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急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同时命令吴三桂立即率军回京勤王,可以说,崇祯皇帝是孤注一掷,将全部赌注都押上。
因为吴三桂是在关外抵抗清军,一旦让吴三桂回京,就意味着明朝北部边疆将门户大开,但是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兵临都城,火烧眉毛之际,调回吴三桂是崇祯的无奈之举。
然而,崇祯还是没能等到唯一的希望。
吴三桂得知崇祯自缢身亡,陷入犹豫彷徨之中,都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才投靠清军的,真是这样吗?
今天,结合清朝史料还原吴三桂从发迹掌权到投清叛明的故事,分析陈圆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仰仗舅舅入军旅、但凭刀枪建新功1608年,即明朝万历36年,吴三桂出生在今天的辽宁绥中,明朝时期称之为中后所。吴三桂的祖上在此随军生活多年,受将门世家的家风环境影响,吴三桂从小跟随父亲吴襄练武,非常擅长骑射。
《清史稿》记载,“吴三桂,字长伯,江南高邮人,籍辽东。”
吴三桂幼年丧母,这件残酷的坏事却给吴三桂意外带来“好处”。父亲吴襄续弦迎娶祖大寿的妹妹,也就是吴三桂的后母。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名将,在辽西算得上名门望族,在祖大寿的关照下,吴襄最后官至锦州总兵,吴三桂同样受到关怀教育,不满20岁便考中明朝的武举。
1630年,崇祯皇帝命祖大寿出兵收复滦州、永平等城池,吴三桂随军出征,在遵永大捷战役中立下战功,吴三桂被封为守备。在此后九年间,吴三桂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崇祯皇帝授予宁远团练总兵。
《明档》记载,“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
在军事能力方面,吴三桂是非常厉害的,1640年,吴三桂在辽宁杏山附近突然遭遇多尔衮率领的大军,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吴三桂镇定指挥,亲自带领麾下部将冲杀,虽然多尔衮的清军异常剽悍,但是吴三桂死战不退,双方打成平手。
后来,清军出动重兵围攻锦州,由于守城将士急需粮草补给,吴三桂冒险护送粮草,趁着围城清军麻痹大意的时候,吴三桂选择昼伏夜行,用3400辆牛车,为锦州城的明军送去2万石粮食。
在吴三桂返回宁远的第二天,清军才发现锦州城已经收到后勤粮草补给,清军派遣2万骑兵,兵分四路追击,不但没有发现送粮队伍,还被吴三桂安排的伏兵剿杀。
《明史》记载,“并未遇警,绝无疏失。”
吴三桂意气风发、陈圆圆妙龄相遇到了1642年,明朝在关外的8座城池已经先后丢失4座,震怒的崇祯赐死大同总兵王朴,对吴三桂只是降级惩处,命其镇守宁远戴罪立功。虽然吴三桂受到崇祯的惩戒,但是他在明朝官场的声望却更高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圆圆走进吴三桂的生活。
这天,吴三桂被田畹邀请到府邸做客,故意安排歌舞助兴,其中有位舞女格外突出,瞬间就吸引了吴三桂的眼球。这位歌姬,便是田畹特意巴结吴三桂准备的陈圆圆。
田畹是崇祯皇帝的岳父,但他的女儿田氏在后宫已经失宠,最初,田畹为了帮助女儿重新获得崇祯的宠爱,亲自到江南寻访美艳女子,机缘巧合之下遇到“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惊叹之余带回京城。
按照田畹的计划,他将陈圆圆送到女儿田氏身边做侍女,选择合适的时候,让女儿将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以此博取帝王欢心宠爱。
也许很多人很难理解这种行为,但是在历史上,不单单是明朝,后宫经常用“献侍女”“献姐妹”的方式延续皇帝恩宠,成功的范例也不少。
但是,崇祯皇帝没有让田氏岳父“得逞”,陈圆圆进宫3个月仍然没有得到崇祯的喜爱,于是被田畹叫回府邸。
据记载,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长得非常漂亮,达到“惊艳乡里”的程度,此外,陈圆圆还精通琴棋书画,尤为擅长歌舞,当时陈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台下看客们看得如痴如醉,有“观者为之魂断”的记载。
根据陈圆圆的实力来看,她不可能没有引起崇祯的重视,最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的明朝已经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崇祯皇帝整日焦头烂额,没有心思花费在后宫之事上。
不久,田畹亲自将陈圆圆送到吴三桂的府邸,并且还陪送了丰厚的嫁妆。吴三桂极为喜爱陈圆圆,但是吴三桂肩负着镇守辽东的重任,虽然满怀不舍,但是必须要回到辽东前线,而陈圆圆就留在京城府邸。
