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贞儿(1430年—1487年),恭肃贵妃,又名“万贵妃”,山东青州诸城人,比明宪宗大十七岁。成化二十三年春天,万贞儿因暴疾过世,明宪宗为此辍朝七日,下令上谥曰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埋葬于北京市昌平区卫星城西北7公里的万娘坟。
万贞儿幼年作为孙太后的宫女入宫,在朱见深还是一位两岁的太子时就成了他的侍女。等到明宪宗三十五岁登基时候,她一朝宠冠后宫。成化二年万妃生皇长子,册封为贵妃,可惜皇长子不久夭折,后来万贵妃年长无法生育,就将毒手伸向宪宗其他妃嫔所生的几个儿子,同时还和宦官外臣勾结干预朝政。
万贞儿,乳名贞儿,出身官宦之家,却因父亲受有罪亲戚牵连而谪居霸州,家道中落。四岁时,因家境困窘,被父亲送入皇宫为侍女。她虽年幼,却懂事乖巧、聪明伶俐,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喜爱。
历经十余年,万贞儿已长成十九岁的妙龄少女。她容貌虽非绝美,却身材丰腴、皮肤白皙,眼睛不大却媚态可掬,加之性格爽朗、能言善道,众人皆喜爱她,宫中之人对她颇为亲热。在孙太后身边的日子里,万贞儿不仅学会了识字,粗通文墨,更在待人接物上历练颇多,善于察言观色,处理复杂关系。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于土木堡之战被俘,孙太后下诏立两岁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派万贞儿前去照料。万贞儿比太子年长十七岁,两人以幼子与保姆的身份结缘。对于年幼的朱见深而言,万贞儿如同母亲、姐姐,他每日与万贞儿相伴。后来明代宗即位,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见深孤苦伶仃,唯有万贞儿对他关爱有加。朱见深从此视万贞儿为唯一亲人,对她感情深厚。
随着朱见深渐长,他对万贞儿的情感逐渐从母亲般的依恋转变为男女之情。朱见长发现万贞儿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刻在自己脑海,她的倩影时常浮现,挥之不去。只要万贞儿不在身旁,他便坐立难安。万贞儿知晓其中缘由,正合心意,于是一步步引导太子,两人如胶似漆、缠绵恩爱。
1464年,朱见深继承皇位,同年大婚,迎娶皇后吴氏。据传,大婚之夜,万贞儿独守萧阳宫,暗自神伤。朱见深竟抛下皇后,在宫中四处寻找万贞儿,最终在萧阳宫找到她。皇后在洞房苦等一夜,直至天亮才知皇帝竟与万贞儿寻欢作乐。吴皇后大怒,率领宫女前往万贞儿寝宫,命宫女扇她耳光,轮番吐口水加以羞辱。此举激怒了朱见深,新婚仅一月,皇帝便将吴皇后废黜,羞辱过万贞儿的宫女也都受到惩罚。后来,朱见深又立王皇后,她与万贞儿相处融洽,凡事让着她,万贞儿自此掌控后宫。
万贞儿深知要长久富贵还需有子,她年岁已大,却终于为朱见深生下长子。朱见深晋封她为皇贵妃,并许诺立其子为太子。不料一年后,皇子夭折,此后她再无所出。然而,朱见深对她的爱不因年龄差距、容颜衰老而有丝毫减损,始终专宠于她。万贞儿之所以能一直独占宪宗之心,一方面与朱见深的坎坷经历有关,他幼年时便与万贞儿相伴,对她有强烈的依恋;另一方面,万贞儿工于心计,懂得如何拴住宪宗。
据《罪惟录》记载,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在宪宗的后宫中,她并非最美,甚至宪宗的母亲也不明儿子为何如此宠爱这个年长女子。宪宗却称,唯有万贞儿能给他带来身体上的享受与安全感。万贞儿成功降伏了宪宗,巧妙利用了宪宗对自己的依恋之情,又以男女之情维系并加固他们的关系。
朝中大臣为子嗣传承之事焦急万分,劝朱见深要雨露均沾。朱见深虽不悦,但还是思量了一番。好在一年后,柏妃为皇帝诞下第二个儿子,两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不久便夭折。宫中传言直指万贵妃,但朱见深未予追查。万贵妃对其他嫔妃怀孕之事极为敏感,朱见深每次临幸其他嫔妃宫女,皆有记录。一旦有谁怀有龙种,便有人及时禀报万贵妃,她便能及时采取手段。朱见深对此并非不知,却予以纵容。
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见深因万贵妃对后宫子嗣的“赶尽杀绝”而万分哀伤。太监张敏告知皇帝,皇子潜养西内,已六岁。朱见深喜出望外,赶忙派人接回小皇子。这个孩子便是日后的明孝宗,其母纪氏原为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上此子。万贵妃送来堕胎药,朱见深亦未阻拦,但这个孩子幸运逃过一劫。纪氏将母子安置在安乐堂,小皇子降生后,纪氏心怀忧虑,要求太监张敏将孩子抱走溺死,张敏却劝说她留下孩子。
