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号称蒋介石的王牌师长,死在孟良崮,连蒋介石都气得用手杖打破了汤恩伯的头。问题是,他真的是死于狂傲吗?
1947年,国共内战进入白热化。蒋介石派出45万大军,妄图用“重点进攻”的战术彻底肢解山东解放区。为此,他调集了包括整编74师在内的王牌部队,企图用火力和兵力碾压粟裕、陈毅的华东野战军。孟良崮一战,74师全军覆没,蒋介石的“王牌计划”彻底破产。这场战役到底是粟裕太会用兵,还是张灵甫自己作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张灵甫的“狂傲”是表象,孤军深入是被逼的。
有人说,张灵甫狂妄自大,才会带着74师孤军深入,这完全是低估了粟裕。但实际上,张灵甫并非愚蠢,而是被蒋介石和汤恩伯逼到了死路。蒋介石一向迷信“以攻代守”,74师作为五大主力之首,自然成了进攻的急先锋。而汤恩伯的作战计划看似周密,实际上却是“中心突破”的死棋:用74师顶在最前面,其他部队掩护。问题是,掩护部队和74师之间距离太远,根本没法及时增援。
张灵甫也不是不知道危险,但他一动不动地执行命令,因为他清楚——拒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那就是死路一条。而执行命令,至少还有一线生机。结果呢?粟裕看透了这点,用隐蔽的“隐形部队”切断了他的退路,直接把他困死在孟良崮上。
2. 情报失败,让74师成了“活靶子”。
相比张灵甫的“孤军深入”,更关键的问题是国民党军的情报系统一塌糊涂。山东解放区是共产党的老根据地,国民党军完全是“闭着眼打仗”。华野的情报来源却非常清晰,不仅有刘斐、郭汝瑰这样的高层卧底,还能从地方民兵、地下党获取第一手情报。
反观蒋介石这边,情报系统简直成了笑话。74师被包围时,汤恩伯和其他部队根本不知道华野的部署,甚至连粟裕的主力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张灵甫孤立无援,不是他打得不好,而是整个指挥系统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国民党的军队和解放区水土不服:对地形陌生、对民众敌视,注定得不到支援。
3. 粟裕的战术天才,把敌人“抽丝剥茧”。
74师的覆灭,最关键的还是粟裕太会打仗了。他的战术设计堪称教科书级别——用隐形的第六纵队切断74师的退路;用五个纵队围攻张灵甫,形成局部兵力5:1的绝对优势;用四个纵队拖住国民党援军,彻底将这支王牌“从万军中挖出来”。
粟裕自己后来回忆说:“74师绝不是自投罗网,而是我们用奇谋把它挖了出来。”这句话一针见血。张灵甫的失败,根本不是因为他狂妄,而是因为粟裕太精明。他把解放军的情报优势、民众优势和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步步为营,让敌人每一步都踩进他的圈套。
张灵甫的死,并非单纯的性格问题,而是蒋介石、汤恩伯和整个国民党军队系统性失败的缩影。孟良崮战役是粟裕用兵的巅峰之作,这场战役的胜利,不是因为敌人太蠢,而是因为他太强。蒋介石说:“74师被全歼,连我都没想到。”这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粟裕能赢得这么漂亮,连张灵甫都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