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的逻辑从来就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灭亡。
4月21日,美国、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等8个国家,启动所谓的年度“肩并肩”联合军演。此次演习不仅要持续半个月,而且科目设置极具针对性和挑衅性。从防御导弹威胁,防止海上入侵,再到拿菲破旧舰艇当实弹演习的靶子,最后是测试各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导弹。
在马尼拉开幕式上,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格林宣称,本次演习不仅将展示维护自1951年以来就已存在的共同防御条约的意愿,还将展示“无与伦比”的能力。如何无与伦比?外媒表示,除了演习规模和参与国家数量均创新高之外,演习还具备全域性质的联动,也就是海上、空中、陆域协同配合,多军种综合作战演练的特性。
没想到,东大历次演习的常规操作,到了美西方那边就成了无与伦比,也难怪人家要测试“现代”导弹,而不是测试七八十年代的,毕竟拿不出手。而且在美队分化如此严重的国际背景下,特朗普能一口气凑齐这么多歪瓜裂枣在西太搞演习,也算是花了一番心血。
既然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如若不锣鼓喧天、大炮齐鸣地宣传,怎能有红旗招展?毕竟东大的眼光越来越高,美西方那一堆破铜烂铁不是轻易就能入得了东大的法眼的。因此,为了引起东大的注意,美国在三天前,就把尼米兹号航母派到了关岛去接替西太值班的卡尔文森号。
尼米兹号航母也不容易,服役半个多世纪了还不能颐养天年,为了把老爷舰安全送到关岛,美军为其配备了9个航空中队,包括战斗机、电子战飞机及直升机等多型战机以及多艘伯克级驱逐舰,包括一艘朱姆沃尔特级作战舰艇随驾护航。美帝确实不容易,为了向东大证明自己的实力,都快把家底掏空了。就是大黄蜂磕碜一点,起码也得F-35吧,忘了,产能不够。
这边尼米兹号前脚刚到,那边中东就传来了消息。被替换走的卡尔文森号和“留守儿童”杜鲁门号一同被胡塞武装击中,有舰员还在社交平台公布了漏水的船舱。当然,不管真假如何,象征美帝霸权的航母,再一次被“杂牌军”按在地上使劲摩擦。
遥想当年,美国凭借11艘核航母恨不得同时在五大洋上玩漂移,但如今走路都费劲。

美军在西太虽然名义上部署有卡尔文森号和乔治华盛顿号,但奈何华盛顿号自去年11月抵达日本后,便一直在横须贺海军基地趴窝,于是能用的几艘航母不得不在中东和亚太之间疲于奔命。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美国造船业的凋零。
美国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虽然完成了95%的建造工作,但仍有一大堆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预计最新交付时间只能不断推迟,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同样如此。不过,对美国而言,军用造船业起码还能凑合着用,大不了排队等“爱的号码牌”就是了,但民用造船业真是一蹶不振了。
目前,美国的军舰和民用船只维修积压情况十分严重,本土造船业人才匮乏、设备陈旧、成本高昂,根本无法承担起建造与维修的重任。在走投无路之下,美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日本和韩国身上,目前正在进行的美韩贸易谈判,就提到了为美军造船。当然,对韩国而言,有钱不赚是傻子,毕竟自己造船业份额没多少了。
2024年全球造船订单数据显示,中国船厂全年获得订单4645万CGT(修正总吨)(1711艘),市场份额高达70%;韩国船厂订单量为1098万CGT(250艘),市场份额仅17%;日本等其他国家、地区的订单量为838万CGT(451艘),占比13%。去年排名全球前十大的造船厂,前四名都是中国,前十名除了韩国三家,其余都是中国的。在全球造船业领域,中国造船业是一骑绝尘。
世界上制造难度最大的三种船,邮轮、LNG船和航母,中国都能造。而美国,虽能造航母,却造不了LNG船和邮轮;韩国虽能造LNG船,却无法造邮轮和航母;欧洲能造邮轮,却造不了航母和LNG船。因此,即使美国与韩国“合作”,就能重振造船业了?我看未必。
