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夏天,在各方强烈呼声中,邓小平复出。
此时,有太多的事等着70多岁的他去做。其中有一项是:尽快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这件事,对处于关键时期的新中国来说,很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8月初,一位将军被邓小平叫了去。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张爱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邓小平是要重用他了。但让邓小平没料到的是,张爱萍却并不接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张爱萍直言:我不够格儿时年,张爱萍将军也已经是67岁了。
半生戎马、战功赫赫,战争年代,张爱萍是毛泽东和周恩来最信任的悍将之一。1955年,45岁的他被授衔开国上将时,是何等风姿。但到1977年,却也生出了不少华发。
张爱萍
张爱萍坐下后,邓小平开始说话:
“叶帅已同我谈了,下一步由我来主持军委工作。我很需要一个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你过去在总参工作多年,各方面情况都熟悉,你过来吧,当军委秘书长!”
军委秘书长,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非同小可的职位。这个人选,邓小平是反复斟酌过的。后来,还是开国上将王震出了主意。王震很笃定地对邓小平说:“爱萍这个人,有本事!”很显然,邓小平认可王震这个说法。
然而,对于邓小平这样的安排,张爱萍显然是没有想到的。这位将军性格耿直,但凡他能做的,从不推辞;但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他说话也总是直来直去。
因此,几乎是毫不犹豫,张爱萍告诉邓小平:“我不够格儿!知识、能力都有限,精力也不行!”
当然,说话直归直,张爱萍随后也做了一番解释。他当时在国防科委任职,主要是搞武器装备、抓国防科技。事实上,从1956年起,他就在聂荣臻元帅的带领下抓这一块,到1977年已经干了20多年了。
因为放不下国防科技,张爱萍便对邓小平说:“我今年67岁,再干三年吧,争取把我军装备搞出个样子来,交给你!你看行不!”
这位四川老乡的回答,显然是让邓小平颇为满意的。而且相处多年,邓小平也很了解张爱萍的个性。邓公曾用一句话,形容张爱萍:“军中有两个人惹不起,你就是一个!”(另一个是许世友将军)
见张爱萍不愿意,邓小平也不勉强,便索性问了问他的意见:“那你看谁合适?”张爱萍早前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陷入了思考。过了好一会儿,他想起了一位老战友。他站起身,非常肯定地说了3个字:“罗瑞卿”!
罗瑞卿!那个,当年毛泽东评价“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的罗瑞卿!
对张爱萍的建议,邓小平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是啊!朱德总司令在世时,可是当着众人的面说过的:“罗瑞卿是优秀干部,平时训练、战时指挥均能胜任愉快!”
但与此同时,邓小平也并非没有顾虑。邓公很担心地问张爱萍:“他的腿不是不行吗?”
邓小平
一句话,问出了诸多同志的忧虑:罗瑞卿的腿。
二、“不死将军”罗瑞卿关于开国大将罗瑞卿,老战友们有很多亲切的叫法,毛泽东则喜欢叫他“罗长子”。
他身高1.82米,比毛泽东还高1厘米。当年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见到个子高大的罗瑞卿,便称他是“长子”。从此,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不过,如今的军史学者们,则送了罗大将一个霸气的绰号:不死将军。而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罗瑞卿有数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首先是,大病不死。
罗瑞卿是四川南充人,1906年出生,读过私塾和高小。20岁那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加入青年团。随校东征期间,张发奎突然“变脸”,开始反共,并缴了学校师生的枪械。当时罗瑞卿有病在身,发着高烧、腹泻不断,硬撑着跑回了武汉。
可怜这个年轻人,当时身无长物,病得又重,在一个又破又旧、久无人居住的小屋里硬撑,如果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等他醒来时,已经几天过去了。幸好,最后他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
经历大病不死后,罗瑞卿还曾遇到过“枪打不死”的奇迹。
那是在1931年,当时罗瑞卿25岁,已是红11师政委。4月份,蒋介石调集了20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在观音崖山下的一间矮小房子里,罗瑞卿正和同样出身黄埔军校的师长曾士峨商量着对策。
他们刚商量完,一颗炮弹就飞向了刚刚搭好的临时指挥所。罗瑞卿冲出指挥所,站在高处用望远镜查看敌情。而正在这时候,密集的机枪扫射过来,罗瑞卿中弹,满脸是血。
罗瑞卿
子弹,直接打进了动脉。朱德听说爱将受伤,心急如焚,从总部调去军医救治。可惜,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了,军医使出浑身本事,罗瑞卿依旧昏迷不醒。
后来,战士们只能把他送到后方去救治。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迷迷糊糊的罗瑞卿听到外面有人锯木头的声音。
其中一个人说:“这个人恐怕不行了,赶紧做棺材吧!”另一个人则说:“棺材得做得长一点,没见那个人 ,个子长得好高咧!”庆幸的是!这副棺材,罗瑞卿没用上。数日后,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应该说,在战争年代,罗瑞卿是毛泽东最欣赏的将领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点将罗瑞卿出任第一任公安部部长。一开始,罗瑞卿并不愿意,嚷着要去打仗。毛泽东得知后,把他叫到香山双清别墅,批评他:
“听说你不愿意干公安部长,还要去打仗?我们都不干,都还去打仗,那行吗?”
