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后,斯大林先后6次发电报请求中共派兵支援,主席:无能为力

小松果说影视 2025-03-17 13:42:14

1940年12月18号那天,希特勒在德国东普鲁士一个叫拉斯滕堡的地方,有个秘密基地叫“狼穴”,他在那儿写了个第20号命令,还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巴巴罗萨计划”。这计划说的是,要在第二年的6月22号开始打苏联。

“巴巴罗萨”这个名字,它来源于很久之前的十二世纪,那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的老大是腓特烈一世,人们叫他红胡子。希特勒选这个词,就是想让苏联,那个红色的国家,像红胡子一样,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说起来,早在俩月前,斯大林就已经收到了苏联情报部门发来的至少84封电报,都说德国马上要攻打苏联。但他心里头直犯嘀咕,不太敢信这事儿。主要还是因为那时候《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管用着呢,斯大林琢磨着德国也不至于这么没品,说翻脸就翻脸。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要打仗就得搞出点外交上的摩擦,这是那时候的老规矩了。那时候,苏联还在给德国送东西呢,斯大林琢磨着,德国没啥道理会对苏联动手啊。

不过,德国还真就这么大胆行动了,巴巴罗萨计划一启动,那就是全面开战的架势。德军分成三支队伍,飞快地向苏联内部猛冲。苏联那边因为没咋准备好,刚一碰上,就像是挨了重拳,半边身子都快动不了了。

斯大林更为担忧的是,在德军大规模进攻的同时,日本也在中苏边界迅速集结了大量兵力,人数一度飙升到70万。要是日军跟德军联手,那苏军可就危险了,很可能会被两面夹击,到时候苏联就真的走投无路了。

德军和日军眼看就要打到家门口了,斯大林心里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突然想到了中国,觉得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又是日军的头号劲敌,现在只有中国能拖住日本。所以,在1941年到1943年这段时间,斯大林连着给毛主席发了六封电报,想让毛主席派兵来帮忙。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对斯大林的请求,每次都回复说“没办法帮忙”,给拒绝了。

那么,当时毛主席为啥没派兵去帮苏联呢?要是他点头去支援,抗日战争又会咋样发展呢?

斯大林给毛主席发的头一封电报,是在德军开战满一个月后。那时候,德军那个“闪电战”打得苏联军队节节败退,眼看就要顶不住了。更糟糕的是,日本也在中苏边界那边集结了好多兵马,还搞了个“关东军大演练”的名头,明摆着是想从东边跟德军一起,把苏联的防线给撕开。

在这个紧急关头,斯大林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紧给毛主席拍了第一封电报。电报里头,他催着毛主席快点把兵力给集中起来,守住北平、张家口、包头这些地方,绝对不能让日军在这些地界上站稳脚跟。另外,还得想办法把路上的铁路给折腾折腾,破坏一下日军的交通线。

接到斯大林的电报,毛主席立马给出了正面的答复。为了让苏军行动更顺利,他赶紧告诉彭老总:“得赶紧侦察,准备把交通线给搞乱,这样好拖住敌人,尽最大力气帮帮苏联红军。”

但同时,毛主席也着重指出:

咱们得支援苏联红军,但不能瞎干。那日军可不是吃素的,训练得好,装备也牛,咱俩实力差得远呢。现在啊,主要还是得在背后给他们添堵,搞点袭扰啥的。

毛主席的想法很清楚,咱们是愿意跟苏联一起打仗的,但帮忙也得看看自己有多少本事,不能因为拖住日军就影响了咱们后方的长期抗日。现在国内抗战还在进行中,还没到跟日军拼命的时候,那种不顾一切的打法,现在还不适合咱们。

考虑到这些情况,毛主席在回复斯大林的电报中,没有同意他派兵的建议。但我们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拼尽全力协助苏联红军,同时拖住日军。

1941年秋天那会儿,10月份,德国军队打下了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还有乌克兰的基辅,士兵们打得挺带劲,接着就转头猛攻莫斯科。一百八十万德军,后面跟着一千多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就往莫斯科冲,那时候莫斯科的情况可说是万分紧急。

虽然朱可夫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到卡卢加这些地方都新设了防线,并且组织起了第二梯队和预备部队,但德军攻势太猛,苏军心里还是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扭转战局。

就在这时,中苏边界那边又有新动静了。斯大林接到的电报里头说,日本军队正慢慢往远东和外蒙古那边加派人手,看起来像是打算跟德军一起,从两边夹攻苏联。这事儿让斯大林压力山大。本来苏联跟德军那边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远东那边儿的防御根本顾不上。现在,日本军队的一举一动都让斯大林心里直打鼓。

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斯大林在1941年11月和1942年5月,两次给毛主席发电报,催着毛主席赶紧派兵去南满,拦住日军,别让他们往北走。但这次,毛主席还是没答应出兵帮忙,他说:“咱们军队还得歇歇,养精蓄锐呢。”就这样,斯大林被婉拒了。

其实,毛主席给出那样的回答,并不是因为他想不管这事儿,而是那时候咱们军队的境况真的挺让人担心的。斯大林发第一封电报那会儿,咱们军队刚遭遇皖南事变,蒋介石带着人到处堵咱们,让我党的活动地盘迅速变小了,还有好多战士在那时候牺牲了。

