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自诩“AI汽车公司”,这话是真金白银,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说白了,现在哪个车企不往“智能”上靠?
但敢把“AI”俩字儿直接怼在脑门上的,小鹏还真是头一份儿。
问题来了,其他车企搞的是“伪智能”,小鹏玩的就是真AI?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看看小鹏这“AI汽车公司”的底气到底在哪儿。
何小鹏说了,小鹏的本质就是“AI汽车公司”。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你品你细品,现在哪个车企没个“智能驾驶”的部门?
哪个新车发布会不把“智能”俩字儿挂在嘴边?
但大部分车企,充其量也就是把现成的智能方案往车上一堆,搞搞UI界面优化,离真正的“AI”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小鹏敢这么说,估计是觉得自己跟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吧。
不一样在哪儿?
首先就是这算力。
都知道AI玩的就是数据,数据越多,算力越强,AI才能越聪明。
小鹏直接把算力干到了10EFlops,还搞了个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万卡训练集群。
这啥概念?
就跟玩游戏一样,你CPU、显卡都拉满了,那跑起来肯定比别人流畅。
而且,小鹏的算力利用率还贼高,常年在90%以上。
这说明啥?
说明人家不光有硬件,还会玩硬件,把每一分算力都榨干了。
这么说吧,小鹏在算力这块,已经跟那些顶级的AI公司掰手腕了。
你说,这底气能不硬吗?
光有算力还不够,还得有数据。
这就要说到小鹏跟阿里巴巴的合作了。
当年阿里战略投资小鹏,可不光是给钱,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也给搭进去了。
阿里在云计算、大数据、AI方面的积累,那可不是盖的。
有了阿里的技术加持,小鹏在早期就建立起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算法研发能力。
这就好比,你光有粮仓还不行,还得有人帮你把粮食磨成面粉,才能做出好吃的馒头。
有了算力,有了数据,还得会“造娃”。
小鹏搞了个世界基座模型,参数量是主流VLA模型的35倍。
这啥意思?
就好比你考试,别人背的是小抄,你背的是整本教材,那理解能力肯定不一样。
而且,小鹏还搭建了个云端工厂,五天就能迭代一次。
这速度,简直跟火箭发射一样。
有了这个基座模型,小鹏的AI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化,才能处理那些训练中没见过的“疑难杂症”。
小鹏的“全栈自研”也是个关键。
现在很多车企都喜欢“拿来主义”,直接用供应商的解决方案,省时省力。
但小鹏偏偏要自己搞,从底层算法到上层应用,全部自己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掌控技术,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举个例子,小鹏G9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量产车型。
这个800V平台,可以大幅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解决电动汽车用户的痛点。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能搞定的。
要说小鹏的AI有多厉害,还得看实战。
前段时间,有个内地的小鹏X9车主开着车去了香港,结果发现小鹏的智驾系统居然能在香港用了。
而且,还能自主避障、超车,学习香港的交规,自己选路。
这就厉害了,就好比你把一个学渣扔到国外,结果他自己学会了外语,还考了个高分。
这就是小鹏世界基座大模型的厉害之处,它能自己学习,自己进化,这才是真正的AI。
2023年上海车展,小鹏汽车发布了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支持城市道路的导航辅助驾驶。
这玩意儿有多实用?
这么说吧,以前你开车去个不熟悉的地方,还得靠导航,现在有了XNGP,直接交给车就行了,它能帮你自动规划路线,躲避拥堵,甚至还能自己变道超车。
前提是你得信任它,敢把方向盘交给它。
何小鹏在2023年1024科技日活动上,更是直接喊出了“AI定义汽车”的口号。
这话说得挺霸气,但背后也体现了小鹏在AI领域的野心和决心。
他想用AI重新定义汽车,让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伙伴,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小鹏的“AI汽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和不断迭代,而且还面临着伦理、安全等诸多挑战。
AI再聪明,也难免有出错的时候。
如果AI开车出了事故,责任到底该谁来承担?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小鹏还展示过飞行汽车的概念。
虽然这玩意儿离量产还远得很,但它代表了小鹏对未来出行的探索和想象。
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开着飞行汽车上班了。
所以啊,小鹏汽车到底是不是“AI汽车公司”?
这还真不好一概而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鹏在AI领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智能化浪潮下,AI汽车的未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