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9000名新四军悲壮突围,伤亡7000余人,项英的责任有多大?

管亥看历史 2023-10-09 09:21:01

随着第一次反共高潮结束之后,国民党的军事重点也逐渐南移,目标直指向敌后奋战的新四军部队。

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反共活动愈发嚣张跋扈,两党关系也开始走向史无前例的冰点。

中共中央多次向国民党表明了合作抗战的诚意,但都无果而终。

而在国民党这边,则在密谋着一场新的、规模更大的反共活动。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地区有预谋地发动了一起围袭新四军的事件。

在该起事件中,新四军军部共有9000余人,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都落了个被捕或者壮烈牺牲的结局。

皖南事变中,项英的责任究竟有多大?

叶挺和项英

1937年,抗战在国内全面爆发。

随着抗日形势不断白热化,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一支部队,专门用于敌后抗日工作。

这支队伍就是后来在军队中赫赫有名的新四军,其中以叶挺和项英等人作为该支队伍的领导者。

与战场前线正规的作战方式不同,新四军主要就是进行游击战的。

这支部队麾下分成了几个支队,分别各自配合各个根据地的党组织开展支援运动。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新四军的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

1940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华北八路军部队在百团大战中给予了日军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一胜利的果实,很快就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戒心。

一直以来,蒋介石都将共产党看作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虽然表面上在称赞和嘉奖八路军的抗日行动,但暗地里却一直在计划着该如何铲除共产党的势力。

到10月份的时候,蒋介石便以一个莫须有的借口,要求江南的新四军部队调到黄河以北的地区去。

新四军想要北移,就势必要渡过黄河,而这也恰好是蒋介石可以重兵围剿新四军部队的机会。

自蒋介石发出这一命令开始,中共中央就已察觉到蒋介石那杀气腾腾的决心。

中共中央也一直在为新四军部队的发展方向作部署。

一方面考虑到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在苏南苏北地区扎根,另一方面来看,新四军主力部队在皖南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前有日军占领了长江一岸,后有国民党势力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四军的行动范围严重受限。

与此同时,日本的同盟国势力及日本政府也在暗中拉拢蒋介石,蒋介石也趁势认为,这刚好是一个能解决新四军部队的好时机,因此便悄悄发出了“扫荡”新四军部队的命令。

眼看国内的抗战形势越来越紧迫,毛泽东一面提醒着全党要做好准备,随时对付最黑暗的局面,一面接连致电领导新四军部队的叶挺和项英等人,要求他们赶紧带领部队动身北移,同时也要做好自卫反击的准备。

一直以来,项英对于新四军北移的决定都不是很赞同,因此项英迟迟都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意见。

几番催促之下,毛泽东见项英仍旧没有率领新四军北移的的意思,便亲自给项英去了一份电报,向他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最终在毛泽东的催促以及再三严令下,项英才下定决心,带领新四军北移。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新四军北移的路线便显得尤其重要。

早在几个月之前,叶挺就与参谋处拟定好了两条北移的路线,但项英却否决了叶挺的提议,转而选择了一条距离远且四周都是高山密林的线路。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叶挺在新四军中担任军长,而项英则担任的是副军长的职位,但实际上,新四军的指挥权却是掌握在项英的手里。

这也与叶挺曾经脱党多年有关,两人在新四军共事的时候,还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这还得从项英对叶挺的一些“个人成见”说起。

其实叶挺和项英两人在最开始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新四军成立初期,工作繁多复杂,叶挺和项英两人在部队的整编工作中密切配合,一人主外,一人主内,有着明确的分工。

叶挺在主外方面,主要负责争取海外侨胞的支援以及在军内的军事训练等工作,而项英主要负责新四军的内部事务以及党中央的联系工作。

也就是说,项英才是那个直接和上级打交道的人。

大概就是基于这种管控权力不协调的原因,叶挺虽然担任着军长的职务,但一直以来,自己在新四军的职权却仿佛被架空了,总是无法行使自己作为军长的权利。

而在项英这边,在关于军事作战的问题上,项英也是自行做出相关决策,既不同叶挺商量,也不向叶挺汇报,甚至有些活动或者会议也不让叶挺参与。

叶挺和项英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矛盾,其实与两人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项英是一名老红军战士出身,经过多年战争的风吹雨打,吃过细糠,啃过树皮,浑身上下都布满了一种沧桑感。

反观叶挺,他的生活环境便与项英大相庭径。

叶挺在国外生活多年,身上充满着一种较为浮华的生活习气,特别是在他年少有为的时候更是春风得意,出门时有众多副官和警卫员簇拥着他,一副众星捧月的样子。

在新四军这样的环境中,叶挺便显得格格不入,项英对他也尤其看不惯。

再加上当时叶挺并非中共党员的身份,而项英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权,那可是中央托付给项英的重大任务,对于项英来说,这就是他的底线。

随着两人矛盾的愈发激烈,到后来甚至还出现了叶挺先后两次出走新四军的事件,这件事直接惊动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还亲自前来,为两人劝和。

正因为项英和叶挺两人之间久久不能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酿成了皖南事变这出惨祸。