中国民用造船成本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韩国的三分之一,何况相比他国,中国同时拥有技术、人才和市场的优势。而对美国来说,技术和市场是小事,关键是人才培养。美国官员曾感慨道,我们的人才比起造船来,宁愿去送外卖。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重振造船业,中国也不怕,毕竟优势摆在那,从韩国换成美国,照样拿不到订单。当然,对韩国而言,你可以去帮助美国重振造船业,但决不能迎合特朗普制造“反华标杆”的政治目的,否则韩国一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韩国,但韩国却不能没有中国,因为美国给不了韩国像中国这样庞大且稳定的市场。不过,以美国资本的贪婪,或许不是要重振美国造船业,而是拿造船敲诈韩国,然后抄底韩国造船业才是最终目的,毕竟牺牲盟友是常态,踩缝纫机的尹锡悦不就是被美国抛弃的真实写照吗?因此,小马科斯的结局早已写好。
美菲这次演习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菲律宾民众称小马科斯是“引狼入室”,不顾菲律宾国家安全,其执意和美国搞演习的后果是支持率暴跌。相关数据显示,小马科斯的支持率已低至25%左右,而其对手杜特尔特的女儿沙拉的支持率却高达59%。
眼下菲律宾中期选举已近,即便美国和小马科斯不重演尹锡悦那幕,以菲律宾的汹汹民意,反噬马科斯政府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咱们外交部对美菲军演点评得很到位,那就是玩火者必自焚。而就当美国在传统领域对中国进行“威压”时,中国爆出了一则大消息,“非核氢弹”试验成功。
非核氢弹是个新词,这个新词这几天火遍全球,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基本了解,但我想说的是,这其中存在媒体过度营销、偷梁换柱的成分。因为,从科学定义来讲,官方对氢弹的定义是利用核裂变装置爆炸能量引发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也就是说,只要是氢弹,必然涉及核反应。
而此次中国试验的核心材料是镁基固态储氢材料(氢化镁),并非核材料。其原理是通过常规炸药引爆氢化镁,使其在高温下迅速分解并释放氢气,氢气与空气混合后发生剧烈燃烧,形成持续高温火球,这一过程属于化学反应,与氢弹的核裂变-核聚变链式反应有着本质区别。另外1000度的爆温在现代炸药领域并不突出。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此次氢化镁爆炸实验毫无意义,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氢能技术在爆炸物领域的创新应用。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探索化学能可控、持续释放的新途径,为民用氢能储运提供可能。倘若,此次氢化镁试验中涉及的储氢技术能实现突破,与中国的海水制氢技术相结合,将为中国新能源带来一场革命。
由于中国镁资源丰富,并且已经攻克了镁基储氢材料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难题,独创“一锅合成法”降低成本。一旦实现氢气的可控释放,比如应用于氢能源电池,那风能、光伏、水电也许都要靠边站。因为我们能把海水搬上陆地。此外,还将彻底打破日本在氢能源领域的专利优势。届时,即便是氢能汽车领域日本也只能选择向中国靠拢,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以此观之,白宫释放“降温”信号,说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特朗普要将对华贸易关税降低至50%,我觉得更多可能是因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突破,再加上前几天中国宣布将高纯度石英矿列为新矿种,也许这才是让特朗普贸易战“退缩”的主要原因。
当然,说回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此前强调的,由于中美矛盾无法调和,特朗普内外承压。金融市场是一方面,美国50多个地区都在反对特朗普,都在说不要“懂王”。基于此,特朗普不得不拿中美关系缓和的预期,去安抚金融市场和民众情绪。而美国的手段又是一贯的胡萝卜加大棒,所以非传统安全层面认怂,传统安全层面就要加压。对此,中方的回答也很明确。
对于美国关税战“降温”,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于是,就有了白宫被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