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如何看待蒋经国?宋:即使我有孩子,也不可能和经国一样

在东方寻史 2024-08-28 01:16:42

蒋经国和宋美龄,一对年纪相差13岁的母子,表面和谐互相尊重,但是他们却用了近乎半生的时间来互相争斗。

从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他在父亲蒋介石身边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大13岁的继母宋美龄后,他就开始了与这位继母长达51年的明争暗斗。一直到蒋经国在1988年去世,他们之间的争斗才算正式停歇。

二人表面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但是背后却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地位都谋算对方。二人的关系属实说不上亲近,宋美龄也曾经对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说:

“即使我有孩子,也不可能和经国一样。”

比自己大13岁的继母

1937年,蒋经国带着家人从苏联回国,蒋介石特意带上妻子宋美龄迎接蒋经国。

这也是蒋经国第一次见到宋美龄这个继母,二人见面的时候,蒋经国按照规矩带着家人给宋美龄磕了三个头,并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母亲。”

宋美龄也受宠若惊,她没想到蒋经国会如此给她面子,第一次见面就叫自己“母亲”。也因此,宋美龄十分大方的给了蒋经国10万法币和一辆小汽车。

或许是二人第一次见面过于和谐,以至于后来所有人都以为蒋经国对这个继母是打心眼里接受。

但是事实上却是,蒋经国对于蒋介石和宋美龄十分厌烦,这种厌烦的情绪始于1927年12月。

蒋经国从报纸上得知蒋介石与自己的生母毛福梅离婚,而且短短的时间内就娶了宋美龄,这无疑在狠狠地打毛福梅和蒋经国的脸。而蒋经国也在《写给母亲的公开信》中,对蒋介石恨得咬牙切齿。

他在信里写了蒋介石为了离婚对毛福梅做出了怎样过分的举动,蒋介石曾殴打毛福梅,拽着毛福梅的头发,不顾毛福梅的痛呼把她从二楼拖到一楼,逼着毛福梅下跪,最后将她扫地出门……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蒋经国字字泣泪,而这篇文章发布的时间是1935年,在两年后,蒋经国就带着家人回国了,也见到了蒋介石父亲。

两年的时光,那些曾经切实存在的伤痛能那么容易抹平吗?只是1937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日军侵华,而蒋经国又亲眼看见蒋介石为了抗日而殚精竭虑、身心憔悴。

蒋经国最终还是心软了,他一方面会站到母亲的角度同情母亲,另一个方面他又会不经意站到父亲的角度了解父亲的不易。

所以他不愿意让父亲为难,他愿意跟继母保持友好的表面现象。宋美龄似乎对蒋经国一家第一印象十分不错,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宋美龄也想要保持“慈母”的形象,她知道蒋经国一家从苏联回来,生活用品上肯定有所欠缺。

所以宋美龄专门为蒋经国夫妻俩以及蒋经国的孩子按照身高尺寸买了很多衣服鞋帽,她还担心自己买的衣服不合蒋经国的眼,于是还专门拿出500大洋让他们自行购买。

由于刚刚回国,蒋经国还没有职务也就没有收入,只能靠父亲的补贴度日,于是宋美龄还每个月都将蒋介石的薪资划出一部分直接交给蒋经国的夫人,以便他们度日。

时间长了,蒋经国对宋美龄也多了几分真诚的尊敬,他觉得父母离婚,根本原因还是在父亲,不能怪到宋美龄身上,但是蒋经国却并不愿过多亲近宋美龄,他总觉得这是对母亲毛福梅的背叛。原本二人还能相敬度日,好好将日子过下去,但是变故发生了。

1939年,毛福梅被日军的飞机炸死,在蒋经国悲痛欲绝地筹备葬礼的期间,蒋介石却要求蒋经国不能行大孝礼,因为大孝礼要求三跪九叩,是对父母行的礼。

蒋介石觉得蒋经国给毛福梅行大孝礼,会让宋美龄伤心,让宋美龄觉得蒋经国还只记得自己的亲生母亲,没把自己当母亲。

但是蒋经国并没有听蒋介石的命令,黑着脸行了大孝礼。

这件事成了蒋经国和宋美龄心中的一根刺,于是在蒋经国为生母毛福梅立碑的时候,不知是宋美龄的意思还是蒋介石怕宋美龄伤心而下的命令,他不允许蒋经国以儿子的身份为毛福梅立碑,只准写上“男经国立”。

也因为这,蒋经国与宋美龄母子虽然表面看起来很和谐,蒋经国也十分敬重宋美龄,但是二人心里都清楚,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他们永远不可能有亲生母子般的亲近。或许是因为这个共识,宋美龄与蒋经国一家的相处也再也没有之前那么热络。

