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五首诗词,花开春雨足,月落山人眠,共赴一场春光浪漫

笩筏文化 2025-02-19 03:33:13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当雨水节气翩然而至,旖旎春光将在纤纤细雨中氤氲开来,染就一溪新绿,酿成满山花红。

人间向暖,冰雪消融,水獭开始捕鱼,大雁逐渐北归,草木抽出嫩芽,又是一轮大地春回。

只不过,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和景明。可都随着春雨渐多,农民伯伯顺时而动,春耕春种提上日程。

春雨绵绵,它不似夏雨滂沱,秋雨寒凉,冬雨刺骨,却以独有的细腻、柔和,润泽出蛰伏了一冬的生命万物。

从此,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寸春光一寸心。春雨孕育了生机与希望,也撩动起哀愁与相思。

1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效原眇眇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宋·释智愚《颂古一百首·其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雨水时节春雨贵如油,对春季农业生产尤为重要。

一场春雨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宁静,土地回暖,空气含烟,村民迫不及待地耕耘在肥沃田地上。

远远望去,原野辽阔无垠,一碧万顷。野草萋萋丛生,野花恣意绽放,在春雨的滋润下愈显生机勃勃。

这一犁春雨,勾勒出春耕烟雨图,是古往今来农民伯伯勤劳勇敢的寻常写照,也是文人墨客归隐情怀的诗意观照。

当初苏轼贬谪黄州,就是靠着春雨农耕炼就的淡然自足,一步步走出人生绝境,蜕变成世人景仰的苏东坡。

多年后东山再起,他坐在玉堂深处,受够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最惦念的还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可见,春雨绵绵不只是风调雨顺的催化剂,还是绝处逢生的加速器,不断滋养着人生与灵魂。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要说最令人欣喜也最治愈人心的春雨,莫过于1200多年以前落在锦城的这场夜雨。

彼时杜甫定居在浣花溪畔已有一年,早前因安史之乱和陕西旱灾而颠沛流离的苦痛有所治愈。

那一夜春雨翩然而至,被其欣喜地称为好雨。一则,好在及时,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在草木萌动之时,春雨应时而生,可不就是善解人意、知晓时节。

二则,好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它在夜深人静时伴着斜风款款而来,无声润泽万物,悄悄雨落成诗。

三则,好在云厚雨足,恰到好处。黑云笼罩着田间野路,只有江船上灯火独明。通过一明一暗的视觉反差,宁静不乏神秘,孤独不失坚韧。

四则,好在春色满城,希望满满。正是这场恰如其分的及时春雨,让杜甫不由得设想清晨雨后红花愈发娇艳欲滴,摇曳着一身潮湿,点缀着满城春意。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得极美。他将雨后花开的茂盛与湿润,转化为真实可感的重量,一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画面感十足。

此诗除了题目不言一喜字,却处处可觉惊喜。杜甫表面上写雨润万物,实则心灵也被无声滋润。

愿人生多一些春风化雨,我们都能默默无闻积蓄力量,不计回报滋养人生,温柔不失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春暖花开。

3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世间浪漫无数,总有一抹萦绕在春日的烟雨江南里。

可惜62岁的陆放翁,那年客居在临安客栈焦急地等待皇帝召见,无法枕着春雨悠然入眠。

这些年屡遭主和派排挤,陆游在宦海几经沉浮,自以为早就将世态人情看淡,兴味如薄纱。

可此刻只因南宋王朝发出重新起用为严州知州的一纸诏令,他便骑马闯京都,客居染风华。

此番入京是为了向宋孝宗辞行方能赴任严州,可召见迟迟未至,让陆游也不免自嘲起来。

这一夜,春雨淅淅沥沥,心事密密麻麻。为赋闲五载的蹉跎岁月,也为壮志难酬的灰暗时光。

他彻夜未眠,在小楼听尽风淅淅,雨纤纤,国事家愁细细添,直到清晨卖杏花声起深巷中。

春雨初霁,却春愁难消。他只能在纸上龙蛇飞动闲作草书,在窗前煮水点茶消磨时光。

偏安一隅的临安远非久居之地,京华风尘莫要沾染一袭白衣,他必会在清明重归山阴故里。

杏花春雨江南,本是浪漫至极的人间盛景,可落在满怀家国之人心头就只是排遣愁苦的背景。

若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浓得化不开的春光闲情。

4

细读平安字,愁边失岁华。

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

投老诗成癖,经春梦到家。

茫然十年事,倚杖数栖鸦。

—宋·陈与义《试院书怀》

以疏淡之景,传递落落清愁,向来是陈与义的拿手好戏,春雨亦不例外。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此千古名联即于闲淡清景中蕴含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而这首雨落成诗,同样落笔疏淡,景色清幽,却在移情入景中,以春雨春花流露浓浓乡愁。

那年春天,陈与义客居京都担任省试考官。家书忽至,他在闲暇之余不断重温细读,一边回味着家人的平安问候,一边哀愁着自己的年华已逝。

窗外飘洒着一帘疏疏细雨,雨中摇曳着几枝淡淡春花。如此轻描淡写,意境上像极了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陈与义虽一字未言愁,一句未言伤,却将内心的凄楚孤寂,都化在眼前一帘疏雨淡花春里。

如今人之将老,兴致大减,只剩吟诗作赋这一个嗜好。每到春来,他总无比渴望幽梦还乡。

这十年萍踪浪影,蹉跎世事,不知该从何处向家人说起。只能独自拄着竹杖,细数倦鸦归巢。

此诗平淡有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读来浑然天成。这抹疏雨淡花单独拎出来也回味无穷。

“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抛开内心寂寥不表,不正是初春时春雨春花的疏淡清新写照。

还总让人想起张先在酒宴上一见钟情的清丽女子,“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何其娴雅从容。

5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有人说春雨贵如油,有人说春雨细如尘,可苏轼却最爱春雨润如酥。

东坡眼里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灵活化用了韩愈诗歌里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经过春雨细腻润滑如油酥的点染,草芽初长,远看青青一片,近看若有似无,颇为耐人寻味。

再加上黄莺初啼,婉转动听,早春时节的春光融融,淡淡地铺陈在细雨蒙蒙的草长莺飞里。

苏轼还劝勉世人珍惜春光,不辞今朝花前醉,莫忘花落人老太匆匆,美好时光总是容易消散。

莫要等到繁华落尽春去也才想起醉倒在红英凋零间杂着绿苔如茵里,懊悔没有珍惜最美春光。

如今雨水节气,正是诗家清景在新春的早春时节,花事尚浅,绿柳才黄,芳草初芽。

在绵绵春雨的浸润下,姹紫嫣红终将浓情展开。人们走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总是希望满满。

愿我们也能且行且珍惜,花开春雨足,月落山人眠,共赴一场春光浪漫。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1 阅读:80
笩筏文化

笩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