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在北平市民的热烈欢迎下昂首走入北平城内,正式接过了北平的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作为第一支进入北平城的解放军部队,41军获得的无疑是极其崇高的荣耀。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我军最早确立的进城接防部队并不是41军,而是另外一支部队。
只不过,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这支部队出现了个别人的纪律问题。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之后,当即下令更换成了41军。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亲自选定41军呢?这个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油画:北平和平解放
41军,是我军一支拥有丰富底蕴的部队,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然而,就在这危及全民族存亡的国难之际,国民党军将领韩复榘却一味南逃,将山东省拱手相让。
韩复榘
为了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北方局和山东省委迅速指示胶东特委,令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展开统战工作,决心与日寇抗争到底!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正式开启了这支部队的光辉历史。
尽管当时这支部队仅有80多人,但是他们以其英雄的身姿向全国人民宣布,胶东还有抗日的旗帜在高高飘扬!
随着“第三军”的天福山起义,胶东地区的有志之士纷纷响应,不断加入“第三军”阵中,“第三军”的规模持续扩大。
至1938年1月中旬时,“第三军”已经拥有300多人,200多条枪;2月5日,已经初具规模的“第三军”正式开赴抗日第一线!
2月12日, “第三军”在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率领下,抵达昆嵛山区的崔家口一带。
理琪
理琪在那里召集机关干部举行了一次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计划。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向距离崔家口100多里外的牟平城进行长途奔袭,趁敌立足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当天黄昏时分,理琪率部从崔家口出发,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于13日黎明时分抵达牟平城外。
“第三军”的战士们趁着天还没有亮,偷偷靠近了城门,并突然向敌人发起猛攻。
还在睡梦中的敌人措手不及,被我军悉数歼灭,我军趁势攻入城内。
敌伪县长见我军攻入了城,不敢应战,直接率部投降。
在攻克牟平城后,理琪安排战士们在城内原地休整、待命、警戒,自己则带着20多位干部前往离县城3里外的雷神庙开会。
然而,13日中午,干部们的会议刚开到一半,便被一连串的爆炸声所打断。理琪往外一看,只见黑压压的敌人正向雷神庙围攻而来。
原来,驻守烟台的日寇得到我军攻克牟平的消息,当即派出了大批部队向牟平袭来。
日寇部队
由于守城部队缺乏战斗经验,在日寇的猛烈炮火下,他们难以抵挡,只好自行转移。
而在雷神庙中开会的20多名干部没有第一时间接到消息,等发现这一紧急情况时,已经被日寇重重包围。
面对人数和武器都远远优于我军的敌人,理琪带着20多位干部浴血奋战,与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双方激战6个多小时,20多位干部以简陋的武器击退日寇十几次冲锋,击毙日寇50多人,最终成功突围。
但是,胶东特委书记、“第三军”司令员理琪却在战斗当中不幸牺牲。
理琪虽然永远离开了“第三军”,但是他给“第三军”注入了英勇铁血的灵魂!从那一刻开始,这支部队注定将开启一段极其不平凡的旅程。
突围出去的干部们后来在福山城附近找到了转移的大部队,在他们的率领下,“第三军”继续向福山城发起进攻,并一举将其收复。
就在“第三军”英勇抗战的同时,由我党领导的其他部队也在胶东地区发展壮大,后来这些部队都先后加入了“第三军”。
1938年9月18日,胶东地区的我党部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第三军”改称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5支队,12月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此时,这支部队的规模已发展至7000多人,占整个全山东纵队2.45万人的近三分之一,是整个山东地区实力最强的八路军部队。
在艰苦异常的抗日战争当中,第5支队迎难而上,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发展为后来的胶东军区,而他们的司令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许世友。
许世友
在许世友的率领下,胶东军区部队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于1945年对日寇进行了全面反攻。
这支当初从天福山走出来的80人的起义部队在整个抗日期间,一共歼灭了日伪军14万人,成为了整个山东抗战的中坚力量。
在抗战胜利之后,部队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5、6师及部分独立团,之后随军进入东北,被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和第3纵队,后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
1946年11月,第4纵队采取以内线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作战方针,在辽东宽甸县西北新开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8000余人,俘虏其师长。这次战役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一次作战歼敌一个师的先例。
1946年12月17日,东北的国民党军集结起6个师的兵力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妄图打通通化至辑安一线,尔后围歼南满民主联军于长白山区。
第4纵队与兄弟部队一起,以分散诱敌、伺机围歼的方式,一举歼灭国民党军3000多人,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令敌人裹足不前,牢牢守护住了临江地区。
1947年1月30日,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军卷土重来,又集结起4个师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
第4纵队第10师与第3纵队紧密配合,一举歼灭敌195师2000余人,之后又乘胜歼灭敌军一个团,攻占敌多个据点,又一次令敌无功而返。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再度集结起5个师,第三次攻打临江。
第4纵队与兄弟部队一起浴血奋战,在运动战中先后歼灭敌暂二十一师一个团和第九十一师一个团,之后又接连攻克敌多座城池,令国民党军第三次铩羽而归。
1947年3月27日,国民党军第四次向临江扑来,此次其兵力多达20个团。
第4纵队与兄弟部队以小股兵力诱敌,然后巧妙设伏,直接全歼敌第八十九师等部,敌军其他部队见状纷纷撤退,我军第四次守护住了临江。
四保临江的战役令第4纵队一举打出了威名,敌人闻之无不丧胆。而后面的塔山阻击战,更是让第4纵队名扬天下!