母子间的针锋相对51年

二人之间真正开始针锋相对要从1948年开始算,1948年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恢复经济,派蒋经国领导“执法队”四处逮捕囤积货物的资本家,其中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就是其中最大的囤货贩子。

但是杜月笙是当时上海的“黑老大”,得罪了他,基本就没办法在上海立足了。蒋经国的幕僚都劝了蒋经国,不行就对杜月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可是蒋经国有自己的坚持,当时上海的经济状况实在太差,由于局势不稳,国民党在战场节节败退,很多资本家趁机囤积货物,在上海的市场上搞垄断,然后等物价疯长后抛出货物。

这种情况发生在了米面油茶到医疗物资、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这就使得很多平民百姓叫苦不迭。

蒋经国一心想解决这个事情,于是在上海大刀阔斧的干,抓走了很多趁机囤货的奸商。但是不管是百姓还是商人都知道,蒋经国抓的那些人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真正的大人物杜维屏。他们就等着看蒋经国的笑话,看看他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在上海立威。

面对周围人的非议,蒋经国铁了心要整顿上海的市场,于是在一个清晨,直接带人冲到了杜维屏的家中,逮捕了杜维屏。

杜月笙知道后,十分不屑,以为蒋经国跟很多国民党官员一样,只要拿点钱就能放人,但是随着杜月笙派出去的人接连垂头丧气的回来,杜月笙知道蒋经国这个毛头小子是认真的。杜月笙准备亲自去拜访蒋经国,但是蒋经国咬死了就是不放人。

杜月笙也是十分气恼,自己在上海这么多年,就没人不给自己面子,谁还没个弱点了。于是杜月笙让人直接找齐了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囤积货物的罪证,直接拿到了蒋经国的面前,当场举报孔令侃。

这件事也被杜月笙宣扬的满城尽知,他就是要把蒋经国架在火上,迫于舆论的压力,蒋经国只能查封了孔令侃的公司。

蒋经国还没来得及逮捕孔令侃,就已经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宋美龄,宋美龄怒火中烧,怒喝蒋经国没有把自己当母亲。

宋美龄直接给蒋介石打了电话,让蒋介石尽快给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复。有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掺和,孔令侃的案子自然被按下了,孔令侃都被放了,杜月笙的儿子自然也被放了。上海舆论哗然,都嘲讽蒋经国说来上海“打老虎”却只敢抓小苍蝇,抓小放大。

于是民众对于国民党愈发不信任,这也加速了国民党走向失败的结局。

那段时间,蒋经国十分痛苦,他能看到国民党一步步走向败落的结局,自己想要力挽狂澜,但是阻力太大了,孔家、宋家……裙带关系一层又一层,牵一发动全身,每次想要变革,最后总会终结在宋美龄这儿,蒋经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终在重重掣肘下,蒋经国跟随自己的父亲如丧家之犬般败逃到台湾岛。

蒋介石此时才意识到爱妻与长子之间的政治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蒋介石不想二人斗的两败俱伤,于是想要从中调和。

蒋经国与宋美龄都知道此事,但是他们看到蒋介石在来到台湾后一直郁郁寡欢,还要抽空调节他们的关系,他们只能装作不知道,积极配合。

所以在蒋介石面前,二人愿意保持和谐亲厚的关系,这也让蒋介石十分舒心,他很担心有一天自己走了,二人剑拔弩张。

但是蒋介石不知道,就算二人不想争斗,二人背后的势力也是不可避免的争斗。蒋介石已经决定让蒋经国继位,那就意味着宋美龄及其背后的势力再也没有那么多话语权。

蒋介石走后,宋美龄更没有话语权。他们背后的势力怎么能忍受对方抢占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所以蒋介石死后的一战不可避免。

果然,蒋介石死后,二人背后的势力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却没有硝烟的斗争,这场斗争以蒋经国胜利为结束,宋美龄也只能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不过好在,二人还是保持着平和,从来没有正面对抗,也没有彻底撕破“家人”这层窗户纸。

宋美龄去美国的时候,蒋经国一路送她踏上飞机,宋美龄也多次感慨,很多时候她以为蒋经国都是受不了跟自己撕破脸皮,毕竟自己做了很多事自己都觉得过火了。但是蒋经国一直顾着蒋介石的关系,从来对自己保持对“母亲”的尊重,始终如一。

因此,宋美龄在跟蒋经国的孩子蒋孝勇说起他父亲的时候,不住感慨,最终说了一句:“我没有孩子,但是即使我有孩子,也不可能和经国一样。”

参考书目:《宋美龄传》

0 阅读:17
在东方寻史

在东方寻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