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动态,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权确实面临多方挑战,尤其在稀土资源协议谈判和俄乌和平进程安排上,乌克兰及欧洲盟友的立场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导致美国的战略意图未能完全实现。以下是具体情况如下:
一、稀土资源协议的进展与阻力
1. 美国提议的“稀土换军援”框架
美国自2月初开始明确要求乌克兰以稀土矿产和其他资源作为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交换条件。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通过协议确保美国获得乌克兰稀土资源的稳定供应,并强调这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事装备的重要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虽曾提出与西方合作开发战略资源(包括稀土),但其立场更倾向于通过资源开发换取国际支持,而非单向“资源换援助”。
2. 协议的实际进展
截至2月15日,乌克兰已向美国提交了矿产协议初稿,但尚未正式签署。乌方在协议中可能涉及稀土开发、安全保障及美国企业优先权等内容,但具体条款仍需双方进一步协商。此外,美国提出收购乌克兰稀土企业50%股份的提议,显示出美国希望直接控制资源供应链的意图,但乌方尚未明确回应。
3. 潜在矛盾点
乌克兰国内对资源主权问题敏感,尤其在战时背景下,过度依赖外部援助可能导致资源被长期绑定。欧盟也担忧乌克兰因资源让步而削弱经济自主性。
二、美国主导的俄乌和平谈判遇阻
1. 美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谈判提议引发争议
特朗普政府试图绕过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直接与俄罗斯协商和平方案。特朗普在2月12日与普京通话后宣布,美俄将建立“双边谈判机制”,并计划组织元首会晤。此举遭到乌克兰和欧盟的强烈反对,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和谈”,欧盟也强调“欧洲必须成为谈判核心方”。
2. 美国的“实际主义”立场激化矛盾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公开称,乌克兰收复2014年前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不现实”,并暗示乌克兰需在谈判中让步。这一表态被乌方批评为“屈服于俄罗斯”,反映出美乌在谈判目标上的根本分歧。
3. 欧洲盟友的分化立场
尽管美国试图主导谈判进程,但法国、波兰等国坚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强调欧洲安全需通过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实现,与美国的“非北约任务”主张形成对立。
三、美国对乌克兰影响力受限的原因
1. 乌克兰的自主性增强
泽连斯基政府一方面依赖美国援助,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合作和欧洲支持寻求战略平衡。例如,乌方在矿产协议中可能保留对资源开发的最终控制权,并通过与欧盟协调谈判参与权,削弱了美国单边主导的可能。
2. 俄罗斯与美国的直接博弈
俄方明确将美国视为主要谈判对手,并推动美俄双边框架,进一步压缩了乌克兰的谈判空间。佩斯科夫称,乌克兰虽会参与谈判,但核心议题由美俄决定。

3. 欧洲介入与多边化趋势
欧盟和法德等国的强硬立场(如要求乌克兰领土完整和参与谈判)削弱了美国的单边行动效力,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多边协调,但其“交易式外交”难以满足盟友诉求。
四、未来可能的走向
短期内,美国或通过加快矿产协议谈判(如股份收购)强化对乌克兰的杠杆,但乌方可能在资源主权和谈判参与权上继续抵抗。而俄乌和平进程的僵局可能因美俄分歧、欧洲介入及乌克兰的坚持进一步复杂化,美国主导的“快速解决方案”难以实现。
综上,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面临资源协议悬而未决、谈判主导权受多方抵制的双重困境,反映出其“交易外交”模式在复杂地缘政治中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