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男子通过网上银行误转13.8万至他人账户,对方确认收款但退款困难,银行回应称无法直接退还该笔款项。
为何自己的资金无法取回?最终,这项责任应如何分配?
奇葩事年年发生,临近年底张先生莫名损失十几万,此事令人郁闷,张先生更是头疼不已。
张先生困扰之处不在于不清楚钱的流向,而在于即便知晓了钱的去向,也无法将其追回。
事情始于1月17日,张先生收到好友龙先生的求助,缘由是龙先生近期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请求张先生提供援助。
为助张先生,我协助完成手机银行转账。为安全,张先生选择分两次转,首次转给朋友一万余元,以验证账户无误。
张先生首次转账后,对方迅速确认收款且账户无误,随即他决定进行第二次转账操作。
第二次输入账户时发生意外,张先生不慎输入了“龙”字,页面随即跳转。他误以为这是手机银行的自动记录,故未加深思虑。
张先生认为前次转账无误,推断此次账户亦无问题,故未细查账户,直接进行了转账。
但龙先生未收到款项,便联系张先生。张先生这才意识到转错账,迅速联系银行,意图冻结该笔转账。
发现钱款已入对方账户,张先生迅速核查转账对象,并立即着手联系。
对方张先生也认识,名字中带“龙”,且恰好是张先生之前的前同事。
张先生迅速联系同事,请求其将误转的钱款退还给自己。
对方接张先生联系后,核查银行信息,确认收到13.8万元误转款项,得知详情后同意退还,认为该款项非己所有。
但此时发生尴尬情况,刚到账的13.8万被银行自动扣除9.1万,新得的钱财瞬间大幅减少。
张先生感到困惑,不解为何银行会擅自进行自动划款。
前同事为售房向银行贷款,后因资金不足拖欠还款,该笔债务已累积两年未清偿。
张先生的转账一到账,银行即刻察觉并迅速将款项划转用于还款。
前同事提出可退回卡内余款四万,但银行已划走的9.1万或无法退回,因其自身资金不足。
张先生受前同事之托,前往银行办理款项追回事宜,尝试请求银行按原路径退回款项。
银行称扣款正常无误,但张先生认为该款项为前同事非法所得,属来路不明,应被冻结暂留,故主张退还。
双方各执一词,均认为自己有理,因此陷入了僵持状态。
网友称,非前同事合法所得资金,银行应退款。有先例显示,起诉银行可获全款及赔偿。因属不当得利,银行无权扣押,建议报警并起诉。
网友建议,若银行拒绝退款,可直接采取起诉或报警措施,认为普通民众与银行沟通存在困难。
张先生称,事情棘手,现有两选择:一是法律起诉,但需费用且耗时,未收回款反添新支出,令他十分纠结。
张先生要求前同事承担责任,但对方称无钱可还。警方告知张先生,对方认账便无法强制退还,建议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
张先生深感困扰,期望银行能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款项予以退还。
媒体联系银行管理人员询问扣款事宜,管理人员称扣款为房贷正常操作,张先生反馈的情况已上报,但尚未收到上级回复。
张先生称,对方的说法已持续一月,未见任何进展,每次询问均得同样答复。
关于这笔钱是否应退还,社会各界评论众多,意见不一,讨论热烈。
热议焦点为9万元可免密扣款。网友指出自动扣款设计欠妥,小额扣款不易察觉,长此以往将累积成巨额费用。
有网友同情张先生,称与银行沟通困难:想取20万遭拒,被要求证明钱属自己。春节时他费尽周折,求助市政和公安,耗时两天才取到钱,自己的钱尚如此,更别提银行已持有的。
网友称张先生钱难追回,需下大决心。有人经历朋友信用卡逾期误转3万,银行拒退,朋友只能每月分期偿还,历经许久才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