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清明节期间,地处延津县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纪念馆,及英王遇难处,都会有一批他的后人来祭奠这们先烈,在他的灵前敬酒,献花,叩头,照相,以告慰英灵。
在156年前,清钦差大臣胜保小人得志便忘乎所以,押着被捕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不知自重地要赶往北京,计划把他解往京城凌迟,以显耀功劳,没有想到押送的囚车行至延津地界时,悉闻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已经率军入豫,捻军也开赴洛阳,计划拦截押送英王的囚车。
清政府闻讯惊恐万状,急令免予进京,就在途中就地处斩,将头颅解送进京即可。于是在1862年4月22日,清明节刚过去不久,在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就是现在的英王陈玉成纪念馆址前,将他凌迟处死,其状甚惨,陈玉成英勇就义,时年26岁。
陈玉成死后,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后来,当地政府于1958年4月5日在陈玉成就义处竖起墓碑以作纪念。纪念馆现有面积东西长38.5米,南北宽22.5米,馆中尽展英王生平,及多年征战之史实,展厅一隅置民间征得土炮一门。展馆中展示有广西藤县政府写给延津县政府的感谢信,对河南延津人民为英王修建墓园、纪念园表示敬意。
当时,陈玉成惨遭凌迟之后,他的头颅送到京师,给皇上验证。延津当地百姓感其功德,才偷偷掩埋其尸于枯井里,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后来,这座纪念亭就建立在原地。
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因其骁勇善战,被封英王。他十五岁时跟随叔父扶王陈承瑢参加了金田起义。他在童子军中表现得也极为出色,苦练一身好枪法。不久便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
陈玉成身材高大,魁伟健壮,两眼旁各有一痣,被曾国藩命名为“四眼狗”,评论他当时为清朝的头号敌人,曾国藩说他是“汉唐以来少有之悍者”,楚军首领胡林翼说他是“敌之精锐仅陈玉成部,只要解决四眼狗,其他各部何足虑哉”。可见他当时在太平天国军中的地位,及在敌人眼中的威望。
陈玉成在十七岁时因西征军进取武昌久攻不下,他便“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因他枪法高强,“三十检点回马枪”的美称已是妇孺皆知了。在西征战场上,陈玉成所向皆捷,天京事变爆发,此后一段时间内太平军战略以稳守为主,唯陈玉成与李秀成奉命自安徽一带发起局部反攻。
陈玉成在23岁那年,奉命进军湖北武汉时,途中结识一名武艺高强的“双刀神女”蒋桂娘,不仅武艺超群,人也长得非常漂亮,芳龄正值十六岁,通过彼此之间的接触,两人产生爱慕之情,1860 年,16岁的蒋桂娘与英王陈玉成喜结连理。
婚后非常恩爱,次年蒋桂娘在天京生下一男孩。这是英王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当时,有人把消息飞报给军中的英王。英王十分高兴,给儿子取名“陈天宝”,意即为太平天国之宝。
安庆失守之后,退居庐州的陈玉成兵单势薄,便投奔当时的太平天国封的奏王苗沛霖,英王进城之后,给他安排的宫殿,华丽至极,苗沛霖不敢露面了,直到晚饭的时候,苗景开戴着蓝顶花翎出来行礼,跪禀英王说:“我叔父看重清朝的洪福,祈愿与英王同享。”
陈玉成这才知道,奏王苗沛霖已经投降清朝,他愤然指骂道:“你叔叔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棵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个贼名也落不着。本总裁只可杀,不可辱。势已至此,看你如何发落。”
陈玉成 一代英雄竟落在无耻小人的圈套之中,这是陈玉成的过错,还是陈玉成的命运?陈玉成的部将这样哀叹陈玉成军事生涯的衰落:“英王走运时,想怎样就怎样;倒运时,想一着错一着。” 当地老百姓对苗沛霖诱捕陈玉成的卑鄙行径,无比愤怒,他们痛骂: 小巴狗,苗沛霖, 摇着尾巴求骨头, 骗拿英王受了赏, 骂破舌头不解恨。
陈玉成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而深为惋惜。一句“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显示他是何等独立的人格自尊!
陈玉成被害之后,时年19岁的英王妃蒋桂娘悲痛欲绝,天京陷落前半个月的时间,化装成逃难的人群混出城,她一路逃难,朝看东流水,日看日西坠,一路行乞要饭度日,四处躲藏,就在湖南偏僻的小县叫兴宁的地方落脚。
后来,通过自己打零工,得以糊口,先是在一个寺庙打扫卫生,寻找一个栖息之处,上山打柴、下地干活,什么都干,声称是家里发了大水,居无定所,逃难而来的。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孩子慢慢长大,小伙长得象英王陈玉成,加上母亲让他多读点书,于是不久之后成家立业,开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但在当地这个村子里,已经有不少的陈玉成的后代,每一年的清明节的时候,都有后辈到延津祭拜先祖。后来清朝灭亡,蒋桂娘向外人谈及自己的身世,临终时告诉孙子:你一定要记住,你的祖父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英王,他为太平天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所以,每一年的清明节,他的子孙们都谨尊祖训,来到这里给英王上一柱香,献一束花,告慰他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