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是二野的3号人物,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何后来消失了?

晨钟惊宿鸟 2024-12-13 19:00:48

说起“李达”,在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其实有两个人。

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而另一个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所谓的二野三号人物,指的则是后者。

上将李达是1905年生人,他自幼过着艰苦的生活,彼时的地主更是欺压弱小,这也让李达深刻地意识到了想要站起来,就必须凭借着进步的思想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

他积极投入党的学习,在“二野”中发光发热。

“二野”,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命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解放战争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彼时那个烽火连天、漫天狼烟的年代,我们既需要服从指挥的士兵,也需要能打胜仗的将领。

“二野”也是刘邓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刘”指的是刘伯承,“邓”指的则是邓小平,这支队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

李达就是这支队伍的三把手,在作战过程中同样功不可没。

他曾协助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香城固、磁武涉林、白晋铁路破击战等战役战斗以及百团大战。

他在军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也越来越为人所敬仰,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来路。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因为自己而产生依赖思想,不去凭借着自己的意志为共产党奋斗。

在《开国上将李达:要为先辈争荣光》一文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他在子女幼小时便时常向他们讲述自己出身贫寒,是中国共产党指引自己懂得了革命道理,鼓励他们以后必须加入中国共产党,作革命的后代。”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革命精神与意识,听新闻、看报纸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实事类的报道,更是需要大声朗读出来。

他也常说:“胸中有大事,就不会目光短浅、计较小事。”

上将李达宽阔的胸襟深深感染着他的子女,红色的精神血脉相承,他的子女们也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大志。

上将李达的女儿也说:“他是一个埋头苦干、不计名份只重工作的人。”

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将祖国的胜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

《上将李达:站在首长身影里的参谋》中记载:“李达是宁都起义的惟一老上将,曾在刘、等麾下13年,先后辅佐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刘伟元帅达30年之久,是累计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长。”

他也自称是“站在首长身影里的参谋”。

在晋冀鲁野战军进大别山时,刘伯承盛赞他:“李达是活地图。”邓小平也说:“李达这一手真了不起!”

在李达还不是上将之前,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崭露头角,却从不因此而居功自傲,更不以自己的荣辱得失来计较。

从前他也因“反教条主义运动”而被批评免职,调去国家体委。

但他并不因为此事而自怨自艾,也没有忿忿不平。既然自己还有新的岗位,那就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全力为国家服务。

在党史团史的《上将李达:严以律己、一心为公的典范》一文中,对李达有这样一个故事的记录:“抗战岁月中有一年初冬,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给大家发放棉服,发到刘伯承的妻子王荣华手里的棉衣又肥又大,试穿后感觉很不合身。天性爱美的女同志自然会挑剔一下,于是她便抱起这套棉衣,跑去是不找分管此事的李达参谋长,想让他给重新换一身。

没有想到的是,李达硬是态度不客气地不给她这个师长夫人换,并且按原则办事地解释道:‘师里有规定,发什么就是什么,一律不换。’荣华也是个明白人,她听说是师里的规定,也就不再要求换了。”

不仅如此,即便是自己的妻子希望能换一身衣服,也被他严词拒绝了。

从这则故事中不难看出,在李达的眼中,纪律是远高于人情的,即便对面是刘师长的家眷,李达也绝对不会徇私情而废公法。

还有一次,李达在一二九师时召集干部们开会,严正地签掉了政治上的平等问题。

有一名教作孙烈的教员动手打了自己的马夫,在慧眼如炬的李达眼中,这可不是件小事。

无论是教员还是马夫,大家都是平等的,教员打了马夫,还把他打得鼻子嘴巴都出了血,这就是实打实的犯法,是违法纪律的。

李达没有留情,叫来两名战士带走了打人的教员。

自此一事,军队中的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再也没有人敢依仗着自己的地位而随意责打士兵。

上将李达凭借着自己恪尽职守、铁面无私的准则,在军队中屡立战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曾任129师参谋长,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并兼任太行纵队司令员。

进入解放战争,1946年,他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1948年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站、中观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和国防部副部长。

李达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军事实力,于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而在授予军衔前,还有一件趣事。

《上将李达:站在首长身影里面的参谋》记载: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李达的夫人张乃一曾询问他能够评什么军衔。

可李达却说:“可能是中将,也可能少将,我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

李达一路以来功绩卓著,他却从未骄傲自满,只想着如何为党与人民尽己所能地风险,从来不计得失。他也从不以军衔作为评判人高低的标准,只要为革命、为建设祖国出力,那大家就是人人平等。

虽然他被评为上将,他却也从来没有告诉家人,就连自己的孩子也是后来从报纸上才得知的。

同年,上将李达又通过行为证明自己为人的清廉质朴:

在《开过上将李达:要为先辈争荣光》也对此也所记录:“在1955年初进京任职期间,就让出了一套二进院,全家挤在南长街附近胡同的的一家小院里生活。”

而这样的生活,李达一直到1973年都没有更改,他的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些残破,并且拒绝重分住房,1983年,上将李达的房间已经到了“危房”的地步才开始翻新,但同样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上级拨给他的经费,在修缮后仍旧富裕出很多。

说起上将李达的消失,其实准确地来讲他是从台前退居幕后,他的消失源于他沉寂后不像从前那样在台前活跃,并非是退出了政坛。

受那个时代的影响,上将李达不得已被非法关押了四年,这也让他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当他结束被关押的日子后,上将李达继续在奋斗的路上耕耘,1972年,他继续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兼任解放军体育指导委员会主任;1980年,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82年还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当上将李达决定重返政坛时,他已经退居二线,成为一名军委顾问。

在工作过程中, 他也从未有一丝懈怠,而是对当时出现的问题深感忧心:

“眼下这股吃喝送礼、铺张浪费的作风是什么时候开始严重的?怎么才能有效制止呢?”

他作为“站在首长身影里的参谋”。

也曾受到刘伯承元帅的教导:“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个口令能让几万人立正,但你要切记,这一点权力是党给的,是人民赋予的。”

上将李达也深记此事,并时时提醒自己应当谦虚清廉、以考虑人民为第一要务,时常以“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句古训来勉励自己。

直到1933年7月,上将李达于北京辞世,结束了他光辉璀璨、充满红色精神的一生,他的家人也深受其影响,一贯秉承着简朴之风。

上将李达的妻子张乃一并没有向上级提出要求,而是在葬礼之后将精力都放在了撰写《李达军事文选》一事上。

上将李达的一家人,都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他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以权谋私。默默无言地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奉献。

信息来源:

[1] 苏玲锋, 开国上将李达:要为先辈争荥光, 《文史博览》 2021年第9期34-35,共2页

[2] 孟红, 上将李达, 《人民周刊》 2018年第8期86-87,共2页

[3] 上将李达:站在首长身影里面的参谋, 《党政论坛》 2008年第12期6-6,共1页

[4] 雕翎箭, 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 《世纪风采》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