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它与北海共同构成西苑三海,又名太液池。1929年5月,原本是皇家园林的中南海被设成公园,开始对市民开放,成为了普通百姓的游览休闲之地。
本组图片由侵华日军记者拍摄,记录了1939年4月到7月,在中南海公园内所看到的景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70a4bc22b59e5225a4eeaf104b654b.jpg)
游客
1939年4月的中南海公园 ,湖边的道路上只有寥寥几人在游览,尽管湖面如镜,路边鲜花万紫千红,因为日寇的横行,显得异常冷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d9cd41214272c43d425336b2711e7b.jpg)
大榆树
通往湖上石桥边的一棵巨大的榆树,不知已经有多少年树龄了。大榆树下,有身穿鲜艳旗袍的年轻女子,也有骑着自行车游湖的日本男子。一名中年男子拿着折扇站在路边,完全是影视中的汉奸形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c9ab740b12b1a8af25b9583355b4a7.jpg)
小桃树
此时正值鲜花盛开的季节,路边的小桃树上花团锦簇,粉红色的花瓣朵朵绽放。一名女游客显然走热了,脱掉外套搭在手臂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b2e7fa6496cab67988c7fa40d9ad40.jpg)
老树
路边的一棵老树,漫长的岁月已经掏空了它的身体,古老的树干上依旧顽强地长出了新的枝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81b84c9e5708a31ef086073119ac4f.jpg)
木变石
一群人正在中南海瀛台南观看神奇的木变石。乾隆在《瀛台观木变石诗》写道:“异质传何代,天然挺一峰。谁知三径石,本是六朝松。”木变石其实就是木化石,因为珍贵,此时已经用木框和铁网保护了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8fa44fad0a93c676eda9ea6d9a7ec2.jpg)
人力车
中南海之名始于元代,公园内古建成群,古树众多。图为乘坐人力车来此游览的一对男女,一株巨大的老树矗立在湖岸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4582f23a18f84c1dfed4d0269fb484.jpg)
三轮车
湖边柳荫堤上,一名车夫拉着一名年轻时尚女子。他所使用的已不是手拉的“祥子车”,而是可以骑行的三轮车,这种车子比较前者更为便捷也更为舒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ef4073d26e971cda1b8461215119f9.jpg)
看风景
当时的中南海公园内,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女子,她们结伴来到风光旖旎的湖边,坐在湖边的藤椅上消磨时光,欣赏风景。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她们也成为了一道风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9164d6c5fd8fcd2559ea7e7a2fb9ea.jpg)
闲聊
这些女子穿着体面,打扮时尚,在日寇铁蹄之下的北京依然可以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其身份不得不令人生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f6ed2e1ecff99a42011c58a56da314.jpg)
划船
湖面上也有一些划船的游客,但数量极少,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般的人家谁有这份闲情逸致来这里游玩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04e6364e04b6358328df31afb3ec9f.jpg)
泳池
到了夏天,中南海公园的游泳池内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这座泳池建于1935年,因为领风气之先,很快受到青年男女的追捧,每天都会有大量靓男俊女聚集于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c3a4f2fb70e3ef0718b31bc626e2f5.jpg)
点心店
这是一座颇为现代化的泳池,池壁上贴有瓷砖和马赛克,在当时已经算是高档之所。因此来游泳的也多为有身份的“上等人”,商家在池边开设了“起士林点心分店”,为这些有钱的年轻人提供茶点服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6d957d1fb380174c6133bedb313719.jpg)
泳池内
男女露胳膊露腿在同一池内游泳,在那个年代可谓是前卫之举,也被一些因循守旧者所不能容忍,认为有伤风化。1936年夏, 中南海泳池旁边贴出布告,明确要求男女分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82cce12b7a7a6b15c9c903ea044ed2.jpg)
泳池边
然而这种逆潮流而设定的强制要求立刻遭到了年轻人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日寇占领北京之后,更是再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6952e96dcc3369b61645cd4459c59a.jpg)
看客
泳池内人满为患,泳池外看热闹的人也不少,注意中间的这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本印刷精美的美国《生活》杂志,这是当时最受洋派青年欢迎的读物。不过,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杂志也被禁止在中国销售了。在图片右侧,一个男孩的神情颇值有意思,他咬着手指看得津津有味,眼睛里满是羡慕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afdcb4c3b4466ada9830b6654473f7.jpg)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盂兰盆节。当夜幕降临时,一条条小木船荡漾在中南海的湖面上,船上坐着的时尚男女便将一盏盏精心制作的河灯点亮放入河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2afaaa16eeccdf7757139892857035.jpg)
河灯
盂兰盆节就是民间所说的鬼节,放河灯是为了超度漂泊的亡魂。然而,此时的大半个中国都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每天有无数的国人死去,又有多少灯能超度这些无辜的亡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