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孙健正在外地考察。就在考察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一封突如其来的通知打破了平静:“孙健被停职查办。”
孙健听后,脸上的神情瞬间凝重,但他并未有过多的迟疑与慌乱。他深吸一口气,当即决定立刻结束考察行程。回到组织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拖沓,径直递呈了自己的辞职申请。
孙健的妻子得知以后说道:“这可怎么办啊?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孙健看着妻子快步走上前:“你放心,你只管在家里带好孩子,其他的别听也别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其中孙健又经历了什么?
表现优秀被提拔晋升
1936年,孙健的父母坐在一起,眼神里满是忧愁:“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小娃子跟着咱受苦了。”他的父亲看着刚刚出生的孙健,无奈地叹息着,粗糙的大手不停地摩挲着额头。
孙健的父亲一心扑在那片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他一下一下地用力翻着土,额头上青筋暴起,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今年这地,越来越差……”
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土地,日军频繁地“扫荡”,战马肆意践踏,所到之处庄稼被毁坏的一片狼藉。孙母见状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可怎么活啊,辛辛苦苦种的全没了。”
孙健的父亲站在田边,拳头紧握,半晌才说道:“哭也没用,咱再想法子补种点,总不能饿死。”
新中国成立的曙光驱散了战争的阴霾,孙健一家的生活也终于迎来了转机。曾经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小村庄也逐渐恢复了生机,人们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孙健的家庭也踏上了安定之路。
1951年,年仅15岁的孙健来到了天津内燃机厂工作,他被带到了翻砂车间,刺鼻的气味和飞扬的尘土扑面而来。车间主任大声说道:“小伙子,这翻砂工可是个苦活儿,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孙健当即说:“主任您放心吧,我不怕吃苦,我会好好干的。”
刚开始工作时,孙健面对那沉重的砂箱和滚烫的铁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一次,他在搬运砂箱时,由于力气不够,砂箱差点砸到自己的脚。旁边的老师傅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砂箱,呵斥道:“小子,干活儿要小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孙健的脸涨得通红,连忙道谢:“谢谢师傅,我记住了。”
为了尽快掌握翻砂技术,孙健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他仔细观察老师傅们的操作手法,休息时间也缠着他们问这问那。他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惧危险的工作态度,被前来视察的领导看到。领导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人说:“这小伙子不错。”
不久后,孙健被提拔为班组长。在新的岗位上,他没有丝毫懈怠,每天组织工友们开会,讨论工作流程的优化。在他的带领下,班组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因出色的领导能力,孙健又被晋升为车间主任。
仕途之顺引起怀疑
1958年,孙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孙健时刻牢记党的使命与责任,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各类思想理论书籍,书页被他翻得微微卷起,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他常常在下班后,逐字逐句地研读沉浸在理论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境界。
1969年,孙健被调到天津第一机械局担任副局长,四年后孙健成为天津市委书记。
孙健主政天津市委书记期间深知自身责任重大,他秉持“笨鸟先飞”理念,开启漫长走访之旅。一年时光里,他穿梭于近600家企业与工人并肩而立,仔细询问生产流程。
每到一处,他都以谦逊之态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机遇。
孙健虽位高权重却毫无架子,那沾满灰尘的鞋子、写满笔记的本子,都见证了他深入基层的执着,彰显其谨慎务实的为官之道,一心只为天津工业蓬勃发展筑牢根基。
彼时,社会正处于革命浪潮之中,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局势错综复杂。
孙健的仕途却如同一艘顺风顺水的航船一路高升,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种不合寻常的顺遂,很快引起了当局的警觉。于是迅速安排人员深入调查孙健的家庭背景与过往经历,然而调查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为惊讶。
原来孙健的背景极为普通、简单,他的家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墙皮斑驳脱落,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他的妻子身形消瘦、面容憔悴,每日在这简陋的屋中忙碌,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年幼的儿子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
党组织在了解情况后,一位负责同志找到了孙健:
“孙健同志,组织知道你家庭困难,不能让为人民辛苦付出的同志有后顾之忧啊,我们决定把你的家人接到天津。”
孙健眼中满是感激,声音略带哽咽:“谢谢组织,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到了天津,组织不仅为他们安排了宽敞明亮的住所,还贴心地给孙健的妻子安排了一份工作。
孙健笑着对妻子说:“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妻子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嗯,跟着组织,咱们有盼头。”
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三年后被罢免,他安慰妻子:我不会自尽
1975,中央决定从工农领域选拔一批干部进入中央。于是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周总理提名,孙健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孙健荣升副总理之后,丝毫未改往昔的谦逊与勤勉,他婉拒了将家人接到北京的提议,独自住进了中央领导的宿舍。宿舍陈设简单朴素,一张书桌、一张床,他每日在其间研读文件、思考工作,夜晚灯光常亮至深夜。
在进入国务院后的首次会议上,周总理见到孙健说道:
“孙健同志,你还年轻,未来的路很长,基层是国家的根基,那里有着最真实的情况。我建议你用几年时间多深入基层走走看看,等充分掌握了实际情况,日后开展工作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贴合人民的需求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啊。”
孙健当即说:“总理,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定当全力以赴深入基层,扎实做好工作。”随后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奔赴全国各地。
1978年,孙健前往外地调研的道路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思索,手中紧握着调研资料。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详细记录着所见所闻,试图为国家的发展探寻最佳路径。
然而,内心的压力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发言,他都慎之又慎。长期的紧绷让他的面容略显憔悴,双鬓也悄然爬上了几缕银丝。
就在孙健调研途中,一则消息传来,他被停职了。那一刻,孙健先是一愣,随后缓缓吐出一口长气,仿佛一直束缚着他的绳索突然松开。
后来,组织上派人找到孙健:“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吗?”“我要回到天津,从哪来再到哪去嘛。”组织答应了孙健的要求,并找来孙健的妻子让他们再见一面。
门被推开,孙健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进屋内。他面容平静,但难掩眼底的一丝疲惫,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衣服上还沾着旅途的灰尘。妻子急切地迎上前去,嘴唇微微颤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都快急死了!”
孙健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道:“你放心,我不会自尽的。我心里有数,不管发生什么,咱们这个家得好好的。你要照顾好孩子,我真的没事。”
不久,调查宣告结束,孙健被证实毫无问题。后来他毅然回到天津的工厂,再次以工人的身份投入工作,每日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往昔的压力渐渐消散。虽然被降职,但他却觉得像是重新获得了自由。
自那之后,孙健便扎根于岗位之上,直至1997年因病离世,终年 61 岁,他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来源:
知网 孙健:从翻砂工到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