塔山阻击战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归东北野战军建制。
1948年9月12日,我军发起了辽沈战役,而战役的核心就是拿下锦州。
为了挽救败局,蒋介石亲自出马,飞赴沈阳督战,并派出沈阳地区的11个师外加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华北及山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妄图东西对进,驰援锦州,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就此打响。
塔山是一个只有百余户的小村子,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5公里,是国民党军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
10月6日至7日,第4纵队抵达塔山。纵队首长经过对地形的勘察,发现这里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利于敌,而不利己。
第4纵队在抵达之后,连夜修建工事,打算以梯次防御的方式,阻击敌人进攻。
10月10日凌晨,敌“东进兵团”率先对我军塔山阵地发起了进攻。他们集结起优势火力,对着第4纵队刚刚修建的防御工事狂轰滥炸。几轮轰炸过后,我军的防御工事被摧毁殆尽。
轰炸
在炮火轰炸完之后,敌军集结起优势兵力,一波又一波地向着第4纵队阵地发起了冲锋。
虽然工事已经被摧毁,但是第4纵队毫不示弱,立刻冲了上去,与敌人绞在了一起,双方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
血战一直从凌晨打到了日落,阵地经过几番争夺,敌人最终未能突破我军阵地。
次日,国民党军依旧沿用前一日的战术,不过这一次的进攻火力更强,不光调来了飞机,就连海军的舰炮也调动了。
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敌人就在塔山阵地上倾泻下了几千发炮弹。
在这么密集的炮弹轰炸下,别说工事了,就连土地都像是被犁了好几遍。
在炮火过后,敌人从正面和两侧向塔山阵地涌了上来。虽然正面的敌人被我军给压制了下去,但是两侧却被敌人打开了缺口。
为了将敌人赶出阵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再次举起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双方从凌晨激战至拂晓,国民党军依然难以逾越塔山。
经过连续两天的攻防战,敌我双方的损失都非常地大,因此在进入第三天时,国民党军选择了休整,而我军也趁此机会抓紧修建工事,并且调来了重型武器部署在阵地之上。
10月13日拂晓,国民党军在部署完毕之后,再度对我军阵地发起了进攻。
这次进攻,是塔山阻击战打响以来,国民党军火力最为凶猛的一次。白台山、塔山的阵地被敌人的炮火轰炸地如地动山摇一般,整个地面都被轰得如火坑一样滚烫。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密集火力下,我军战士们依然没有后退一步,至始至终牢牢坚守在阵地之上。
当国民党士兵在炮火过后向我军攻来时,这次他们也受到了我军密集火力的攻击。
原来,就在趁着敌人休整的一天时间里,兵团司令程子华将一个炮兵团调给了第4纵队,并且把炮兵阵地往前移了很大一段距离。除此之外,在第4纵队的阵地上,还部署了许多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机枪
敌人密集的人海冲锋,被我军的重型火力大量杀伤,这一天他们依然无功而返。
10月14日,塔山阻击战进入了令人窒息的第五天,而这一天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天。因为此时,我军围攻锦州的部队已经肃清了锦州的所有外围据点,总攻顺势打响。
随着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被我军牢牢阻击在塔山之外的敌人也变得更加丧心病狂。敌人的督战队以重机枪瞄准着官兵们的后背,逼着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一度冲入了塔山铁路桥头堡的防御阵地,但是阵地很快又被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夺了回去。
在整整一天一夜的反复争夺中,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牢牢捍卫住了塔山阵地,向敌人诠释了什么叫作真正的“铜墙铁壁”!