李自成高歌猛进、刘宗敏霸占宠妾1644年的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官宣称帝,国号定为“大顺”,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率军出发,直指明朝都城北京。
李自成的大顺军渡过黄河,先后攻克汾州、蒲城、太原等地,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顺军就攻破明朝都城,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而死。
在大顺军进攻的过程中,遇到极少数誓死忠于明朝的大臣,比如代州总兵周遇吉,他依靠坚固的城墙,率领士卒顽强抵抗李自成的进攻,双方苦战将近20天。
最后周遇吉弹尽粮绝,在城中与大顺军展开巷战,全身被射满箭矢,周遇吉的夫人刘氏也是贞烈女子,她带着奴仆侍女站在楼上射杀大顺军,最后全部被活活烧死。
像周遇吉这样的明臣很少,更多的是主动投降李自成的官员,比如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兵部尚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接大顺军猛将刘宗敏。
不仅如此,从百姓的反应来看,明朝注定败亡的结局,比如李自成攻破宣府的时候,全城百姓都欢天喜地迎接大顺军,太监曹化淳为李自成打开广宁门,太监王德化主动带路逮捕崇祯。
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初,大顺军共有不足两万人,严令将士遵纪守法,胆敢劫掠财物和妇女的人,全部斩首示众,但是这种良好局面仅仅维持了一个星期,自从大顺军开始追缴饷银开始后,京城秩序瞬间荡然无存。
刘宗敏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逼迫京城官吏缴纳银钱时,他冲进吴三桂的府邸,当刘宗敏见到陈圆圆,立即被她的美貌吸引,采用武力手段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
冲冠一怒而红颜,揭开吴三桂的“老底”当吴三桂接到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他停止前进、犹豫不决,后来得知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强占,愤怒的吴三桂决定投靠清军多尔衮,正因如此,清军才能轻松入关。
此时,不禁要问,吴三桂真的是因为陈圆圆被霸占才投靠清军的吗?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吴三桂没有如此专情陈圆圆,甚至可以说,吴三桂是绝情的。
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后,他很清楚吴三桂是劲敌,于是多次写信招降吴三桂,后来始终不见回信,竟然逼迫吴三桂的父亲出面劝降儿子。
实际上,吴三桂并没有因家人受威胁而妥协,最直接的证据是,在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后,吴三桂在这段时间里,手握重兵而不动。
如果吴三桂真的将父亲、爱妾的生命看得很重,在陈圆圆没有被霸占的时候,吴三桂就已经率军直逼北京城,然而他没有。此外,当得知爱妾被掳的消息,吴三桂是选择投靠清军、站在李自成的对立面,丝毫不顾及父亲吴襄的生死。
从吴三桂的一系列选择可以判断,吴三桂并没有将爱妾陈圆圆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是“冲冠一怒而红颜”,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吴三桂是头脑清醒的投机者,他在谨慎地做出最有利的抉择。
吴三桂的确有多个选择,那么他能够把握最好的机会吗?很可惜,他没有。
早在1642年的时候,吴三桂负责驻守宁远,当时皇太极多次攻打都失败而归,于是亲自写信劝说吴三桂“识时务者为俊杰”,许诺给予吴三桂高官厚禄,希望他能够投靠自己。
皇太极对吴三桂极为欣赏,曾直言“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为了招降吴三桂,皇太极可谓费尽心思。
此外,皇太极还让明朝投降的将领,比如邓长春、张存仁等人,同样写信劝降吴三桂。吴三桂收到信件后没有任何回应,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同意,这也可以说明吴三桂效忠明朝、效忠崇祯的决心并不坚定。
到了1643年年初,也就是崇祯自杀的一年前,吴三桂主动给皇太极送去一封信,这封信是由祖大寿转交给皇太极的,因为当时的祖大寿已经投靠清军,前文已经说到祖大寿对吴三桂的帮助很大,是吴三桂极为敬重的人。
吴三桂给皇太极的这封信具体内容已经失传,但是皇太极给吴三桂了一封回信,说“你让使者交给你舅舅祖总兵的信,我已经收到了,吴将军还是犹豫不决,我害怕吴将军失去这次机会,非常可惜!”