几年后,宪宗终于见到皇子,父子相认,宪宗忍不住落泪。随后,宪宗颁诏天下,皇嗣有人。万贵妃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随即把目光转向纪氏母子,决定先下手为强。朝中有名大学士商辂,联合众大臣向皇上奏请,令纪氏就近居住,使母子团圆。宪宗闻之,觉甚有道理,遂让纪氏移居永寿宫并召见了她。二人相见,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次日,宪宗册封纪氏为淑妃。然而,好景不长,纪淑妃突感腹部绞痛,经万贵妃派太医院院使诊治后,未过多时便香消玉殒。宫中众人皆知万贵妃与纪淑妃之死有直接关联。
纪淑妃离世的消息震惊朝野,宪宗心知肚明,却息事宁人,借口纪妃患急症,不治身亡,匆匆令人安葬。太监张敏闻纪氏已死,亦自杀身亡。纪氏去世时,朱祐樘年仅六岁,他目睹抚养自己之人相继离世,将悲哀深藏心中。同年十一月,他被明宪宗册立为皇太子。
宪宗之母周太后担忧太子落入万贵妃之手,遂亲自将太子接入仁寿宫抚育,悉心照料。一日,万贵妃邀太子前去用膳,周太后知此礼节性邀请难以推却,然去则太子恐有性命之忧。无奈之下只得应允,并反复叮嘱太子勿食万贵妃所给之食物、饮水。万贵妃见太子赴约,甚是高兴,邀太子入座用膳。朱祐樘却坚决不吃,坦言怕被毒死,径直离去。万贵妃怒火中烧,却也知晓太子对自己戒备甚深。加之她年岁渐长,遂不再阻拦宪宗召幸其他妃嫔,反倒劝宪宗广施恩泽,多育子嗣。此后,后宫之中皇子陆续降生。然而,万贵妃如此作为,实则是为日后谋易太子之位做准备。
一人得道,鸡犬亦随之升天。万贵妃之父万贵,昔日因连坐之罪被贬谪,如今却因女儿贵为皇亲,地位显赫,已成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万贵妃之兄万喜,初封指挥使,后晋至都指挥同知;另一兄万通亦封为指挥使;其弟万达则封为指挥佥事。
万贵妃权倾一时,自然有人趋之若鹜,投其门下。万贵妃亦贪恋权势,对此等人来者不拒。这些谄媚之徒,以民之财产为献媚之资,以此换取仕途晋升,致使朝野上下怨声四起,皆惧万贵妃之骄横。其中,大学士万安尤为突出,他阿谀奉承,对皇帝言听计从,因此被戏称为“万岁阁老”。
“阁老”乃明人对内阁大学士之尊称,而“万岁”二字之加,实有缘由。成化七年(1471年),万安与彭时、商辂两大学士同面圣上议事。彭、商二人建议勿削京官俸禄,皇帝应允。万安却突施诡计,叩头高呼万岁,彭、商二人无奈随之,议政之事就此作罢。自此,宪宗鲜少召见大臣。又有一次,大学士尹直欲面圣议政,万安竟阻拦道:“彭公曾因此遭讽,我们当谨言慎行,让太监传话于皇上即可。”如此,竟将自己之过推于彭时。
万安之所以能稳居高位,实乃因攀上万贵妃之关系。他费尽心机与万贵妃结为同宗,此乃双方互利之举。万贵妃出身卑微,需士大夫之助力以提升地位;而万安亦借此得以稳固其地位。且两家有姻亲之联,万贵妃之弟万通之妻王氏,乃万安小妾之姐。万安借此便利,获取宫中消息,倚仗万贵妃之势力,安坐大学士之位。
万贵妃薨后,孝宗即位,有人欲查办其党羽,万安急忙辩解,称已与万贵妃断绝往来。
除万安外,内阁大学士刘吉亦与万贵妃勾结,为其竭尽心力,深得万贵妃赏识。另,宦官汪直自幼侍奉万贵妃,为人狡诈,善奉承;太监梁芳亦得万贵妃之心,其以“日进美珠”获宠。
万贵妃贪欲无度,与奸邪之徒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借以控制后宫,权倾朝野。
当时,朱祐樘已为太子,然曾因膳食之事呵斥万贵妃,故万贵妃心怀怨恨,欲废之。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发现库中金银所剩无几,质问太监梁芳、韦兴。二人心知肚明,皆不敢言。实则,宪宗深知金银流向,万贵妃骄奢无度,大部分金银皆用于讨其欢心。然宪宗并未立即发作,只言不追究二人,但后人必惩之。二人明知宪宗所言之后人乃太子朱祐樘。为自保,二人怂恿万贵妃除掉朱祐樘,立邵妃之子为太子。万贵妃念及朱祐樘之先前冒犯,亦觉其若即位,必对自己不利。
然自上次废储失败后,众人皆对万贵妃心存戒心。此时废太子更是危险之举。梁芳狡猾,看出万贵妃之忧虑,为其献计:皇上喜兴王祐杭,只因太子已定,故未改立。然在皇上心头,太子当属兴王。贵妃虽无子,可养兴王于宫中,再保荐其为太子。如此,兴王必对贵妃感恩戴德。万贵妃闻此计大喜。
此后,万贵妃便谋划易储之事。宪宗耳根软,渐听信其谗言,欲废朱祐樘。然朝中正直大臣皆反对,司礼监大太监态度强硬,被宪宗贬至凤阳。恰此时,泰山地震,一大臣借机上奏,言天子之行皆为上天所瞩,今泰山地震,乃上天对易储之事不满,朱祐樘乃上天认定之太子。宪宗深信神明之说,遂不再提易储之事。
万贵妃计败,心中烦闷却无可奈何。她深知朱祐樘一旦即位,自己及其家族、党羽必遭诛灭。忧郁焦虑使其心情低落,再无昔日之骄纵。加之年事已高,体胖臃肿,积郁使其脾气暴躁。一日,一宫女因小事触怒万贵妃,万贵妃怒起挥拍击打,却因体力不支,一口痰卡在喉中,窒息而亡。
万贵妃薨后,明宪宗辍朝七日,赐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于天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