毛主席的话,罗瑞卿从来不会不听。此后,罗瑞卿在公安部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数年。在任期间,抓特务、平乱剿匪,他都从未出过差错。彼时,包括苏联人在内的很多外国友人都知道,新中国有一个了不得的公安部长。
罗瑞卿
三、推心置腹的交谈早前,罗瑞卿的身体一直很好。1955年授衔时,他也才49岁。令人痛心的是,后来在与林彪等人的斗争中,他从三楼跳下,腿摔断了。这位当年令人交口称赞的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抗争着。
此后,直到1975年8月,罗瑞卿才逐渐恢复工作,身体也渐渐好转。然而,第二年,毛主席的病逝,又几乎把他击垮。为了吊唁毛主席,罗瑞卿曾表示:“如果没有车,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到1977年,张爱萍向邓小平推荐罗瑞卿的时候,他已经是71岁了。得知消息后,罗瑞卿把张爱萍叫来。于是,便有了两位老将军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张爱萍知道罗瑞卿叫他来,是为了何事。罗瑞卿则很激动,但同时又难以掩饰内心的担心,他看了看自己的腿,问了张爱萍这样一个问题:“我这样子还能干吗?”
张爱萍知道,这是罗瑞卿最大的担忧,也是所有老战友们的担心。
事实上,这个问题,张爱萍早就想过了。那天他向邓小平推荐时,邓小平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张爱萍就跟邓小平说了:“没关系!不会影响他在那个位置的工作!”
此次,罗瑞卿本人再问到,张爱萍很严肃地告诉他两点:
其一,孙膑膝盖骨都没有了,还能灭了魏国。张爱萍的意思是,只要你自己有意志,腿的问题,不影响。
其二,现在有车有电话,和战争年代又不一样,不需要你到处跑了。张爱萍的意思是,具体的工作可以让年轻人去执行,你能出来在这个岗位上坐镇已经很好了。
说完道理,张爱萍送罗瑞卿两个字:“能干!”因为这番话,罗瑞卿轻松了许多,冲着张爱萍笑了。
张爱萍
通常情况下,罗瑞卿是不太笑的。因为1931年那次伤正好在颞颌关节附近,所以后来很长时间,罗瑞卿吃饭不能张大嘴、笑也不能大笑。以至不了解情况的同志们还挺怕他,总觉得他说话爱“咬牙切齿”。
一个71岁,一个67岁,两个当年让日本人、反动派都闻风丧胆的老将军,在和平年代,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互相鼓励,准备重新扛起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重担。
而彼时,同他们一样,准备“战斗”的还有邓小平、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一批人。(那一年,叶剑英80岁、聂荣臻78岁、刘伯承85岁、徐向前76岁,我们应该庆幸,那一年他们都还在)
1977年8月12日,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正式上任。
邓小平很清楚,从这一刻起,罗瑞卿就是拿命在拼。毕竟,客观上来说,跟邓公这种一干活就废寝忘食的人共事,是需要有足够的精力的。
此后,在北京、在天津、在河北,年轻的战士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拄着拐杖、四处查看的老头;在轮椅到不了的人防坑道里,他们常能看到一个瘸着腿往深处探的背影。
因为穿得朴素,不认识他的年轻人常会投来好奇地目光。知道情况的人,会告诉这些年轻人:“那是罗瑞卿,开国大将罗瑞卿!毛主席点将的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长!”
这样的罗瑞卿,让邓小平都看不下去了。邓小平曾数次提醒他:“老罗,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罗瑞卿总是很平静,又拄着拐杖走出了军委办公室。
罗瑞卿
然而,不管罗瑞卿如何努力,腿伤确实让他饱受困扰。特别是每一次下部队回来,他就更加希望自己能走得再远一点、再利索一点。邓小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在四处替他打听名医。
后来,一个消息传到了邓小平耳朵里:
叶剑英元帅的弟弟叶道英,曾在广州出了严重车祸。后来,北京301医院的骨科专家卢世璧等人,和多家医院的教授经过反复讨论下,定了手术方案。术后不久,叶道英就能下地活动了。
这件事,让邓小平非常激动。他极为兴奋对罗瑞卿说:“老罗,我已经打听好了!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有一批专家,卢世璧就算一个,你现在就赶紧到医院去治疗吧!”
