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活调整”到海关“征税系统BUG”,再到“豁免电子产品税率”。美国启动“对等关税”还不到一个礼拜,就开始高挂“免战牌”。懂王态度的180度大转弯,让全球都惊掉了下巴。本以为他会在贸易战的道路上先跑个两百米,可没想到号令枪一响后,他就先“崴”了脚。
崴脚怎么办?懂王表示,我为山姆戎马一生,赔点“医药费”,这事就算完了。于是,特朗普在宣布暂停“对等关税”政策前约4小时,在自己创立的“真(谎)实(言)社交”平台上专用用大写英文写道:“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DJT。”
懂王说完之后,DJT股票价格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蹭蹭地往上涨,涨幅高达22.67%,是大盘涨幅的两倍左右。由于其在这家公司持股53%,相当于这部分财富当天暴增4.15亿美元。如此操作惊呆的不只是美国人民,还有世界人民。
操控股市的大家听过,但这么明目张胆操控股市的大家还是头一次见,就连当年的胡佛也不敢这么干。最牛的是,懂王丝毫不掩饰让家族赚大钱。就在特朗开展自我打脸后,其女婿通过做空美股获得了57亿美元的暴利。父王你好手段,下次请再用力一点,这样树下掉的就不是美钞,而是黄金。听到这,拜登阵营就不愿意了,你把羊毛都薅干净了,那我们怎么活?
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亚当在社交媒体上声称,特朗普用变化不定的关税政策制造市场巨大波动。这些政策持续摇摆不定为内幕交易提供危险的机会。在特朗普最新的政策转变前,他的政府里有谁提前获知了消息?是否有人买入或卖出股票、以公共利益为代价牟利?
洋人说洋文还真费劲,你直接说假公济私不就得了。再说了,民主党也不用说别人,在美国政客眼中,个人和家族的利益本来就高于国家利益,他们通常是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然后私下为自己牟利。只不过懂王是个例外,他不仅这样干了,他还把美国政客捞钱的手段给公之于众了,那以后再想捞钱就得换个说法。

当然,这也不能怪特朗普。他这一决策,本质上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巨大压力以及各方利益集团的施压,特朗普不得不做出妥协。你看降税后股市大涨,饥肠辘辘的华尔街也终于果腹一顿,如此一来特朗普就可以稍作喘息,顺便吹嘘下自己手段高明,然后再去威胁下中国,奈何中方的回复仍是那句话:中国人不吃你这一套。
中国这边不松口,特朗普那边就颗粒无收。这时候,瞅准机会的民主党派出大佬强力发声。
近日,转居幕后的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在卸任后的首次媒体专访中,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进行犀利批评。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财长贝森特“中国对我们没有筹码”这一说法时,布林肯明确表示自己完全不认同。
布林肯表示,中国在研发、科技等领域正进行大规模投资,而美国却在这些方面逐渐退缩。如今,走进美国任何一所研究型大学,就如同走进联合国,各种肤色的人才汇聚于此。但随着美国政策的变化,政府拨款枯竭,这些创新源泉正面临困境,人才也开始流向更具吸引力的地方。话锋一转,他说中国正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才愿意前往中国或者留在中国发展。
因此,布林肯认为,中国手中才有真正的牌可打,并且正在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为者以及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相较之下,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使得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受损,让世界对美国的信任度降低,这无疑是在消耗美国的软实力,长此以往,中国的软实力有望取代美国。
布林肯此番言论,绝非空穴来风。特朗普上台以来,关税政策频繁变动。从2017年就任后陆续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钢铝等征收关税,到2025年一系列针对不同国家和商品的关税调整,如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不同比例关税,随后又频繁变卦。
贸易战2.0打响后,特朗普一开始是豪言壮志,然而短短几天,就不得不三番两次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先是灵活关税政策,然后又是技术故障和部分商品豁免,特朗普做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因为美国才是无牌可打的一方。当然,对特朗普而言,他首先关心的是美国资本的利益。
特朗普这种政策的极大不确定性,让各国政府无所适从。以越南为例,原本可能因美国的关税政策而准备要跪,可特朗普突然降低关税,这只会加剧越南的侥幸心理,你猜下一次特朗普再这样搞的时候,越南是会立马去跟美国谈判,还是会选择等等看。大概率是后者,而对全球其他国家而言同样如此。
作为头号大国领导人,特朗普的政策如同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而这种政策上的朝令夕改,就是美版的“狼来了”。一则会加剧美国的谈判成本;二则在与美国进行经贸往来时,其他国家必然会更加谨慎,甚至可能会因此减少与美国的合作,转而寻求更稳定的合作伙伴。这将是美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大损失。
当中国第一时间反击后,跪在地上认怂的国家又爬了起来,就连作为美国曾经的铁杆盟友,欧盟、加拿大都站出来反击美国。欧盟不仅用关税进行反制,还立马就新能源汽车与中国展开谈判。即便欧盟在特朗普改变政策后取消了报复,但“破窗效应”已现。
中国的坚决反击,让全球各国看到了,哪怕来自美国的暴风雪刮来,只要有一堵结实的墙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就能稍作喘息,没准蜷缩在墙角下还能吃着火锅唱着歌。而这堵结实的“墙”正是中国。这也是我们站出来做表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说实话,官方层面主导的合作还好一点,最害怕的就是民间企业。特朗普这样变来变去,早晚会把美国变成第二个三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2023年进口了价值超过3.1万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占美国进口商品总值的40%以上。美国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政策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例如汽车制造常用金属材料热轧卷板,2025年1月美国本土热轧卷板每吨1150美元,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即便加征关税及运输成本后,价格仍比美国本土低18%,每吨不超过1000美元。若美国企业被迫采用本土高价产品,汽车产业采购成本每年将增加逾13亿美元。高昂成本压力下,部分钢铝用量大的企业或不得不选择将产业链外迁。
特朗普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加剧,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市场逐渐萎缩,资金、技术和人才自然会向市场更广阔、发展更稳定的国家流动。符合条件的舍中国其谁,所以,“建设统一大市场”可不仅仅是为了“内循环”,更是为了壮大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合作中制定规则,掌握主动权。
庞大的市场吸引力再加上产业链外迁,那么这些企业,尤其是无法割舍中国市场的,它们会为了继续在中国市场立足,将不得不选择在中国投资设厂。这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使得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就是布林肯说的“此消彼长”。
回顾七年前的中美贸易战,当时中国在芯片、软件等领域面临诸多困境。芯片大量依赖进口,每年从国外进口芯片近四五千亿美元;在软件方面,设计芯片的关键软件根本就没有,国内光刻机产业几乎为零,相关辅助配料等也严重匮乏。可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挺住了。
如今,中国啥也不缺,而且在关键领域,中国还有“反向卡脖子”的能力,你说美国拿啥跟中国打?还不如乖乖躺平给自己家族攒点家底。这就是特朗普一天三次变脸的根本原因。懂王没有必要去进攻一个无法战胜的敌人。就像特朗普自己所说的那样,前面有一堵墙,那就不如绕开走。
墙的说法是没错的,但特朗普绕得开吗?自古华山一条路,绕来绕去,绕到最后还是绕不开中国,所以特朗普也说了句实话,“与中国谈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