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三环的拥堵已成城市顽疾,原本40分钟的车程,硬生生被拉长到近2小时,不少市民直呼“堵到怀疑人生”。

市民提出建议方案:三环线外大概100米范围内都是绿化带,不是小区,是否可以在这100米的范围内选20米的范围修一条有轨电车,从白沙洲到关山大道,再到金融港,可以联通L1轨道线,票价定价在8-10元。
官方回复:目前,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二期工程及三期武昌段首开段工程已通车运营,11号线四期(江安路站-新汉阳站)正在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1、13号线能较好地分流南三环区域交通需求,改善拥堵问题。
具体可以参考下方截图:

武汉南三环堵车的治理方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一、官方治堵三件套:分流、优化、限货
面对南三环的“结构性拥堵”,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4年9月提出三大核心措施:
新增分流通道:加快地铁11号线、杨泗港快速通道等平行道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与车行通道分流,缓解三环线主路压力。
道路改造与交通优化:通过拓宽车道(如南湖大道改造为双向6车道)、优化信号灯配时、设置潮汐车道和定向车道等方式提升通行效率。例如,光谷大道下三环的匝道将重新设计,减少车辆积压。
货车管理政策研究:从源头调控交通需求,研究货车分时段限行或绕行方案,减少货车与小客车混行造成的效率损耗。

二、长期规划:地铁+路网,解决职住分离
南三环拥堵的深层原因,是光谷与汉阳、白沙洲等区域的“职住分离”。大量居民每日往返光谷通勤,而东西向轨道交通的缺失迫使市民依赖自驾。对此,武汉规划部门提出:
轨道交通补短板:远期推进地铁13号线(沿高新二路铺设)、11号线西延线建设,实现光谷与汉阳、白沙洲的直达联通,减少自驾需求。
路网升级:拓宽高新二路至双向8车道,新增连接渔帆路、华师园路等区域的匝道,让车辆提前分流。
公交优化:增设汉阳—光谷的快速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三、争议焦点,四环线“高价空跑”,能否降价分流?
与三环的拥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环线的“门可罗雀”。四环线收费高达0.64元/公里(货车0.1元/吨公里),远超其他高速,市民吐槽“40公里路程收费30多元,不如堵在三环”。
尽管官方回应“收费涉及还贷与投资收益”,但民间普遍呼吁推出“本地车月卡”“阶梯折扣”等灵活方案,引导车辆分流。
在武汉交警发起的“南三环缓堵”征集中,市民贡献了大量创意:
限行措施:早晚高峰禁止货车通行,或对三环线实施单双号限行。
快速公交专线:开通四新—光谷的BRT线路,利用三环线辅道实现通勤直达。
智慧交通升级:推广绿波带、优化导航系统实时调度,减少车辆盲目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