就这样,在1978年春天,罗瑞卿住进了医院。
四、邓小平悲痛不已:怎么会这样呢?自入院开始,罗瑞卿就一直在配合着积极治腿。但最后,他的生命还是停留在1978年8月3日。对于他的逝世,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国人痛心地问:如果当初不去联邦德国,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然而,这仅仅是如果。事实上,最后去德国做手术,是老将军自己做的决定。
当时,罗瑞卿的妻子郝治平被发现肺部有阴影,也住进了301医院。罗瑞卿住在6楼,郝治平住在5层。
这对革命夫妻,自1941年在一起后,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战争年代,郝治平跟着丈夫枪林弹雨;建国后,罗瑞卿再难的时候,郝治平都不曾离开过丈夫。
得知妻子是恶性肿瘤那天,罗瑞卿吃不下、睡不着。警卫员小王发现,首长在床边直掉眼泪。过了好一会儿,罗瑞卿才把儿子和儿媳叫到身边,宣布自己的决定:“我要出国治腿!今后,我不能再让你们妈妈照顾我,她照顾了我几十年,我要治好腿,照顾她!”
罗瑞卿、郝治平夫妇
对于罗瑞卿是否该出国治腿的事,早就有同志提出来过,只是一直没有人下决心。而另一方面,联邦德国也在这方面很主动。我国卫生部长访问联邦德国时,也曾在当地为罗瑞卿搜集过资料,打听过情况。
后来,北京的医院还把罗瑞卿的X光片寄去过德国,最后那边医院的答复是:“有99%的把握能治好!”去德国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为了保证安全,中央做了许多安排,包括在德大使们,也一直在积极沟通此事,同时组织上也要求卢世璧等国内专家陪着一起去。
1978年7月15日上午,罗瑞卿到达机场,机组人员已经在等候他了。临行前,罗瑞卿还给张爱萍打了个电话,非常自信地表示:“现在我还坐着轮椅,等我回来的时候,就可以扔掉了!”随后,飞机带着众人的祝福起飞。
一开始,一切都是顺利的。罗瑞卿到达联邦德国后,吃、住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身边又都有咱们自己人。他自己的状态,也是非常好的。8月2日一大早,罗瑞卿被推进了手术室。到了中午12点左右,妻子郝治平就收到了手术成功的消息。
傍晚时,罗瑞卿从麻醉中醒来,还曾用英语对医生说:“晚上好,谢谢你!”医生也告诉他:只要好好休养,过些天,应该就能站起来了。
到了深夜,见丈夫一切都好,郝治平这才在同志们的劝说下,回到旅馆准备休息一下。谁知,她刚洗漱完毕,紧急电话就响了起来。等她到达医院后不久,罗瑞卿就离开了人世,死因是:心肌梗塞。
而后,一些心脏病专家做出了分析:像罗将军这样的心源性病症发作很快,从发病到死亡中间只有大概两三分钟的抢救时间。而如果抢救及时,有20%的左右的复苏机会。令人痛心的是,“不死将军”这一次没有扛下来。
对于这样的结果,专家们非常后悔 ,他们感叹没能亲手给罗瑞卿做手术。其中不少人也认为,如果罗瑞卿是在国内做手术,能得到更好的术后照顾,情况可能会很不一样。
同时,罗瑞卿的死,也让邓小平、叶剑英等人痛心不已。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的邓小平,曾痛心地表示:“太不幸了!太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呢!”
邓小平
而在病床上的张爱萍,听说此事,也是直抹眼泪,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一起打仗那么多年的老战友,最终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和自己阴阳两隔。
罗瑞卿大将的突然离世,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打击,但新中国的事业还得继续下去。此后的多年里,邓小平都扛起了历史赋予他的重担。而张爱萍,则在1982年9月出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后又成为了唯一一个担任过国防部长的开国上将。
文末,附上一首张爱萍为罗瑞卿写的悼诗:
曾忆长征险阻多,未忘闽侯养沉疴。
万物逆旅沧桑变,百代过客如穿梭。
哀音忽闻震海内,泪洒长城齐枕戈。
前驱辞世留重任,后继安知畏风波。
国有老将,如有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