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团18日在沙特和俄罗斯方面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磋商,从结果来看比之前的所有谈判都更有“效率”。
然而就在双方结束会谈后不久,美俄又被曝出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
到底是什么条件,让俄罗斯觉得“不可接受”?
这次谈判之后,乌克兰和欧盟又将被摆在什么位置上?
近日两场特殊的会议先后在法国巴黎和沙特利雅得展开。
一边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英国首相斯塔默等多国领导人和欧盟、北约最高官员齐聚一堂。
商量俄乌局势和欧洲的“安全”议题,其中对特朗普的政策以及不邀请欧洲表示了不满。
另一边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外长拉夫罗夫等人在沙特开始了乌克兰问题会谈,双方初步谈判较为顺利。
根据外媒的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并未出现在巴黎或者利雅得,他们似乎只是这场谈判的“边缘人物”。
在持续数个小时的闭门会议之后,美俄双方放出了部分谈判进展,但对于双方的“底线条件”一概不提。
对外公布的四条关键共识其一是美俄会晤团队“不解散”,也就是持续保持接触,从而保障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谈判进程。
第二点成果是美俄同意恢复驻华盛顿和莫斯科大使馆的人员配置。
之前拜登上台后因为制裁和“拘留公民”等原因,美国和俄罗斯曾互相驱逐外交官,并裁撤外交机构。
第三点成果是美俄两国准备建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同时也决定成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咨询机制。
相关人士解读这条内容,认为主要是进行“咨询机制”的建立。
毕竟俄乌已经四年多没有最高层的交涉,在很多方面对彼此的偏见很深。
双方致力于消除矛盾,能为谈判扫除很多障碍。
第四点也是最关键的是,美俄两国准备为俄乌冲突之后“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打基础。
也就是冲突结束,美俄就能恢复贸易等领域的交流。
之前拜登政府联合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号称是“毁灭性”的制裁,对俄经济进行了数百项限制条款,阻碍经贸交流。
美方的承诺对俄罗斯的经济来说无疑是强心针,毕竟在战争造成了巨大的赤字之后,普京也非常关注俄罗斯在战后的经济发展问题。
在美俄达成关键进展的同时,乌克兰和欧洲还在自说自话。
18日马克龙和特朗普进行了一番通话。
马克龙没有透露通话内容以及对美俄谈判评价如何,只是表示他们“寻求在乌克兰实现有力、持久和平”,讨论为乌方实行长期安全保障问题。
泽连斯基一直保持沉默,他在会谈之前已经重申强调过,不会承认乌克兰没有参加的谈判会议所谓“结果”。
在这次对话结束后不到一天时间,多家媒体曝光美俄之间出现了一条重大分歧,即“派兵维和”问题。
各方都很清楚如果按照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线停火,那么将会出现一条蔓延上千公里的“不稳定边界”。
一侧的俄罗斯声称对土地具有主权,另一侧的乌克兰也表示有主权,双方很容易出现擦枪走火。
尤其是乌克兰担心俄罗斯在恢复元气之后,继续沿着停火线进攻。
所以乌克兰提出一条关键的“安全保障”措施,就是要求美国和欧盟派遣一支规模20万人以上的军队,沿着边境线的非军事区执行俄乌停战的具体保障措施。
会谈结束之后,特朗普对“欧洲派兵维和”这件事持开放态度,他表示自己不会拒绝欧洲组建所谓的安全部队去乌克兰。
之前美国防长强调过,美国自己不会派遣军队参加所谓的“维和”行动,这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不派军队只谈协议的话,又有很多国家担心最后很可能就是白谈一场。
特朗普表示“不干涉驻军”以及提供安全保障,实际意思还是倾向于让欧洲自己去部署军队,只要不让美国“出力”就行。
但没想到的是,俄罗斯方面对这件事产生了激烈的抵触。
俄外长拉夫罗夫只撂下了一句话:
北约成员国不管打着欧盟还是本国的旗号,对俄方都是完全不可接受;北约接管乌克兰,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直接威胁。
拉夫罗夫对驻军问题的表态就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原则”,这点也容易理解。
北约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和俄罗斯的这点关键分歧还没有看到解决的信号。
在接下来的时间,外媒预计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中流砥柱,欧盟和乌克兰则会被持续边缘化,他们不可能坐在“主导席位”上。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特朗普允许欧洲派遣部队去乌克兰参加安全保障,但欧洲国家响应者寥寥。
只有已经退出欧盟的英国最积极,首相斯塔默已经在16日作出表态,英国准备好并愿意在必要时派遣部队。
瑞典也宣布“必要时可以派遣军队”,其他国家均对此反应冷淡。
俄乌冲突到了这个地步,乌克兰已经成为一个烫手山芋,不仅美国不愿意接盘,欧洲也只是嘴上功夫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