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洋传教士如何影响清朝宫廷雍正又为何禁止天主教?

简兮谈历史 2024-09-07 16:50:59

以南怀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非常受康熙的重视,常常跟随康熙左右,可是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他却禁止了天主教。

传教士们被康熙重用,是因为康熙对他们的特殊定位,洋奴才或者洋包衣。

在南怀仁之前最有名的传教士就是汤若望,他历经明清两朝,甚至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

不过,顺治帝死后,杨光先上书参汤若望“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汤若望失势。

传教士在中国走高层路线主要的目的还是传教,汤若望这种当官的路子容易牵扯到朝堂斗争走不动了。

后来的南怀仁就走了另一条路,当洋包衣。

以南怀仁为例,他并没有担任汤若望这样的高级职务,但是除了为钦天监服务,做天文观测,还是一个机械设计专家。

康熙朝大小炮共造了905门,其中超过一半都是南怀仁造的。甚至,南怀仁在康熙捉拿鳌拜的前后都起了作用。

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基于,南怀仁是忠于康熙的奴才,和汉人包衣一样,南怀仁就是一个洋人包衣。受南怀仁的影响,康熙对于传教士十分接受,甚至很信任。

一个重要的案例就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传教士张诚和徐日升一起,跟着索额图和佟国纲完成了跟俄国人的谈判。

一般认为索尔图和佟国纲才是谈判的主角,实际上两位满清重臣连洋人之间聊了什么都不知道,要传达什么意思,或者沟通什么细节,还不得两个传教士说了算。

而且,有一个背景是罗马教廷实际上是禁止传教士参与到类似清朝政府与外国的外交事务的。

为什么康熙要派两个传教士参加呢?除了翻译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他把这两个传教士当作自己的洋奴才,当作了自己人。

满人的奴才和传统意义上的“奴隶”是不一样的,是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带有家庭色彩的。

传教士洋奴才,就是康熙的自己人,他们的日常用度也是内务府出,内务府就是康熙的小金库了,从经济关系上就说明了一切。

那为什么雍正皇帝后来禁止了父亲极其重视的天主教呢?

雍正是一个很忠诚的佛教徒,甚至佛教内部认可雍正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可是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九子夺嫡中,这些洋包衣也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到政治斗争中。

他们支持了不少皇子,就唯独没有提前亲近雍正,而是站在他的对手那一边。

这也注定了雍正不会把传教士当成自己人,因为雍正的上位有很多说不清的地方,对于曾经是竞争对手的兄弟们,他是极力打压的,至于那些支持竞争对手的势力。

比如天主教,也就自然而然在打击范围之内了。

0 阅读:25
简兮谈历史

简兮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