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孩子被慈善机构嘲讽抠门后续:孩子已被除名,阴阳道歉点炸评论区

郑莉雅诗啦 2025-02-22 15:15:28

捐赠10元被指吝啬,但实际上,捐赠金额不应成为衡量善心的唯一标准,每份贡献都值得尊重。

山东济宁,一慈善公益组织因小孩捐款10元嫌少,将其除名。志愿者认为其抠门,父母前去询问遭拉黑移出组织,并收到通知消息。此事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

父母认为这很离谱,孩子的零花钱再少也是心意。大爱无疆,捐款不应设限。此事经舆论发酵,引起公益组织领导,最终决定不再接受10元捐款。

该处理方式激起了众多网友的强烈不满,引发广泛愤怒。

刘女士手机里爱心捐赠群发布消息,管理员称春节将至,需为村里孤寡老人募捐送温暖。

管理人员期望群友奉献爱心,群内爱心志愿者积极响应,捐赠金额不等,有的捐出100元,有的捐出50元。

刘女士向两子告知该消息,她与丈夫均为普通务工者,家境贫寒,且需抚养两子,生活压力巨大。

刘女士期望孩子非自私之人,欲通过参与公益活动锻炼其爱心。听闻此意,两个孩子即刻表示愿意捐款。

两个孩子决定捐出各自10元的零花钱,以此作为他们的贡献。

刘女士联系负责人,说明捐赠情况:两个孩子各捐10元,虽不多,但慰问当天愿与志愿者同行,协助慰问老人。

管理人直言捐10块显得吝啬,不宜接受,并宣布今后群内将不再接收十元捐款。

刘女士非常生气,认为10元虽少,却是孩子们的爱心。她不解为何被嫌弃捐赠少,强调献爱心本应不分贵贱。

刘女士感到受辱,十分气愤,遂将此事发布至网络,并向当地民政局提出投诉。

事情曝光后,网友认为爱心公益组织如抢劫,忆及困难雪花男孩案例,社会募捐70余万,而当事人仅得500元,此事令人难忘。

网友质疑志愿者慰问老人非出于真心,称捐款太少无法分配。有实例显示,个人直接捐款被公益组织没收,强调未来捐款须经组织转交。

民政局接投诉后迅速处理,与公益组织管理人沟通,要求其向刘女士道歉。

对方虽极不情愿,但因舆情压力,仍与刘女士沟通,但道歉时态度中充满了明显的不满。

民政局人员告知刘女士,对方或因慰问活动压力大而失言,已对其批评教育。春节期间,望以和为贵,望刘女士谅解,并坚持公益初心。

刘女士思索后认为并无大碍,秉持和为贵的原则,不料管理人员的一系列不当操作竟让她哭笑不得。

管理人将刘女士移出群聊,并取消其慈善公益中心正式成员资格,随后发送邮件正式通知此事。

刘女士深感愤怒,认为受到歧视,遂联系媒体曝光该公益组织的行为。

网友称公益组织难评:成都一男捐90万助女治病,女仅收数百,因病重无钱医治亡。组织回应称流程未完,建议直捐受助人账户以确保善款到位。

网友视捐款为献爱心,称一分钱也是心意,却又嫌十块太少。有人称家境不佳,村里强制捐款至少50元,不知钱款用途。决定不捐,欲攒500万再捐,认为小钱不够分配。

网友担忧日后或不再捐款:“我原每月捐100元,能力有限。现觉每次捐后,他们或私下议论我吝啬。”

22日下午,记者联系济宁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获知已收刘女士投诉,但事件尚在调查中,尚未有最终结果。

目前未发现爱心公益组织捐款受金额限制的情况,若调查中发现此类状况,将依法处理。

记者尝试联系当事慈善公益组织,依据民政局提供的联系方式多次沟通,但均未得到该组织的任何回应。

通过天眼查寻找济宁晓娅慈善公益中心负责人,发现其为民营企业,且法定代表人陈某无法联系。

这引发网友担忧,怀疑是否因事态扩大,准备逃避责任。

爱心无贵贱之分,不能让自私自利者玷污淳朴善意。望严整违规公益组织,确保募捐市场纯净,维护公众信任。

因认为过于节俭而拒绝接收。)

0 阅读:0
郑莉雅诗啦

郑莉雅诗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