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你不知道的9个冷知识,毛主席最初并不在名单中

幽州校尉 2025-04-02 18:34:42

长征作为人类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壮举,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其中有9个关于长征的冷知识,很少有人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共同缅怀在长征中牺牲的革命先烈。

第一个,长征最开始叫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突围转移。当时对这次行动并没有明确的命名,在电报和命令中,使用最多的是“西征”一词。

最早使用“长征”一词的,是朱德总司令在1935年5月的一次讲话及发布的布告中。1935年8月5日,中央在毛儿盖会议决议中,首次以“长征”来命名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

第二个,红军长征共走过了约25000里路

相当于从北京到西藏拉萨往返两次,从北京走到广州再走回来。这段距离超过了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铁路全程,相当于横跨美国本土4次。

这段用草鞋丈量的征程,不仅在地图上刻下红色印记,更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竖起不朽丰碑。

第三个,长征时,红军战士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

最小的只有9岁,放到现在,刚刚上小学三年级。这些稚嫩的身影肩扛钢枪、脚穿草鞋,在湘江血战中用身体筑起防线,在腊子口绝壁上攀岩突袭。以现代标准衡量,十五六岁的少年本该坐在中学课堂,十八九岁的青年或许刚步入大学校园,而他们已在娄山关的炮火中传递军令,在大渡河的铁索上冲锋陷阵。

第四个,红军战士真的用茅台酒洗脚

根据《耿飚回忆录》、《杨成武回忆录》中记载,当时中央红军在途经贵州茅台镇时,的确用了茅台酒,但并非是洗脚,而是用来擦脚疗伤。那时红军战士主要穿的都是草鞋,长时间的急行军,脚上难免出现血泡、淤伤,因此才会用茅台酒治疗脚伤。

第五个,红军长征途经了11个省份

跨越了18条山脉,翻越的最高山峰是夹金山,海拔约4,600米,极端最低气温低至零下30度,平均负重25公斤。当现代登山者配备专业装备仍需月余训练才能挑战的雪山,这群衣衫褴褛的战士仅凭辣椒水和革命信念,在积雪没胸的陡坡上开辟出生命通道。

第六个,长征时,平均每天要打仗1.7次

长征期间,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不仅要长时间急行军,还要经常与敌军战斗。据统计,在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平均每个月就有50次战斗。

第七个,吃裤带充饥

长征时,红军后勤补给困难,特别是过草地时,很多部队断了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很多人将腰上的裤袋煮熟吃掉。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裤带并非现在经过工业化加工制成的皮带,而是农牧民经过简单加工的皮制品,材料主要就是动物皮,紧急情况确实可以充饥。

第八个,80多位师级以上将领牺牲

在整个长征中,红军仅师职干部牺牲就有80多人,包括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红5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余永寿等。

另外,还有数名军以上干部牺牲: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等。其中,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将领。

第九个,毛主席最初并不在长征名单中

长征前,中央人员的去留问题属于“核心机密”,留守人员名单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曾任李德俄文翻译的伍修权,在《我的历程》一书中记载,最初,毛主席并未在转移名单中,博古李德等人将他排斥出了中央领导核心,决定让毛主席留守,去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还是周总理、张闻天、朱老总等人极力争取,毛主席才得以参加长征。

长征中的9个冷知识,让我们了解和见证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让我们向革命先辈致敬,为伟大的红军点赞吧!

0 阅读:1
幽州校尉

幽州校尉

古之九州,以幽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