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退休后,如何享受生活?女儿回忆:一星期至少要去野外一次

点点读历史 2024-11-05 02:13:24

许世友晚年享朴实生活

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结束,功勋卓著的许世友将军从南宁返回广州。面对迎接的官员们,这位位高权重的老将军却显得格外恼火,撇下众人径直离去。从军数十载,许世友将军始终保持着一身朴素本色。退休后的他,不似其他将军喜欢全国各地游玩或是在军区农场垂钓,而是选择了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在他的三女儿回忆中,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每周都要去野外一次,否则就会心神不宁。在深山老林中,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将放下了肩上的重担,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这是一个关于将军晚年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如何真实面对生活的启示。

将军本色 朴实如山

1952年的一天,彭德怀元帅来到山东军区视察工作。管理部门的同志们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想着是不是该把接待规格提高一些。

许世友将军听闻此事,大手一挥表明态度:"不管谁来,一切从简,按老规矩来。" 彭德怀来到食堂就餐时,桌上只摆了四道家常菜:清炒黄豆芽、青椒土豆丝、红烧豆腐和一份炖狗肉,外加一瓶高粱大曲。

彭德怀看着这几道农家小菜,不禁打趣道:"都说出家人不爱财,看来许世友倒是个例外,我来视察就给四个菜?" 许世友举起酒杯,朴实地回应:"不是小气,就是看不得浪费,不愿摆谱罢了。"

这一席简单的饭局,让彭德怀深受触动。在后来的一次军区会议上,彭老总专门表扬了许世友将军这种务实作风。

许世友的厨师曾经这样评价将军:"他是个吃过大苦的人,有啥吃啥,从不挑剔。" 将军时常告诫身边人:"如今的日子比从前好太多了,大家要懂得珍惜。"

1955年春天,许世友到某部队检查工作。按照惯例,部队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许世友一看见那些花里胡哨的旗子和喇叭,立刻板起了脸。

"这些花架子有什么用?浪费时间精力。" 他当场叫停了欢迎仪式,让官兵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黄朝天司令后来回忆说,有个连队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许世友知道后赞不绝口。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世友从南宁返回广州。临行前,他特意交代当地领导,不要搞什么欢迎仪式。可到了广州,还是有不少干部守候在站台上。

许世友一看这阵势就来了火气,丢下一句"不要这样",便径直离开了。这位高级将领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兵的本色,从不在意这些虚礼。

即便位居高位,许世友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铺张浪费、阿谀奉承的作风。每到一处检查工作,他都要求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许世友都坚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品格,用朴实无华的作风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归隐田园 闲适自得心

退休后的许世友将军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在那个年代,许多退休将军都喜欢到南京军区的附属农场垂钓,四处游玩,可许世友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他在自家宅子旁边,挖了一个小小的鱼塘。这个独具匠心的想法,让他能随时享受垂钓的乐趣。可许世友的活动范围却很有限,不像其他将军能随意出行。

每次想要外出,许世友都要向中央打报告请假。这种规定让他不得不经常待在家中,但他并未因此感到困扰。对他而言,在自家的一方天地里也能找到乐趣。

鱼塘不大,却是将军的独特心血。他亲自参与了挖掘工作,选择了合适的位置和大小。这方寸之地,成了他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世友在鱼塘边架起一把躺椅,时常一坐就是大半天。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鱼儿在水中游动,不时激起一圈圈涟漪。

他不像其他将军那样,喜欢四处奔波。那些名山大川,虽然风景秀美,却不是他向往的生活。他更愿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简单而自在的日子。

鱼塘里养着各种本地鱼类,都是附近农民送来的。将军每天都要来鱼塘边上转转,看看水草,观察鱼儿的生长情况。这些日常琐事,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有时候,许世友也会邀请老战友来家里钓鱼。他们围坐在鱼塘边,一边垂钓,一边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这样的时光,虽然平淡,却充满了温馨。

许世友经常说:"在家门口钓鱼,比去那些大农场舒服多了。" 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不需要豪华的设施,只要有这一方水土,就能安享晚年。

每当有鱼儿上钩,许世友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会把捕获的鱼分给邻里,或者留着给家人改善伙食。这种分享的快乐,是他晚年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许世友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退休将军中很是特别。他没有追求奢华,也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在他的小鱼塘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小鱼塘见证了将军晚年的点点滴滴。它不仅是一个垂钓的场所,更是许世友安享晚年的精神港湾。从繁华喧嚣的军旅生涯,到宁静淡泊的归隐生活,许世友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足常乐。

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的另一面。他不需要那些浮华的享受,只要能安静地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就已经很满足了。

