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招牌”大反转:三河商户称政府人员连夜登门道歉,补偿换牌钱

晓评天下 2025-04-18 12:32:17

从“必须改色”到“连夜道歉”,河北三河市的一场“颜色风波”,让商户们的心情像过山车般跌宕。

这场因牌匾颜色引发的争议,最终以政府“认错买单”收场,但背后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从“一刀切”到“连夜改”:这场闹剧究竟有多离谱?

“红色不让用,蓝色也不行,招牌改来改去,最后连城管自己都说不清标准!”——这是三河市商户们过去一个月的真实写照。

今年3月,三河市突然推行“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政策,城管部门强势要求商户更换门头颜色,甚至现场监督商户将红色招牌刷成绿色。

有商户吐槽:“漆是我们自己买的,钱是我们自己掏的,改完还要被说‘自愿’?”

更离谱的是,政策执行毫无补偿方案,商户们敢怒不敢言。

直到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一纸通报,免职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这场“颜色闹剧”才迎来转机。

二、反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政府连夜登门道歉

4月17日晚8点,三河市泃阳镇的商户们等来了意想不到的“客人”。

两名镇政府工作人员摸黑登门,为“改色风波”鞠躬道歉,并承诺:“商户可以换回原来的红、蓝、黑三色,费用政府全包!”。

一位店主透露,自己曾花400元将红色招牌改成绿色,如今政府主动提出派人免费改回原色,但他仍担心:“登记了损失费用,真能拿到补偿吗?”

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全市正在统计损失,后续将由市里统一落实报销方案。

但三河市政府值班人员的“一问三不知”,又让商户们的心悬了起来。

三、商户累了,网友怒了:谁该为这场闹剧买单?

尽管政策已松绑,不少商户却表示“折腾不动了”。

一家商铺老板无奈道:“改来改去太费精力,现在颜色已在城管局备案,就这样吧。”

而网友的怒火则直指决策者:

“拍脑袋决策,用纳税人的钱擦屁股,凭什么?”

“免职只是开始,应该让下令的人自掏腰包赔偿!”

更讽刺的是,这场风波还扯出“JH变色”的插曲——JH被曝从标准三色改为“浅金色单色”,涉嫌违反国家标准,最终连夜更换。

网友调侃:“连JH都敢乱改,还有什么颜色不敢动?”

四、教训不能白交

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粗放,更是对法治精神和商户权益的漠视。

从“破门亮灯”到“招牌改色”,某些地方部门似乎总把“整齐划一”当作政绩标杆。

专家指出,此类政策缺乏法律依据,粗暴干预市场经营,本质上是权力的任性。

南都社论曾犀利点评:“鸵鸟式沉默只会损害公信力。”

三河市若想挽回形象,不仅要有道歉和赔偿,更需公开问责、完善决策机制,让“颜色管理”回归法治轨道。

政府承担改色费用看似“负责”,但钱从何来?网友一针见血:“最终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何避免公共资金为决策失误买单,考验着治理智慧。

结语:

一场“颜色风波”,刷掉了商户的血汗钱,也刷掉了政府的公信力。

当权力不再任性,当决策学会尊重法治与民意,这样的闹剧才能真正画上句号。

毕竟,城市的色彩不该由“一刀切”定义,而应由法治与人性共同调色。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0 阅读:31
晓评天下

晓评天下

看人生百态,阅世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