那时候,日军也是死咬不放,我军稍微喘口气,他们就趁机钻空子。前面有日本鬼子挡道,后面蒋介石又堵着,我党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像是被关进了笼子,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也出不去。战斗用的东西,全得靠自己想办法搞定。

幸好毛主席有远见卓识,看到蒋介石搞封锁,他果断地想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策略,号召大家伙儿一起动手开垦荒地。在被封锁的地方,大家齐心协力开垦了170多万亩荒地,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我军面临的内外压力。

毛主席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可蒋介石却老给他使绊子。早在1938年那会儿,蒋介石为了不让日军往西边去,也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直接就把花园口给挖开了。这一挖,日军是挡住了,可河南这个原来的“天下粮仓”却立马变成了荒地。老百姓的地没了收成,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但就算老百姓已经活得苦不堪言,河南那儿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也是第一战区的副头儿汤恩伯,还是硬逼着老百姓给他干活。他的军队走到哪儿抢到哪儿,结果弄得到处都是受灾的人。好多本地人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只能带着全家老小逃出河南,这样一来,大片大片的田地都没人种了,好几百万的老百姓没了家,到处流浪。

在这种四周强敌林立,国内又有大堆老百姓饿肚子的情况下,毛主席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所以再三回绝了斯大林的出兵要求,这真的是没办法的办法。

1942年7月往后,苏德战场又有了新动静。虽说在莫斯科保卫战里,德军没能占到便宜,可希特勒却把下一个攻击的点定在了南边的斯大林格勒。那儿粮食多得是,战备资源也一大堆,这对德军这种快没后备物资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德军出其不意地调整了攻击路线,斯大林格勒的防备还没来得及加强。结果,德军的上百辆坦克和上千架战机一拥而入,斯大林格勒立马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悲惨之中。但苏联红军拼死抵抗,就是不撤退,硬是挺了一个多月。就这样,斯大林格勒战役逐渐演变成了街头巷尾的激烈战斗。

不过,到那会儿为止,斯大林还是接连收到消息,说日本马上就要攻打苏联了。德国那边已经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日本这一出,斯大林心里头更是乱得慌。由于搞不清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为了防止日本真的动手,斯大林又一次给毛主席发电报,请求派兵支援。

因为前三次的电报提议都没被接受,这回斯大林找毛主席商量出兵的事时,特别强调说可以给我们军队提供武器装备。那时候,我们军队的打仗条件真的挺苦的,斯大林提出的这个帮忙,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心动的。但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去边境拿这些武器风险可不小。再加上日本人有空军,我们的人要是直接过去,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再次拒绝斯大林的这个提议。

之后,斯大林又拍来了第五份电文,说想让咱们派一队游击小队去接收那些武器,再组建起反抗的队伍。可这事儿风险忒高了,再加上那时候两边正僵着呢,咱们自个儿都快顾不过来了,实在是没法再抽人去。所以,斯大林的这想法,又没能实现。

1942年11月往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形势大变,攻守两方调了个个儿。战争打得难解难分,德军原本就不多的战略物资很快就用完了。而且,在巷子里打仗,德军的坦克装甲车根本施展不开。这下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是处处碰壁,之前好不容易占到的便宜全没了。

苏军那边可就不一样了,他们瞧着德军冲锋的势头越来越弱,士气立马就涨了起来。到了1943年初,苏军已经从防守转到了进攻,之前德军追着他们到处跑的局面,现在完全反过来了。苏军把三十多万德军给团团围住了。

另外,斯大林格勒那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像士兵一样,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它不分昼夜地运转。苏军为了守护这里,专门派了一个师和一个混合旅。因为德军到处搞破坏,这个拖拉机厂就变成了临时造坦克和修坦克的地方。就算战斗打得再激烈,这个厂还是硬生生造出了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给前线帮了大忙,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因为这种形势的反转,斯大林瞧见了胜利的苗头,心里也明镜似的,知道跟德国的大决战就要到了。为了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他又给毛主席发了电报,请毛主席多派几个师去拖住日军,免得日军在苏军反击时偷袭苏联的后背。

对于斯大林发来的第六份电报,毛主席也是给出了热切的回复。但说实话,那时候咱们军队的状况还是不太好,所以毛主席只是吩咐罗瑞卿、杨成武和吕正操他们几个部队,在长城周围的重要位置守着。

其实,毛主席这样安排兵力,是有他深远的考虑。把军队放在长城附近,既能拖住日军,帮苏军反击,又能找机会往东北那边发展,给我军以后进东北打好基础。这真的是看得远,想得周全。

1943年2月份,苏联红军成功实现了反击,靠着苏联军民的硬气抵抗,德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二战战场上响起了反击的信号。更让毛主席高兴的是,日本因为资源不够用了,忍不住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结果也把自己陷入了困境。这样一来,斯大林就不用担心其他方向了,咱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看看斯大林给毛主席发的那六封电报,说的都是一件事儿,就是要咱们帮忙牵制日本。可那时候咱们党的处境真的挺难的,但毛主席就是厉害,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还是把事儿安排得明明白白。他既没一股脑儿地听苏联的,也没在那儿干看着不动手。这种看得远、想得深的能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多亏了毛主席这么有远见,咱们才能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带着全国人民找到一条光明大道。

0 阅读:11
小松果说影视

小松果说影视

小松果说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