山野情深 宁静致远乐

许世友将军的三女儿常说,父亲骨子里就不是个城里人。在他的眼中,钢筋水泥的都市生活远不如深山老林来得舒坦。

每到周末,许世友都要外出寻找野趣。他总说待在城里太久浑身不自在,一定要到山野间走走。这种规律的野外活动,几乎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时候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打猎也是常见的休闲活动。许世友格外喜欢打野鸭,每次出门都会带上他心爱的猎枪。在深山老林中,他像个经验丰富的猎人,步伐轻盈,目光敏锐。

打猎对许世友来说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分享的乐趣。每次猎获,他都会把大部分战利品留给部队的官兵们。剩下的,他会带回家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

有一次,许世友带着随行人员深入山区打猎。那天运气特别好,他们打到了几十只野鸭。许世友二话不说,把大部分野鸭都送到了附近的军营。

这种分享的习惯,在许世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不独享打猎的成果,总是想着让更多人能尝到野味的滋味。这也许是他从军多年养成的习惯,处处为战友着想。

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些狩猎误伤事件,中央军委下发了禁止打猎的通知。许世友收到这份文件后,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同意下发,打猎不行,打鸟还是可以的。"

这句话既显示了他对上级指示的尊重,又透露出他对野外活动的深深眷恋。即便不能打猎了,他也要找到其他方式亲近自然。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到深秋季节,许世友最喜欢带着人去山里采蘑菇。他对山野间的植物了如指掌,能准确分辨出哪些蘑菇可以食用,哪些要避开。

许世友经常说,在山林里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他教导身边的人辨认各种野果野菜,分享着他多年积累的野外经验。这些知识,都是他在战争年代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就连天气不好的日子,许世友也要找理由往野外跑。他说山里的空气特别,下雨天还带着泥土的芬芳。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在他身上体现得特别纯粹。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世友的野外活动虽然减少了,但每周至少要去一次却雷打不动。他说这是他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也是让心情愉悦的良方。

许世友的这种生活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人到晚年更要亲近自然,保持活力。这种朴素的生活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启发意义。

当别人都在城市里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时候,许世友却始终保持着对山野的依恋。这或许就是一个老军人的本色,朴实而真挚,始终不忘初心。

慈严有度 本色不改心

许世友将军退休后的日常生活中,与儿女们的互动最能体现他的为人处世。大儿子许光千里迢迢从大别山赶来南京看望父亲时,许世友的待客之道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临行前,许世友将军递给儿子一个麻袋,里面装的是他亲手种的地瓜。看着儿子有些犹豫的神情,老将军解释道这是自己种的,要他带回去尝尝。

许光婉言谢绝,说道家乡地瓜多得很,平时都拿来喂猪了。许世友沉思片刻,又转身去里屋拿出几罐自己腌制的咸菜,这些都是他亲手栽种、腌制的。

这看似朴实的举动,却道出了一位父亲的深情。他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却用最实在的方式表达着关爱。那些自己种的蔬菜,腌制的咸菜,都寄托着他对儿女的牵挂。

在许世友将军看来,对儿女的教育要严格,但生活中的关爱却不能少。他时常对孩子们说:"我是从士兵打上来的,你们也要从基层做起,路要靠自己走。"

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在对待孙辈时也不例外。有一次,孙子许道昆从部队复员后,来找爷爷帮忙说情。许世友不仅没有帮忙,反而严厉地批评道:"你只当了三年兵,肯定不是好兵,回家种田去吧,能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番话虽然不中听,但许世友对孙子的关爱却从未减少。每次许道昆来看他,老人家都会亲自招待,和孙子有说有笑。这种严厉中带着温情的教育方式,正是许世友的特色。

在子女的仕途发展上,许世友始终保持着"不伸手"的原则。从未为儿女的升迁调动说过一句话,他坚信每个人都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种原则不仅是对子女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约束。

晚年的许世友经常看电视,特别喜欢那些弘扬正义、惩恶扬善的故事。《刘三姐》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样的节目,总能让他看得津津有味。每当剧情进入高潮,他就会完全沉浸其中。

有趣的是,当看到唐僧念紧箍咒时,许世友总会感叹:"看看,这个唐僧又上当了。" 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出一个威严将军最质朴的一面。

生活中的许世友,既有将军的威严,也有慈父的温情。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严而有度,什么是爱而不宠。这种教育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智慧。

即便功勋显赫,许世友依然保持着朴实的本色。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子女,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成功要靠实干。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在他的家庭中代代相传。

纵观许世友的一生,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朴实的本色。无论是在战场上的叱咤风云,还是在家庭中的严慈并济,都体现出一个真正军人的品格。这种品格,构成了他人生的底色,也成为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不为子女谋私利,却处处为他们着想;表面上严厉苛刻,骨子里却充满温情。这就是许世友,一个用特殊方式表达关爱的父亲,一个始终坚持原则的长者。

0 阅读:3

点点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