双方一直战斗到15日拂晓,锦州的炮声减弱,我军胜利攻入锦州城。而敌人的援军在塔山之前至始至终未能前进一步,随着锦州的解放,塔山阻击战也胜利结束。
这一战,第4纵队牺牲3145人,击毙敌军6600余人,直接保障了主力部队对锦州作战的最终胜利。
塔山阻击战
战后,第4纵队第34团荣获“塔山英雄团”称号, 第36团荣获“白台山英雄团”称号,第28团荣获“守备英雄团”称号,纵队炮兵团荣获“威震敌胆团”称号。
塔山一战令第4纵队威震天下,但是他们的传奇故事远还没有结束。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随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进山海关,赶赴平津战场。
12月,第41军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先后解放康庄、怀来、张家口等地,切断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西退绥远的道路。
1949年1月,傅作义宣布起义,而第41军则接到了首批进城、接防北平的任务。
北平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城市,在入驻北平的部队选择上,自然不能马虎。
当时,其实首长们的第一选择并不是第41军,而是另一支部队。不过,在即将入城之际,这支部队中的个别人出现了纪律问题。
毛主席在得知后,立刻指示道:“换掉!立马换掉!换41军!这个军,我放心!”
毛主席
为什么毛主席会对41军如此放心呢?这自然跟他们光辉的历史以及赫赫的战功有关,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铁一般的纪律。
41军在参加完塔山阻击战后,因为给养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就又开赴平津战场,这令他们又饥又渴。
当他们路过锦州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老乡的苹果园。但是,41军的战士们强忍着饥渴,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摘老乡的苹果的。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41军被授予了“秋毫无犯”光荣称号。
之后,毛主席对这件事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让毛主席在选择入城部队时,对41军发出了“这个军,我放心”的感慨。
作为第一支进入北平的部队,这不仅代表了这个部队具有极高的荣誉,更代表了这支部队具有极强的纪律,这对于41军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褒奖。
为了不让人民失望,41军内部也对入城部队进行了严格的选拔,有一个师更是一个人一个人地评选资格。
如此一来,对于41军的指战员们来说,进入北平城的荣誉甚至超过了打一个大胜仗的荣誉。
在这次评选中,有一位副指导员因为在解放张家口的战役当中把一支缴获的钢笔占为了己有,他曾因此事受过处分,因此首长便不同意他随军进入北平。
这可把这位副指导员给急坏了,进驻北平是多么大的荣耀啊,多少人这一辈子都赶不上一次,他好不容易赶上了,就这样错过,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为了争取这次宝贵的机会,这位副指导员先后找到团长、政委和政治处主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作检讨,写了两遍检查,才终于打动了领导,让他勉强获得了入城的资格。
这次评选,对我军出身的指战员都如此严格,那就更别提由国民党军被解放而来的战士了。
为了能获得入城的机会,很多国民党军出身的战士纷纷主动找到领导,一遍又一遍地反省自己曾经在国民党军中时所犯过的错误,有时领导一天之内要接受十几个战士的反省。
这样一来二去,弄得领导也很不好意思,于是他便下了一道指示:“只要真心改过,以前的错误就算了。”
他的这句话一说出,可把41军中被解放的战士们乐坏了,有不少被解放的战士也因此顺利获得了入城资格。
除了对入选资格进行选拔,41军还对指战员们进行了严格的考试。
毛主席曾经将这次入城比作“进京赶考”,为了考好这次试,41军的领导们自己拟题目,先对指战员们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约法八章”和“入城纪律十四条”。
毛主席
早在平津战役打响之前,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就已经考虑起了部队进城的问题,并亲自拟写了“约法八章”,具体内容为:“一、保护各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二、保护民族工业商业;三、没收官僚资本;四、保护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及其他一切公共建筑,任何人不得破坏;五、除首要的战争罪犯及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属国民党省、市、县各级政府机关官员、警察人员、区镇乡保甲人员,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本军一律不俘虏和逮捕;六、为确保城市治安、安定社会秩序,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本军部队及警备司令部或公安局投诚报到;七、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八、无论在本军进城前和进城后,城内一切市民及各界人士,均须共同负责,维护全城秩序,免遭破坏。”
而“入城纪律十四条”则是由叶剑英对“约法八章”的细化,主要是对战士们在具体实施上的要求。
41军的领导们要求,每个战士只有做到把“约法八章”和“入城纪律十四条”倒背如流,才能过关。
就是在这样极其严格和细致的要求下,本来就纪律严明的41军,成为了更加一丝不苟的部队。
1949年1月31日,41军负责接防西直门的一个师在政委莫文骅的率领下,迈着整齐的步子,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北平城,北平正式宣告解放。
然而,在进入北平城之后,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当该师来到西直门城楼下时,傅作义的部队竟然死活不愿意移交。
解放军入城
这一突然起来的情况让该部从上到下摸不着头脑,明明说好的移防,怎么突然又变卦了?难道傅作义有诈?