从皇太极的回信可以看出,吴三桂虽然没有投降,但是已经在为将来铺垫退路,吴三桂没有代州总兵周遇吉的毅然决绝。如果吴三桂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降皇太极,他也算是把握住机会,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当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初期,也许吴三桂曾经想过归降李自成,但是后来李自成将北京城搞得一团糟,很有可能吴三桂是在这时发现“闯王不长久”,最终决定投降清军。
于是,吴三桂写信给多尔衮,同意帮助清军打败明朝,但是也开出条件:事成之后,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
多尔衮收到信件非常高兴,就在这时,传来李自成出征攻打吴三桂的消息,多尔衮面露奸笑、心生一计,
很快,李自成亲自率领6万大顺军征讨吴三桂,当时吴三桂手中只有2万人马,双方兵力悬殊太大,鉴于大顺军前期连战连捷的声势,吴三桂也没有底气能够独自取胜。
吴三桂在积极准备战斗,李自成却因往日的胜利冲昏头脑、盲目自大,对征讨吴三桂的艰难程度认识不足。
很快,吴三桂派出“假意投降代表团”,专门迷惑李自成、拖延时日,延缓他的进军速度,因为吴三桂在等多尔衮的回信。
当使者带回多尔衮的信后,吴三桂立即又修书一封,内容是请多尔衮率清军联合剿灭李自成,让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这是吴三桂极力邀请清军入关,也许吴三桂没有察觉,此时的他已经处于任人宰割的境遇。
不久之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抵达关门,“假意投降代表团”的成员趁着夜色逃跑被捉到,李自成这才明白吴三桂并不准备投降,而是迷惑自己。
虽然李自成明白过来,但是他也错过了“兵贵神速”夺取关门的机会,更为险恶的是,多尔衮已经率领清军昼夜赶路,距离关门只有15里路。
可以说,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的处境各不相同,自然是多尔衮占据着绝对优势,他逼迫吴三桂放弃联军退敌的想法,只能选择彻底投降清军,吴三桂面对前后强敌,无奈之下只能照做。
就这样,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又收服吴三桂,成为这场战役的最大胜利者。
1644年,在多尔衮“以图进取,必迁北京”的建议下,清世祖顺治帝将都城从盛京迁至北京,也代表着清朝正式成为统治全国的王朝。
清朝入主中原,推行高官厚禄收买人心的政策,明朝遗留的官吏大部分都归顺清朝,而吴三桂作为汉臣的代表,他与满清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却很疏远,虽然给予吴三桂独立统率军队的权力,但是在政治上进行严格防范,其实军队也只是让他安心替清廷卖命,消灭李自成的残余势力和南明政权。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在军旅世家的熏陶锻炼下,成长为明朝守关护隘的名将,在明朝灭亡的关键时刻,吴三桂一直在暗中思忖出路,虽然“冲冠一怒而红颜”而投降清军的故事流传很广,但是通过对明朝灭亡前后吴三桂的行为分析,可以发现,吴三桂并不是因为陈圆圆才背叛明朝的,而是早有此意。
吴三桂精于算计,想要卖出好价钱,没想到最后被多尔衮戏耍,无奈接受最终的命运安排,永远背上背叛者的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