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8个字诠释了隶书的创作方法,入选全国书法展,看看有哪些?

滨滨谈文化 2025-04-15 11:42:47

在一些书法家看来,隶书的创作很难,尤其是想要入选全国书法展,难度是非常大的,不说隶书在整个书法展上所占的比例小,就隶书的创作来说,它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因为隶书不像草书那样可以在章法上随意发挥和变化,而是受到了字形与章法的限制,因此,隶书在创作上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上面这幅隶书楹联作品,是某次全国书法展上的一件入展作品,它虽然只有8个字,写的是大字作品,但它为什么会从众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是不难看出它入选的一些理由。我们都知道,在当代,人们对隶书好像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隶书只有从古人那些取法即可,想要谈所谓的创作,或者说你想要在隶书中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还不能丢下古人,这是非常之难的。

但是,我们从上面这幅入展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此作品既写出了隶书的雄强之风,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果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审视,也就不难发现,这幅隶书作品是在创作方法上下了很多功夫的,它之所以能入选全国书法展,可能是作者在书法展的规则和要求上认真进行了琢磨,找到了书法展的入选规律,那么,他究竟找到了什么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要入古,还要兼学多样。现在我们一些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往往觉得,只要是古人的字帖,我按照一定的要求去临摹学习,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殊不知,当代书法大赛并不是要求你把古人的作品照搬过来,还要去创新。提到创新,就是不要照搬古人,还要有自己的个性。那么,当代书法如何创新?不是说你把字形变一下就是创新了,而是要建立在学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变化,这才是创新。因此,学古人要多样化学习,而不是只学一家。

第二,要融合,还要创新。从上面这幅入展作品来看,我们一下子是看不出人家是学谁的,学哪个古人的?是啊,作者肯定不只是学了一家,而且还把多个古人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了,例如《张迁碑》、《封龙山碑》以及篆书,人家把这些隶书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只有这样合理了地去融合起来,就不是某一种隶书风格了,而是有个性的书法风格,这是当代隶书创作的一个重要法宝。

第三,在形式上创新。按照规范创作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许多人都会把这个楹联写成两个条幅,一边写一个,但这位作者在形式创新上,是把两个条幅楹联拼接在一起,并且在中间位置写上注释部分,让人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形式上的创新做法,当然,评委在审视作品的时候就会有新鲜感,因为它是与众不同的一种创新方法,这也是作品入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一幅书法作品能否进入到评委们的视野,这除了作者自身的运气外,更重要的则是作品作品本身的质量高低,我们想要书法入展,虽然不能完全靠着作品的运气,但更重要的则是要在学习古人,多样化学习古人,融合创新,有个性化的特点,以及作品的形式感以外,还要学习当代书法展览上的优秀作品,因为它们才是评委从众多作品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也是经验规律的总结。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0 阅读:10
滨滨谈文化

滨滨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