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定则万事从容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4-01-04 10:22:36

01#积极应对人生的苦难

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个物质至上、利益为先、价值追求和内心信仰极度稀缺的时代,就更是如此。

我们常常感觉身不由己,自己的内心也被渗透而异化,某个时刻会突然惊觉自己越来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丢失了自己的本心,没有坚持做自己。

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的一生,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

“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

02#

心定则万事从容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心中贼,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可谓人心的祸害。所谓“心中贼”,大致说来,有“名贼”、“利贼”、“权贼”、“色贼”等,也有得失、荣辱、利害、生死种种心中贼。

人心既有这许多的盗贼,我们又该如何去荡平呢?王阳明认为,欲破心中贼,有三种方法:

一是静坐,阳明所说的静坐,一方面是因为人心逐物,只在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上营求,所以想通过静坐把放失的人心收回来;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静坐,“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

二是事上磨炼,阳明之所以提倡事上磨炼,是因为在静坐的过程中,有的人隐隐见到光景就认为学有所得,而有的人则产生喜静厌动的倾向,只求静坐,忽略世事。所谓事上磨炼,就是要在待人接物应事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志,消除好名、好利、好权、好色之心。

三是致良知,如果说静坐是“静”时用功,事上磨炼是“动”时用功,那致良知就是将静与动合一,不管是静是动,只是去致良知。“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发无蔽,则声、色、货、利之交,无非天则流行矣。”

阳明认为,“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难改的是人心。如同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可见,真正改变自己的内心不是一日一时一刻的功夫,需要日复一日,一刻不停地精进修炼。尤如古时铜镜,不停清洗磨擦,方会亮如镜,故有心明如镜之说。修心的最髙境界就是达到“心明如镜”。也就是阳明心学所追求的'知行合一,明心见性”。

学业不成、事业失败,有人将之归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仿佛只要换个客观环境,改造了外缘条件,就能水到渠成走向圆满的人生。但是,如果问题出在自身,一味挑剔外部环境也于事无补。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

《姚氏家训》里说,“凡人欲养身,先宜自息欲火,凡人欲保家,先宜自绝妄求。”

《鉴心录》也有言:“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蓄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我们日防夜防,处处挑剔,却偏偏选择逃避我们的心坎。也许只有当我们把心中的“贼”破掉,问题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掉。

24 阅读:1327

评论列表

九寨白马

九寨白马

2
2024-01-19 20:36

太棒了[祈祷][祈祷][祈祷]

近道

近道

1
2024-04-10 18:22

心定则万事从容,板砖则令佛祖色变。

史海探踪

史海探踪

1
2024-05-08 11:39

说的不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