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出的“欧洲最大威胁来自内部而非中俄”的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论断是否成立,需结合欧洲当前面临的挑战、美欧关系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综合评估。
一、万斯的核心论点与依据
1. 对欧洲内部治理的批评
万斯认为,欧洲的威胁主要源于其“背离民主价值观”的行为,包括:
选举争议:以罗马尼亚宪法法院取消2024年总统选举首轮结果为例,质疑欧洲对民主程序的破坏,暗示此举可能出于政治动机而非真正的外国干预证据。
言论自由压制,:批评欧洲政府限制不同声音,如英国逮捕在堕胎诊所附近祈祷的男子、瑞典因焚烧《古兰经》定罪反伊斯兰活动家等,认为此类行为削弱民主根基。
排斥极右翼政党:指责德国等国家拒绝与极右翼政党(如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合作,认为这违背选民意愿。
2. 移民问题的政治化
万斯将移民问题视为欧洲安全的核心挑战,指出选民对“不受控制的移民”不满是极右翼崛起的根源,并以阿富汗寻求庇护者驾车袭击事件为例,强调边境管控的必要性。
3. 价值观同盟的裂痕
他批评欧洲与美国在“传统价值观”上渐行渐远,例如对“进步政策”(如气候议程、性别议题)的推崇,认为这加剧了社会分裂。
二、欧洲的回应与反驳
1. 外部威胁的现实性
欧洲多国领导人明确反对万斯的观点,认为:
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俄罗斯对欧洲东部边境的军事压力、能源武器化及网络攻击仍是直接威胁。
北约团结的必要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增加国防开支,强化军事自主性以应对俄罗斯。
2. 对美方动机的质疑
分化欧洲的意图: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指责万斯试图挑起欧洲内部矛盾,转移对美欧共同安全议题(如俄乌冲突)的注意力。
“美国优先”的投射:万斯对罗马尼亚选举的“赞赏”被批评为双重标准,因其未谴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威权统治。
3.民主韧性的辩护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强调,欧洲民主制度允许多元声音共存,而万斯的言论“不可接受”,是对欧洲治理的误解。
三、观点的局限性与背景分析
1. 选择性忽视外部挑战
万斯淡化中俄影响力的言论,与以下事实相悖:
俄罗斯的混合战争:网络攻击、能源胁迫及对极右翼政党的暗中支持(如AfD与俄关系传闻)持续威胁欧洲稳定。
中国的经济渗透: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中东欧合作,虽未直接提及,但欧洲对“战略依赖”的担忧长期存在。
2. 美国内政外交的驱动因素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调整:万斯的言论符合特朗普政府“减少对欧承诺、推动欧洲防务自主化”的倾向,旨在减轻美国负担并分化中俄欧关系。
选举政治考量:迎合美国国内保守派选民对移民、文化战争的关注,强化“美国模式优越性”叙事。
3.欧洲问题的复杂性
欧洲确实面临内部挑战(如极右翼崛起、移民融合困境),但这些问题与外部威胁(如俄乌战争)相互交织。例如:
移民压力:部分由中东、非洲动荡引发,而此类动荡与大国地缘竞争密切相关。
极右翼势力:其兴起既反映选民对传统政党不满,也可能被外部势力利用以削弱欧盟团结。
四、部分正确但视角片面
万斯的观点部分反映了欧洲的内部矛盾,但其片面性体现在:
1. 低估外部威胁:俄乌战争、能源安全等仍是欧洲安全的紧迫议题,内部治理问题无法单独解释欧洲面临的危机。
2. 双重标准与政治意图:选择性批评欧洲民主缺陷,忽视美国自身极化问题,且服务于美国战略调整需求。
3. 复杂互动未被纳入:内外部挑战相互强化,例如俄罗斯通过信息战放大欧洲社会分裂,移民危机与中东局势联动等。
综上,万斯的论断在揭示欧洲内部治理风险上有一定依据,但将其视为“最大威胁”则忽略了地缘政治现实的复杂性,更多反映了美国对欧政策调整的意图,而非全面客观的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