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名职场新人,因为总觉得自己颈子不舒服,他索性把枕头扔到了一边,想着平躺在床上或侧卧入眠也挺舒服。起初的一周,他感到脖子轻松了些,还沾沾自喜觉得找到了“健康睡眠”的秘诀。
可没过多久,他发现早上起床后颈背发僵、头还经常胀胀的,连精神状态也变得不如从前。大约三个月不到,小刘再去按摩调理时,技师惊讶地告诉他颈椎肌肉非常紧张,稍一用力就会疼。小刘开始慌了:难道是没用枕头惹的祸?

睡觉不用枕头,看似放松,实际上往往会导致两方面的变化:首先,颈椎可能“抗议”——短期内或许觉得舒服,但时间一久,颈椎曲度失衡就会露出端倪。正常情况下,人的颈椎是有一定生理弧度的,如果长期让脖子紧贴床面,头部对颈椎的压迫变大,一些人会出现颈椎僵硬、落枕频繁,或者晨起头痛不适。
当颈椎因过度平直而无法保持应有的弧度时,上背部肌肉也可能相应地持续紧张,让人白天做事时总觉得腰背发酸。第二个变化更隐蔽:容易打扰睡眠质量。不用枕头时,头部和心脏处于几乎持平的水平,一些有轻微鼻炎或睡觉习惯张口呼吸的人,夜里更容易打鼾,甚至影响呼吸均衡。时间长了,白天会经常感觉昏沉、疲倦,没有精神,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很多人觉得枕头可有可无,或者盲目相信“平躺对脊柱好”,其实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如果颈椎本身就有劳损,再坚持不用枕头,反而会让劳损加重。普通人的颈椎需要一定支撑来维持生理曲度,而枕头则承担着这种“承托”作用。
尤其侧卧时,若没有枕头或者枕头过低,头部会倾斜到与肩、颈不平衡的角度,压迫肌肉和神经,久而久之导致落枕频发或肩颈酸痛。有人或许会反驳说:我常常午休趴在桌子上也没枕头,似乎没啥问题。可那只是一种临时姿势,时间短,并不代表长期夜间睡眠也能这样坚持。
还有人疑惑,枕头要多高才合适?实际上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身高、肩宽和睡姿不同。一般而言,仰卧时枕头高度略等于自己一侧拳头高度,有些人更喜欢侧卧,那就要稍微高一点,让头、颈、肩三点保持相对水平。
此外,枕头的材质、软硬度、透气性也会影响睡眠感受。有人喜欢比较硬的枕头,睡觉时脖子反而被压到,也有人偏爱太软的枕头,结果头一陷进去,颈椎又悬空,依然不舒服。所以挑枕头要结合自己的习惯与身体反馈,宁可多试几款,别盲目追求新潮概念或夸大的宣传。

有些年轻人喜欢“随心所欲”,觉得不必拘泥于传统习惯。可是,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在慢慢调节中并不会“迁就”不科学的睡姿。小刘的经历或许就是个例子——刚开始用“零枕头”,感觉像是给脖子做了个“自由释放”,但实际上,这个“释放”是暂时的。
脊柱该弯的地方没有支撑,就在一点点地疲劳、紧张。睡眠是用来恢复体能和减轻疲劳的,如果枕头高度或形状不当,或者干脆不用枕头,反而让身体在夜里承受新的压力和伤害,那就违背了好眠的初衷。
为让身体睡得更安稳,夜间最好还是给颈椎找个合适的“依靠”,尤其是已经出现肩颈劳损、落枕或晨起头痛的人,尽快调整自己的枕头,减少夜间对颈椎的刺激。如果有人真的因特殊原因(如医生建议)短期不用枕头,一定要留意颈部与床面的关系,或者选择医疗护颈的方式,不可仅凭“感觉不错”就放松警惕。

很多健康隐患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现,但长期重复同一种错误习惯,就很可能积累成问题。小刘后来重新挑了一个护颈枕,用了一个多月,慢慢感觉晨起时脖子不那么硬了,精神头也好多了。从前那种整天昏昏沉沉的状态,随着颈椎得到正确支撑,渐渐得到改善。医生也提醒他,年轻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身体恢复力,实际上一些脊柱损伤具有隐蔽性,别等到疼痛明显、甚至引发头晕或手麻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想让睡眠真正成为恢复身体的“充电站”,就给脖子一点恰如其分的支撑吧。别被短期的不适或流行观念左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枕头高度与材质,才是对颈椎最温柔的保护。身体健康需要点滴习惯来守护,睡觉这件小事,往往最能看出我们对身体的爱护与否。毕竟,熬坏了颈椎,再想补救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让自己枕着安心,稳稳进入梦乡,才是对健康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