本来挺高兴的接防仪式,一下子就因为这个事情变得格外紧张。特别是战士们一想到这有可能是傅作义设下的陷阱,为了防止受到攻击,大家都把武器架了起来,重机枪、迫击炮全部都对准了城楼。
傅作义的士兵也不含糊,他们看见解放军把武器都架起来了,守城的部队也立刻把武器对准了城楼下的解放军。
这样一来,气氛就变得更加焦灼。
西直门内的群众们看着眼前的一幕,也都目瞪口呆,大家都不禁议论了起来。
莫文骅见状,生怕激出事来,赶紧找到自己的老上级——此次和傅作义谈判进城的我党代表陶铸。
莫文骅向陶铸汇报道:“41军一个师入城完毕,但是对方死活不肯移交西直门城楼。”
莫文骅
陶铸得知后非常惊讶,他当即给傅作义的代表打去了电话,他在电话里愤怒地说道:“如果你们不肯交,我们可以打,你们一个小城楼可顶不住!”
对方听后,立即道歉,表示是忙忘了,忘了给西直门城楼的守军下达移防的命令,现在立刻去通知。
在挂了电话之后,陶铸指示莫文骅道:“对方已经前去通知西直门守军,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接防,但是依然要公开示武,以防突变!”
等莫文骅驱车返回西直门时,通知移防的电话已经打了过去,西直门城楼上的岗哨已经换成了解放军战士,这一件事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平息了。
在接下西直门城防之后,41军军长吴克华又在第二天率领两个师进入北平,接管了剩下的所有城门、仓库及其他要害部门。
41军是第一支进入北平的部队,本来最先进入的部队应该有最好的住所。
但是,41军为了保持一向优良的作风,将军部设在了比较简陋的报子胡同里。
这个地方的房子,又小又破,已经荒废了很多年,41军政委莫文骅甚至跟家人们一起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军部的条件都如此艰苦,那别的部队就更别提了。为了不去麻烦北平的老百姓,41军的战士们一个个都露宿在北平的街头,吃得都是自己从城外带来的高粱馍馍。
解放军入城
正月里的北平,天寒地冻,有些战士被冻得嘴唇发紫,他们吃得高粱馍馍也因为寒冷,变成了硌牙的冰碴子。
41军战士与民秋毫无犯的作风立刻在北平城流传了开来,不少市民心疼战士们,纷纷请他们进屋避寒,但是战士们依然坚持住在外面。
还有很多市民为战士们拿来了热饭、棉衣,但是战士们始终坚持入城前立下的原则,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
41军在驻守北平期间的严格作风,受到了北平市民的一致称赞。
当他们在4月奉命南下,离开北平的时候,数不清的北平市民自发地为他们送行。那场面,比他们进城的时候,还要热闹!
在南下之后,41军先后参加了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和广东地区的剿匪作战,之后进驻潮汕地区,担任海防任务。
1985年,41军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集团军。在香港回归之后,第四十一集团军的一部分被编为驻港部队,进驻香港。
驻港部队
当我们回顾完41军的光辉历史,我们便不难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当初会亲自选定41军接防北平。
41军,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严以律己的部队,一支为人民立下汗马功劳的部队,一支与民秋毫无犯的部队,一支备受人民拥戴的部队,他们配得上这一份荣耀,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仗剑天涯
我就是41军的兵!
军军 回复 05-14 12:31
柳州?桂林?贵港?
有风吹过 回复 08-24 12:50
我也是41军的兵
hello
东野在林彪的指挥下的确很猛!林在军事方面的确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