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皇帝自称天子,君权天授,而皇后贾南风的权力则依附于昏庸的晋惠帝。权力的稳固往往依赖于稳定的继承,立嗣成为了国家的首要大事。然而,贾南风因没有儿子,竟然废除了太子,杀害了晋惠帝唯一的儿子,虽然暂时避免了皇后与太子、未来太后与皇帝之间的权力争斗,却也切断了自己权力的根基。权力游戏的参与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谁将成为下一任皇帝?我该支持谁?

根据宗法制度,贾南风应该迅速过继宗室子弟,甚至传言她试图谎称妹妹的孩子是自己的。然而,反对派和野心家并不会给贾南风翻身的机会,就在她如同其父贾充一般,公然杀死皇帝和太子后一个月,以赵王司马伦为首的政变者轻易地摧毁了贾南风及其支持者。
此时,司马懿已去世近五十年,赵王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高寿,更承袭了他的阴险。作为皇亲,赵王积极向年轻的贾南风示好,自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以藩王身份留在京城担任要职,甚至在太子被废后掌握了部分禁军的权力。太子并非孤立无援,尤其是曾被晋武帝寄予厚望的优秀后嗣。围绕太子的属官、大臣和亲族对太子的废除表示不满,试图发动政变,并联络了赵王。赵王故意透露政变计划,推动贾南风尽快杀死太子以绝后患,毕竟太子当政对他这个贾后同党并非好事,同时混乱也为他提供了上升的机会。

公元300年3月,贾南风杀害了太子。4月,赵王联合齐王等人发动政变,贾南风毫无抵抗之力。这个柔弱的女子凭借婚姻关系,代替皇帝站在权力的巅峰,然而她所依赖的不过是皇权的规则与人心的力量。当贾南风亲手毁掉皇权的正当传承,她的权力便如无根之木,野心家们纷纷响应号召,甚至连曾经忠于皇权的支持者也开始背叛。贾南风对待政敌冷酷无情,赵王则更加肆无忌惮。除了大肆抓捕贾南风的亲属,他还趁机血洗朝堂,不仅杀掉稍有异议的官员,还连夜召集以张华为首的中枢大臣入宫处决,甚至连三族都被夷灭,被罢免替换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这既是为了方便后续掌握权力,也是出于他曾作为亲王而被人压制的嫉恨。贾南风则暂时保住了性命,被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这里曾是她关押杨太后和废太子的地方,而等待她的将是那一杯毒酒。贾南风被捕前曾质问带兵前来的齐王,得知是赵王后,她留下了名言:“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更令人唏嘘的是,贾南风离宫时遥望已被政变者控制的晋惠帝,徒劳地呼喊求救,不知这位智力低下的皇帝又会作何感想。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晋惠帝已失去父母、兄弟、母族、妻族,唯一的儿子和辅政大臣,等待他的必将是接踵而来的悲惨命运。政变成功后,赵王如同父亲司马懿一样攫取国家大权,同盟齐王被排挤出京,甚至打破了非皇子不得封王的规矩,让多个儿子封王,显露出不臣之心。首当其冲的是晋惠帝的异母弟、淮南王司马允。在被赵王察觉其蓄养死士后,淮南王带领私兵直接杀向赵王府,双方激战大半天,赵王险些中箭身亡,全赖亲信舍身相护。最终,赵王之子假装援军,诱杀了淮南王。
赵王与淮南王的冲突拉开了司马家族亲王之间血腥内战的序幕,被后世称为“八王之乱”。其中最早的汝南王和楚王,其实死于贾南风之手,名列八王略显名不符实。紧随其后的是赵王,对八王之乱的产生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八王概括了重要的参与者,淮南王在洛阳一天就败亡,影响不大未在其中。挫败淮南王的兵变后,赵王加紧篡位,并在消灭贾南风一年后的公元301年,正式称帝。孙辈晋惠帝被尊为太上皇,实际上却被囚禁于金墉城,而年仅五岁的皇太孙也遭杀害。赵王称帝后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和支持者,封侯过多导致装饰帽子的貂尾都不够了,只能用狗尾代替,称之为“狗尾续貂”。
年近古稀的赵王突然称帝,既没有显赫的功勋,礼法上又作为司马懿的小妾所生的庶子,根本无法让全国五十多位亲王心服口服。赵王所依仗的唯有中央禁军,但亲王们各自也有私兵,重要的亲王还兼管大军区的边军,其他地方的武装早已被晋武帝裁撤。赵王彻底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亲王们将在中原大地争夺帝位。
率先起兵的是赵王之前反贾的同盟齐王。八王中的第四位齐王继承了父亲司马攸的王爵,他认为父亲作为司马昭的儿子、司马师的继承人,继承权接连被侵占,更因晋武帝的打压而英年早逝,自己亲自入宫打倒贾后,却如同其父被从权力中心踢出,有充足的理由拨乱反正,不仅要让帝位重回嫡系,还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坐镇许昌的齐王向全国发出讨伐赵王的檄文,获得多位亲王的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八王中第五位的成都王。坐镇邺城的成都王是晋惠帝的异母弟,邺城和许昌都是军事重镇,以二敌一,战斗中赵王的中央禁军并不落下风,中原大地从此战火重燃。随着中央军战事不利,洛阳城中的赵王反对者趁机发动政变,迎回晋惠帝,赵王父子和亲信被杀,洛阳城再次血流成河。成都王和齐王先后进入洛阳,结果成都王返回邺城,齐王则留在洛阳掌权。

然而一年后,类似的剧情再次上演,八王中第六位的河间王在京外起兵讨伐齐王,八王中第七位的长沙王在京内发动政变。长沙王率先控制晋惠帝,与齐王在洛阳城中激战三天,最终齐王集团覆灭,三年内,洛阳再次生灵涂炭。控制洛阳的长沙王实力不足以终结诸王的野心。之前起兵的河间王不仅没有停止向洛阳进军,还联络成都王共同行动。成都王与长沙王同为晋武帝的儿子,不顾兄弟之情,毫不犹豫地翻脸。长沙王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勉强抵挡两大亲王的联合进攻,然而洛阳又发生了政变,出手的是八王中最后一位的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