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诚信”一直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向小生 2022-06-26 11:50:01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因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一路上由郑国郑武公相助。周平王平安到达洛邑。东周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尚不稳定,外有诸国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周平王为了拉拢郑国,就让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担任周平王卿士。

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周平王担心郑国一家独大,为了平衡制约,周平王就偷偷把权力分给虢公一部分,以此来削弱郑庄公。郑庄公知道后十分生气,郑国以前灭过东虢国,两家所谓是仇深似海,你现在把我仇家提上来,那不是摆明了要跟我过不去不是?

因此就去找周平王理论。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谎称:“没有这回事。”你如果不相信,你可以拿王子做为人质。于是周王、郑国为了证明互信,交换人质: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公子忽到周王室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后,周王室的贵族准备让虢公执政。郑庄公听后大怒,四月、郑国大夫祭足率领军队收割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成周的稻谷。以此来报复周王室。也由此后周国和郑国从此就开始互相仇恨上了。

由此可见不讲信用的人,在小事上就很容易看出来,因为他们在小事上,虽然不一定会不讲信用,但总是拉拉扯扯,各种推脱,搪塞、显得很不爽快。比如,他们向别人了一点钱,数额并不大,也约定了归还的日期,可总是不能准时归还,总是喜欢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这样就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越走越远,老死不相往来。有些甚至还变成了仇人,个人尚是如此,更何况一个国君,一个国家?

君子说:“诺言没有诚意,有人质也没有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用礼教来约束,即使没有人质,谁能离间他们?假如内心有诚信,山涧溪流中的浮萍、水藻一类,装在竹篮、铁锅等器具,用洼地沟渠的水洗干净,可以供奉鬼神,进贡王公,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盟约,按照制度执行,哪里需要人质呢?国风有《采蘩》《采蘋》,大雅有《行苇》《洞酌》,都用来昭示忠信。”

原文摘自:“《古文观止》《卷之一、周文》、《左传》中的《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菹藻之菜,筐莒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洞酌》,昭忠信也。”

0 阅读:10

向小生

简介:观古今中外,品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