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当时很多人质疑他不够资格。
1946年2月,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的张爱萍头部受了重伤,不过伤不是在战场上受的,而是在后方被车给夹的。
当时堵车,坐在卡车副驾驶的张爱萍本想问问车厢里的战友饿不饿,结果脑袋刚伸出车窗,司机就发动了汽车,头就卡在汽车和旁边的土墙之间,瞬间失去了意识。
虽然很快被救了下来,但是头盖骨被夹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以当时解放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为张爱萍进行治疗,最终由中央决定,将其送到苏联医治。
这一去就是近3年,回国时已经是1948年底,三大战役已经打完,张爱萍错过了解放战争最重要的阶段。
因此1955年被授为上将时,一些人认为这个军衔给高了。
不过,这样的质疑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开国将领军衔的授予并不能只看解放战争。
张爱萍15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不到20岁就当上了红军营长。后来著名的“少共国际师”的组建人之一就是张爱萍。
在长征过程中,他参加了娄山关、强渡乌江等多次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战役,从国内革命的战功上讲,张爱萍是绝对不差的。
抗战爆发后,毛主席亲令张爱萍到上海开展敌后斗争,随后和彭雪枫一起组建了著名的豫东抗日根据地,此后又参与组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并在皖南事件中救了新四军第4师。
从抗日民族独立战争的贡献来看,张爱萍的功绩也是少有人能媲美的。
另外,解放战争中,张爱萍伤愈回国后赶上了渡江战役,也并非毫无贡献。
建国后,张爱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开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军校和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是人民海军创建者之一。
因此,上将军衔,张爱萍扛得起。
张爱萍在建国后主要从事的都是从无到有的国防项目建设工作。尤其是自1959年之后,重点参与了导弹研制和二炮部队的建设。为我国战略威慑力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5年3月,张爱萍复出任国防科委主任,继续参与导弹、卫星的研制工作。1977年再度复出担任多个岗位,包括国防科委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等。
1980年5月,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在张爱萍的组织下成功发射,使得中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上升到全新的层次。
也就是在这次发射成功之后,已经70岁的张爱萍觉得自己该退休了,于是他向邓小平提交了辞职信和退休申请。
邓小平看着这位老战友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建议他先把工作放一放,去罗马尼亚度个假。
张爱萍以为邓小平是同意了,剩下的就是程序问题,于是也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回去收拾行李。
9月份到了罗马尼亚以后,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以最高规格接待了张爱萍,这个待遇是国家领导人或首长才能享有的,这让张爱萍有些疑惑,毕竟现在自己什么职位都没有,就算是老领导,但这个规格也是不符合规矩的。
没想到这个时候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即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下面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
明明是辞职,怎么反倒升官了,而且还不通知自己。
对于张爱萍,邓小平是了解的,他知道张爱萍并不是真的想退休,他依然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他只是觉得自己老了,想把未来和机会留给年轻人。
此时邓小平还离不开这些老同志的支持。很多工作才刚刚进入正轨,尤其是对美国的外交,涉及到国家战略的重大变化。这些老同志的经验和思维,都是前期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柱,也是年轻同志需要的学习对象。
但是以张爱萍的性格,当面强留是肯定不行的,交出去的辞职信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所以邓小平便没有提前告知,而是当这封辞职信不存在,并且以带有命令性质的方式让他担任新的职位。
张爱萍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对于这份命令,他也没有犹豫。
1982年11月,张爱萍担任国防部长,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位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
1984年,张爱萍以防长身份访问美国,本来是一次友好访问,但却故意遭到了美国国务院的刁难。张爱萍丝毫不惧怕美国人的威逼,而是以强硬的姿态展示了立场,以至于他“大闹美国国务院”还上了各大新闻的头版。
张爱萍回国后也因此再度提交了辞职信,准备接下这个“外交事故”责任,但是邓小平却哈哈大笑,还夸他做得好。至于辞职,也就又没了下文。
一段趣事,两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