叶挺在第三次提出离职的时候,便是皖南事变的导火索之一。

皖南事变

当时蒋介石正煞费苦心地部署国民党围剿新四军的计划,为的就是痛痛快快地将新四军置于死地。

中共中央原本是坚决不让叶挺辞职的,甚至还派了周恩来亲自过去调节这个问题,但蒋介石这边,为了达到瓦解新四军的目的,很快就通过了叶挺离职的请求。

也正是在新四军预备北移的危急关头,项英和叶挺先是就部队的转移路线出现了分歧,最终还是按照项英的决定,选择了新四军北移的路线。

1941年1月4日晚上,项英和叶挺便带着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一共9000余人,浩浩荡荡地从安徽泾县云岭一带开始出发,向北转移。

当时这支北移的部队一共分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为三千人左右组成的左路纵队,行军路线是从土塘出发,到大康王地区集中,通过裘岭地区之后再向榔桥河行进。

第二纵队为中路纵队,约有2000人左右,从北贡里到凤村集中,经由高坦和丕岭后再向星潭前进。

第三纵队为右路纵队,约2000人的数量,现在茂林、铜山徐集中后再经过麻岭、高岭,向星潭方向会集。

部队北移的过程并不顺利。

首先部队是在天黑的时候才出发的,行进的过程中又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下雨,再加上道路泥泞的原因,因此队伍行进的速度一直非常缓慢。

行到青弋江边时,因为降水的原因,河水上涨,部队渡河的计划也被迟迟搁浅,直到1月5日下午三时左右,新四军才先后到达指定的汇合位置。

此时新四军的队伍早已疲惫不堪,随行的衣物也被雨水打湿了,众人便决定在原地暂时修整,一边烘干衣物,一边补充体力。

直到1月6日的时候,变故便悄然发生了。

蒋介石早就针对新四军部队在他们的转移路上设下了埋伏。

当新四军部队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的时候,国民党便纠结了7个师8万余人的军队,趁着新四军休整的契机便立刻缩小了包围圈,集中火力对新四军打了个猝不及防。

新四军中路纵队最开始是在早上七点的时候受到国民党第四十师120团袭击的,紧接着右路纵队也遭到国民党第四十师119团队的偷袭。

新四军一边被迫发起了自卫反击战,同时按照原计划继续转移。

行至星潭地区的时候,国民党部队仍紧紧地追在新四军后面紧咬不放,还有不少国民党的援军也在前面堵住了新四军的去路。

新四军就这样陷入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圈下,面临着极其被动的局面。

此时此刻,国民党的军力多于新四军的兵力十倍还不止,叶挺军长虽然想组织突围,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正面强攻的方法显然也没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眼看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圈不断缩小,而新四军的目标太过集中,再加上国民党还这次还带了许多重武器,显然就是有备而来。

尽管新四军一直坚强作战,但双方的实力实在太过悬殊,新四军的战士也很快牺牲了一批又一批。

叶挺深知,如果新四军的战士们再这样负隅顽抗下去,那必将会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果,他何其忍心看到新四军的战士们落得这样一个无辜牺牲的结局。

几番思量过后,叶挺便决定自己去找国民党谈判,他还找来了项英,让他负责指挥部队。

叶挺找到顾祝同,向他出示了蒋介石的电报。

叶挺说起是蒋介石下令让新四军北移的,要求对方给新四军让路。

围剿新四军本来就是蒋介石的部署之一,顾祝同对于叶挺的说法当然也不肯买账,还坚决执行围剿新四军的计划,甚至还直接将叶挺给扣留了下来。

而副军长项英这边,也悄悄带领着几个心腹私自离开了新四军的队伍,但最终还是突围失败,并且还遭到了刘厚总的背叛,最终被残忍杀害。

新四军就这样与国民党部队奋战了几天几夜,直至1月10日,新四军也已经陷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1月14日的时候,国民党军队也完全占领了双方对战的阵地。

在这新四军9000名的队伍当中当中,只有两千多人成功突围,其余伤的伤,死的死,还有四千多名战士都成为了国民党的俘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我军的历史上,这也是一个罕见的战例。

这是新四军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皖南事变”发生过后,人们也经常反思,这场变故是否可以避免?项英此人又究竟在其中承担了多大的责任?

如果项英不对新四军北移的决定犹豫,如果中共中央更早一些的时候严令新四军军军部转移,如果新四军军权是掌握在叶挺的手里,那么皖南事变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减少一些损失?

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是蓄谋已久,这场动手也是早晚的结果,再者,关于新四军北移的战略,中央早就有了决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四军完全是有充分的时间在国民党准备部署之前就冲出重围的。

种种因素之下,最终酿出了皖南事变的苦果。

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中共中央很快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行。

为了调解国共两党之间的纠纷,周恩来还多次往返南京和延安两地之间。

皖南事变发生之时,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但蒋介石却没有选择与共产党统一战线,抵御外侮,而是一直在搞内部分裂,做出了如此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参考资料:

【1】来自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编. 安徽党史上的重要事件[M]. 2021:皖南事变

【2】来自 薛暮桥. 薛暮桥回忆录[M]. 2022:回顾皖南事变前后

【3】《新四军》编剧:皖南事变悲剧责任在谁 (实录)

0 阅读:258
评论列表
  • 2023-10-09 19:13

    还有一点没写,项英皖南事变时准备抛弃大部队自己去打游击后来才被找回耽误了很久时间,打仗时主帅脱逃在过去可是死罪。

管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