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亲历的那些瞬间:每一步都决定中国命运走向

青笺画相思 2025-01-17 13:54:04

西南边陲启征程

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真实的朱老总。朱老总在革命军队的关键节点是三河坝分兵,此后他率保留的火种上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真正的革命军队。但朱老总个人乃至革命军队战略战术的起点,其实是云南与法属印度边界。

19世纪,法属印度殖民地与世界联系紧密,紧挨它的云南受科学、民主等思想熏陶,十分洋气,与东北、江浙、广东同为国内发达地区,其创办的云南讲武堂也成为著名军校。1909年,来自四川的朱老总跋涉三个月考入该校。8年后,叶帅也成为这里的学员。讲武堂里留学日本的革命党教官常传播反清思想,朱老总入校不久便加入同盟会,资历与蒋校长相当,是国共两党元老。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任滇军连长的朱老总追随蔡锷参与重九起义,逮捕云贵总督李经羲。云南都督府成立后,他被派往四川协助川军作战,初次上战场就连续战斗7个月,赢得蔡锷赏识。1913年,因战绩出色,朱老总被提拔为营长,且被派到云南和法属印度边界继续接受战火锻炼。正如 “一万小时定律” 所说,只有在行业内长期深耕积累经验,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朱老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 。

在法属印度边界,朱老总深陷持续的战斗磨砺中。这里鸦片贩子、土匪、不服管教的土司肆意横行,冲突频发。朱老总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战斗经验飞速积累。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回云南讨袁,召回朱老总并提拔他为团长,带他奔赴四川前线。

朱老总英勇作战,30岁时荣升旅长。那时民国正规军极少,全国才几十万人,能指挥几千人的旅长,在军界堪称前百的精英。对比后来的知名人物,吴佩孚当时也只是旅长,陈独秀筹备《新青年》,李大钊刚回国,教员在湖南一师,林总和粟总还年幼,朱老总已率先取得显著成就。

命运转折寻曙光

讨袁胜利后,朱老总部队在四川泸州驻扎5年,持续与四川军阀、北洋军阀作战,直至1920年。8年的实战,让他对带兵打仗极为精通,还融合理论与实践,总结出独特的游击战术:战前勘察地形、精准规划,亲力亲为掌握部队情况,与百姓维持良好关系,重视军队政治建设,将领关注国内政治,通过大量战斗积累经验、掌控战局。

这一战术与后来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风格极为相似,连四川军阀刘湘都想用师长职位来招揽朱老总,足见他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

但命运突变,朱老总与同僚推翻军阀唐继尧后担任警察厅长,可唐继尧很快反攻重掌大权。朱老总被迫带着几十人逃到四川,钱财被没收,官职、前程、收入尽失。此时朱老总忆起俄国革命书籍,意识到中国要像俄国那样进行彻底革命才有希望。于是他踏上寻党之路,去上海找陈独秀,却遭嫌弃拒绝;和孙炳文到北京寻党,未遇党员。最后他打算留学欧洲,在柏林遇见周先生,最终以国民党元老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其实此前孙中山愿给朱老总10万块,让他回云南召集旧部攻打陈炯明。若朱老总应下,部队大概率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很快便能成为一方诸侯。可朱老总对军阀混战深恶痛绝,在荣华富贵与共产党的革命之路间,果断选择后者,只因他坚信马列主义能救国。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朱老总虽声名显赫,却因脱离滇军没有嫡系部队,在起义队伍中看似不起眼。但他利用南昌警察局长身份,召集500多人起义。起义前夕,他以滇军前辈身份宴请驻防南昌的滇军将领,屋内推杯换盏,屋外起义打响,为部队争取宝贵时间。

起义成功后,朱老总负责在前开路。赣北警备司令金汉鼎是他讲武堂同学兼多年同事,朱老总写信告知起义之事,恳请看在旧情让部队通过防区。金汉鼎收信后果然命令部队放行。

相比贺龙、叶挺的威风,朱老总做的事不显眼,却至关重要。若没有他,起义军得打两场硬仗,伤亡必然惨重。之后,朱老总带着几百人在前,负责找粮食、做宣传海报,遇滇军就去沟通。他自嘲一路身兼政治队、先遣支队、粮秣队等数职。但这种平淡日子,在三河坝戛然而止 。

保存火种向未来

起义军计划南下潮州、汕头,占领广州,接收共产国际援助,重建革命大本营,以便日后北伐。但进军潮汕路上,国军紧追不舍。朱老总虽能请滇军让路,却无法让蒋校长部队停追。于是周先生决定分兵,叶挺、贺龙率主力继续南下,朱老总率4000兵力留守三河坝阻击追兵,为其争取时间。这意味着,若叶、贺主力能到潮汕,朱老总部队可能要牺牲,但有价值。

