好听点就是通假。
肇始者,渊源流长这些乱七八糟的字都是汉代人创造的,一方面秦汉以前文化遭到大破坏(包括文字),一方面汉代人因为天下安定,开始文化大创造(其中也包括胡乱创造),因为春秋战国大乱,到汉代古人忘记(失传)了很多东西,就根据发音和意思胡乱造些字,如此一来,汉字倒是丰富了,但是也造成了混乱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