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不曾为它立传的“战国第八雄”,一场惊世大考古,还原了一个被遗忘的神秘国度。
它是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之头疼的“心腹大患”,是实力仅次于七雄之外的 “第八雄”;它是消失了数千年,郭沫若当年苦苦找寻,至死都没有找到的神秘古国;它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历史上3次被灭国2次复国,堪称传奇。它的名字,叫做古中山国。
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主要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属燕国和赵国,然而在燕国与赵国之间,曾经有一个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中山国,而后又淹没于历史。
上世纪30年代,一位河北农民无意捡到了一块石头,成为打开中山古国的“神秘钥匙”,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考古,彻底揭开了中山古国的面纱。
中山陵墓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食用酒、世界上最早的碑碣石刻实物……还发现了中国最美古文字——中山篆。
中山王陵大量文物的出土,引领着后世人再度走进那段群雄逐鹿,钟鸣鼎食的战国时期,探寻这个消失了2200多年的铁血王朝。
中山古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它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赵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和它有何关联?如此辉煌耀眼的国度,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不为它立传?
我们今天继续来逛河北博物院古中山国的文物,了解一段被历史湮没的战国往事。
在今天河北博物院南区的二楼,有整整两个常设展厅用来展示古中山国的1400多套文物,河北博物院有18件国宝文物,其中7件来自古中山国。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河北中南部建立了中山国。北狄是对古代北方部落的统称,而白狄是其中的一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把四周的异族部族统称为“四夷”,也就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中山国并不是周天子分封的国家,因此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异类。初中语文本里有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唱出了西周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而这些士兵要抗击的敌人,便是西戎和北狄人。
历史上有关中山王国的记载只在其他诸侯国的列传里零星提及,同时,寓言故事里“中山狼”忘恩负义的形象又太过出名,故而中山国留给世人的印象并不多,零星的描述也多为负面。
“中山”之名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的时间是公元前506年,那时候还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国。中山国自建国起就在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中夹缝求生,多次与周边大国顽强交战。
公元前457年,中山国被晋国所灭,13年以后,中山武公复国。这是他们第一次灭国又复国,十几年后中山国又被魏国灭国,又再度复国,在这之后中山国不仅“久而不倾”,反而创造了和燕赵韩魏五国相互僭越称王的高光历史。
中山国国力的鼎盛时期,是在中山第五代国君厝的统治时代,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部分古中山国的文物,都出自中山王厝墓。(厝cuo为音译,实际古字并未流传至今,我没法打出那个字)
关于中山国的这段辉煌时刻,历史是这样描述的:“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
1935年左右,河北省平乡县三汲乡的农民在田里发现了一块大型鹅卵石,上面刻着看不懂的图案,他把这块石头搬回家放在院子里当做板凳。
上世纪70年代,考古队在农民家里发现了这块石头,后经古文字学家破译,这里必然有一座古老的王陵。不久后,考古学家便在附近找到了消失了数千年的古中山国。
中山王厝墓被发现是主墓室早已被盗空,幸运的是陪葬棺室与主墓室并不相通,故而没有被盗,考古学家从中清理出了19000多件珍贵文物。
中山王厝墓中出土的文物,当中最有价值的,当属“中山三器”,即中山铜方壶、铁足铜鼎、中山圆壶,器物上均有长篇铭文,共计1101字,不仅是极其珍贵的实物史料,上面飘逸俊秀中山文字也迷倒了一众书法爱好者,中山篆也被称为是最美中国古文字。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举兵伐燕,此时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的战争,并占领燕国大片疆土。数年之后,中山王命令相邦司马赒把从燕国掠夺的上等铜器,熔铸了这个铜方壶,用以纪念中山国对燕战争的胜利。
中山国与齐国联合伐燕,在史书上并没有任何记载,而中山王方壶等器的出土,弥补了史书的空白。
这件铜方鼎上有句话令所有人振奋,这句话是:“唯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提及了在王厝之前分别是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就这么一句话把中山国的历代国王交代清楚了。
这件国宝级文物叫错金银铜虎噬鹿屏座,它是一个屏风的底座,一只身躯矫健的猛虎正在啃小鹿,这是也是当时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
这是从王厝墓和成公墓出土的山字形器,就是一个很形象的“中山”两字,如今山字形器也是河北博物院的标志。
这块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中山王厝陵区建筑规划图,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规划图,属于战国时期的“黑科技”,上面还铸有国王命令营建陵墓的42字诏书。
我们今天看着颜色有点黄,是因为当年被盗墓贼火烧过。
中山人进入中原地区后,由原来的游牧生活进入到农耕社会,经过数年励精图治,他们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他们的制造工艺也相当先进。
这是从王厝墓里出土两瓶酒的其中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用酒,放了两千多年,据说打开的时候还有酒香,其中一位考古学家还尝了一口(但没有咽下)。
这是上过国家宝藏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作之一。
这盏15连盏铜灯同样出自王厝墓,枝上托起15盏灯盘,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架枝上塑有夔龙、小鸟和猴子;树下家奴戏猴,一派生机勃勃,做工十分精巧。
这盏银首人俑铜灯我也喜欢,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这盏灯自由调节灯光,人物的眼睛刻画得很传神。
我有时候也会想,看起来那么强悍的一支民族,很多东西也是可可爱爱的,比如以下这些。
中山王国在厝的时候达到顶峰,与韩、赵、燕、魏等4个万乘之国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而厝去世之后,中山国力开始衰弱。之前它的强大也让邻国赵国寝室难安,成为不得不除的心腹大患,这也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296年,改革强盛后的赵国攻破中山国都灵寿古城的大门,中山国第三次被灭,至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从公元前506年始见于记载,到公元前296年被灭国,存世210年间,几度被灭,数次复国,国力盛极一时。而从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看,中山国的军事、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一个边境战争不断,在夹缝中生存的游牧民族,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仍然能够但在短短几十年之中发展得如此迅猛,实在是令人赞叹。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先后僭越称王的诸侯有11家,司马迁为他们都立了传,就连未称王的鲁、魏、晋、郑也都写有传记。
中山国的实力仅次于七雄之下,可就是这样一个能与战国群雄抗衡,并且称王,但史记里却偏偏没有它的国史传记,这当中的猜想也颇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
然而中山古国的秘密,远远不止如此,它的辉煌与落寞,随着今天陈列在河北博物院的文物一起,成为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参考资料:
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实拍&资料介绍
《中山国——神秘的千乘之国》石家庄新闻网
文博讲坛《探秘战国古中山国》2020年第四期
大型纪录片《中山国》
本期编辑:文南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