朱老总率兵抵达三河坝,驻守十几天后,迎来万余追兵。双方血战三天,朱老总部队成功阻拦敌军渡河。直至第三天晚,因国军援军抵达,朱老总判断主力已走远,率2000人撤离。此时才知叶、贺部队南下失败,原定任务无法完成,南昌起义军仅余三河坝残部。

面对绝境,队伍中有人提议散伙或分别突围去上海。但在天星圩,朱老总向剩下的800人讲话,强调保存实力就有希望,众人深受感染。朱老总将云南所学战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开启革命队伍的传帮带。

为给部队找生存之地,朱老总联系到驻扎湘南的第16军军长范石生。他们是讲武堂同学、滇军同事兼结拜兄弟。朱老总写信投奔,范石生也正派人联络。1927年11月,双方接上关系,达成协议:朱部编制不变、去留自由,改编为团,朱老总化名任团长,按团编制获军饷、弹药和被服,还兼任第16军总参议 。

朱老总在范石生部队中,能自由开展政治宣传与土地革命工作。凭借滇军旧谊,他第三次帮起义军渡过难关,争取到冬季休整时间。1928年初,蒋介石下令范石生押解朱老总去南京,朱老总被迫离开。临行前,范石生赠送一营兵力、银元及武器装备,并表示无力再助。

此时朱老总和三河坝残兵经休整与战术培训,战斗力恢复。离开后便发动湘南暴动,队伍扩充到1万多人,随后奔赴井冈山与教员会师。当时秋收起义部队困于井冈山,缺有经验将领,难以开展大规模作战。朱老总的到来意义重大,谭震林曾说,若没有朱老总,秋收暴动部队很难坚持。

稳坐帅位:实力铸就,统帅人民军队

朱老总凭一己之力保存革命火种,培养大批军事干部,赋予革命军队游击战与运动战灵魂,堪称 “人民军队之父”。而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时代,他能稳坐总司令之位,源于实力强大。

其一是强大的个人影响力。游击战与十六字诀由他传授,教员总结,军事干部也多由他培养。他德高望重,在年轻中层干部眼中,不仅是总司令,更似半个父亲。肖克曾说红军对朱老总有一种神秘信仰。遵义会议前,朱老总敢说若继续错误领导,红军将不再跟随,这体现出他能代表红军发声、指挥红军行动及提出关键意见的影响力。

其二是卓越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在云南时,朱老总就能指挥万余人,与红军时代的彭、林相当,且早了近20年。历经红军扩红,长征前麾下兵力达10万人。不管谁主政,都需要朱老总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政治型领导制定战略后,需有人执行,朱老总就是最佳执行者。

以反围剿战争为例,教员提出红军跳出包围圈打运动战,但具体如如何跳出、兵力武器分配等细节问题,只有朱老总这位专业人士能精准安排,从而指挥红军完成战略任务 。

革命战争年代,教员与朱老总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教员制定战略,朱老总负责执行。如四渡赤水,教员规划路线,朱老总指挥彭、林等将领落实。

抗战爆发,教员提出持久战等战略,坐镇延安统筹全局。朱老总亲率八路军东征,短短两年半,成功指挥平型关战斗、夜袭阳明堡、雁门关大捷等战役,使八路军壮大到近30万人,建立11个抗日根据地,尽显军事才能。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前期,彭、林、粟等将领崭露头角,朱老总成为全国总司令,协助教员指挥全国战争。1945年8月,中央原定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尚未规划争夺东北。

但在教员、周先生赴重庆谈判前,朱老总提出必须抢占东北,要派大批干部前往。教员和周先生抵达重庆后,朱老总向奔赴东北的干部强调发展东北的重要性。经与苏联协商,八路军实现小范围进入东北。

9月17日,朱老总和少奇同志建议全国战略调整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教员回电同意。朱老总判断内战6个月后爆发,是抢占东北的窗口期,于是迅速展开全国范围的部队调动,为后续解放战争奠定基础。在解放战争中,朱老总参与教员决策、执行军委命令,还亲赴晋察冀军区,手把手教部队打歼灭战,指挥打赢清仓、保北战役,歼敌18000人 。

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渐渐隐退。一方面,年近古稀的他,身体条件已不适合一线军务,以其威望从事力所能及之事更为妥当。另一方面,年轻将领已能独当一面。

最重要的是,朱老总一生淡泊名利,若私欲重,当年就不会去柏林找党,而是接受孙中山的资金回云南组军。在国家繁荣、个人无求的情况下,朱老总功成身退,其无私奉献与高风亮节,令人赞叹 。

3 阅读:255

评论列表

竹风

竹风

2
2025-01-18 03:27

朱总加周公基本吊打古代一切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