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和商纣自古就是暴君的代名词,而纣王尤甚,因为封神榜这一文学小说的渲染,许多毫无根据的恶行都被强加在商纣王身上,导致后世之人闻纣王之名,便义愤填膺,怒从中来。故而,《史记》中记载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大败商纣王,将其烧死在鹿台,让许多人拍手称快,“牧野之战”也因此成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代表战役之一。
但是在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不准”的人在挖掘战国魏安厘王的墓葬时,发现了大量的竹筒,这就是著名的《竹书纪年》,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非我们认知的那样正义,而是使用了“下三滥”的不光彩手段。
《史记》中的牧野之战:
据《史记》等正史书籍记载,商纣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天下民不聊生,周文王仁义有德,爱护百姓,天下归心,因此周国日益强大。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和姜子牙率领三百战车和三千虎贲,以及步卒数万,与其余诸侯在孟津会师,共同征讨商纣王。
正好此时朝歌的军队都在外征战,只余少许宫殿卫士,纣王听闻诸侯联军在牧野驻守,并没有慌乱。商纣王身经百战,并且自身也有九牛二虎之力,是项羽般的万人敌,因此,他将朝歌的奴隶、战俘、囚犯都武装起来,联合都城卫士,总计70万兵力,亲自领兵向牧野出发,主动出击。
但是商纣王暴虐残忍,那些囚犯、奴隶早就不堪压迫,怎么会全心全力的帮助纣王作战呢?商、周两军交接,周武王率三百乘战车和三千精锐一马当先,瞬间将商纣王的奴隶军团冲垮。
冷兵器战争就是如此,人数众多,全靠阵型冲杀,阵型一乱,军心便溃散,前面的往后逃,后面的往前冲,于是混乱不堪,毫无战斗力。
并且那些囚犯、奴隶趁此机会临阵反戈,欲杀死纣王,换取自由,于是70万奴隶军团如潮水般的向纣王涌去。纣王见势不妙,在卫士的保护下仓皇逃离战场。有说法是,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但也有说法是周武王一个冲击,商军便溃散败逃,纣王虽然逃回朝歌,但是联军紧追不舍,见大势已去,纣王于鹿台自焚。
《竹书纪年》中的牧野之战:
据《竹书纪年》记载,商国和周国早在周文王之前就有摩擦战争,在纣王、文王祖父的那个时代,周朝便多次伐商,但是屡战屡败,到了周文王这一代,纣王将周文王姬昌擒住囚禁。从这些历史记录我们能够知道,周伐商绝对不是简单的纣王昏庸无道。
而周文王姬昌能够被释放回去,也定是因为和纣王达成了某种协议,否则纣王不可能放虎归山。在商周交战时期,双方曾约定时间地点,但是姬发和诸侯联盟并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作战,而是趁着黎明发动进攻,一直冲到朝歌附近的牧野,因此才会有纣王来不及调兵的记载。
并且据《吕氏春秋》记载,周武王曾与商纣王的重臣一胶鬲密谋,并且约定了一个日期,而这个日期,就是胶鬲准备叛变里应外合的日期。其实在正史中,纣王是十分勇武有军事才能的,他既然敢让奴隶上阵杀敌,肯定防备了他们反叛,因此倒戈是因为胶鬲这个内应。
结果
在先秦版本的《六韬》残卷记载,商纣王并不是鹿台自焚,而是在两军冲杀时失败被俘虏,最后遭斩首,据《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被杀死的商朝人多达十八万,被俘虏的商军与平民达三十三万。综合这些史籍来看,“牧野之战”并不是单纯的商纣王残暴,周武王兵不血刃,商军临阵倒戈,而是周武王经过一系列的阴谋策反,并且和激烈的正面交锋,才取得的胜利。这样的战争,才符合情理,而商纣王也并非自焚,而是战败被俘,虽然商纣王有许多缺点,但也不失为一个枭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