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款酱油被检测出含有镉、砷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单。虽说这些被检测出的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但酱油作为家家户户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常用调料,这一事件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且热烈的讨论。
那么我们日常该怎么挑选健康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呢?

1. 配料表是"照妖镜"
零添加≠无添加:国家尚未对"零添加"制定统一标准,需关注配料表是否含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增味剂(谷氨酸钠)、甜味剂(三氯蔗糖)等。
重金属风险提示:酱油中的镉、砷多源于大豆等原料受污染,优先选择标注"有机认证"或"绿色食品"标识的产品。
2. 认准三大权威标识(图:建议配认证标志图示)
有机认证(中国有机产品标志):原料种植禁用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A级/AA级):限制使用农药和添加剂。
低钠认证(每100g钠含量≤120mg):帮助控盐。
3. 破除"纯天然"迷信
天然酿造酱油仍可能含微量酒精和糖分,糖尿病人群需注意。
部分"古法酿造"产品未标注菌落控制标准,开封后需冷藏。

平时做菜怎么放调味品才健康:
1、控制用量
无论是盐、糖还是其他调味品,都要控制好使用量。遵循 “少盐、少糖、少油” 的原则,逐渐减少调味品的用量,让味蕾适应清淡的口味。例如,炒菜时可以尝试用醋、柠檬汁等酸味调料来增加风味,减少盐和糖的使用。
2、合理搭配
不同的调味品可以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味效果。比如,在炖肉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八角、桂皮等香料,不仅能增加肉的香味,还能减少对盐的依赖。在凉拌菜中,可以用生抽、醋、香油、蒜末等搭配,调出美味又健康的酱汁。

3、注意添加顺序
在做菜过程中,调味品的添加顺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盐要在菜品快出锅时再加入,这样可以减少盐的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持菜品的口感和营养。而糖、醋等调味品可以在烹饪过程中适当提前加入,以便更好地融入食材。
4、根据食材特点调味
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特点,调味时要根据食材的特性进行调整。比如,新鲜的蔬菜本身味道鲜美,调味时可以尽量简单,突出蔬菜的原汁原味;而一些腥味较重的肉类食材,则需要加入适量的料酒、姜片等去腥增香。

总之,挑选和使用健康的调味品是保障饮食健康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理性看待 “零添加”等概念,通过科学的方法挑选和使用调味品,让我们的饮食更加美味、健康。同时,也希望相关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生产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个关注,再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携手打造高质量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