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年迈的老妇人登上了孟良崮的战役遗址处,当时,这位中年男子面对着孟良崮战役的纪念碑激动地说道:“爸爸,我和妈妈来看你了。
待这位中年男子说罢,他身旁的老妇人则是缓缓走到走到纪念碑前,用手轻轻的抚摸着纪念碑,好似在回忆过去的往事和岁月,而身后的中年男子则是默默的看着,没有言语,待参观结束后,老妇人和中年男子深深地向纪念碑鞠了几躬,而在临走之前,这名老妇人还挥笔写下四个大字:“和平统一!”

这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而搀扶着他登上孟良崮战役遗址处的中年男子则是她与张灵甫所生之子张道宇。
王玉龄是张灵甫的第四位夫人,也是张灵甫一生中最为深爱的一位女子,王玉龄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大小姐,他的父亲在长沙一带经商多年,颇有声誉。
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1933年,王玉龄的父亲因病早逝,这就使得王玉龄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由母亲抚育长大。
1945年,王玉龄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追求者甚多,但王玉龄却一门心思想要嫁给抗日将士为妻,这就使得王玉龄拒绝了不少青年才俊的追求。
同年秋天,王玉龄在一处理发店与大自己25岁的国军将领张灵甫相识,当时的张灵甫虽已步入中年,但身材高大,容颜清秀,是一个典型的大帅哥。
二人相识之后,相谈甚欢,张灵甫则是对于年轻貌美的王玉龄的心生好感,对其展开了爱的追求,王玉龄这一边则情窦初开,接受了张灵甫的追求,与其走到了一起。
然而,王玉龄的母亲却认为张灵甫的年纪太大,并不支持二人继续交往下去,王玉龄为此和母亲因为这个事情闹得十分不愉快,但即便王玉龄的母亲反对王玉龄和张灵甫走在一起,王玉龄也没有放弃这段感情,而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在上海的金门饭店,与大自己25岁的张灵甫喜结连理,结为夫妻。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过的是其乐融融,而王玉龄也在婚后不久,为张灵甫诞下一子,取名张道宇。
然而好景不长,1947年,张灵甫奉命率部参加孟良崮战役,结果在此战役中,张灵甫负隅顽抗,最终被我解放军部队击毙于孟良崮的指挥所之中。
而作为妻子的王玉龄则是数月之后,才得知张灵甫的死讯,当时,得知张灵甫死讯的王玉龄痛心不已,她至此失去了丈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一个人带着尚在襁褓期的儿子。

1949年,王玉龄带着年幼的儿子去往台湾生活,但是到了台湾后,王玉龄突然间发现丈夫的抚恤金根本不足以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因此,王玉龄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去往美国留学深造,自谋事业,当时从台湾去往美国留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王玉龄为了能够去美国留学,便找到了自己的姨父孙立人,请他出面帮忙。
孙立人这边在了解到了王玉龄的困境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帮助了她,就这样,王玉龄顺利去往美国留学深造,到了美国之后,王玉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
当时,王玉龄为了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白天到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晚上的时候则是来到学校听课和上晚自习,就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王玉龄顺利从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毕业。
王玉龄顺利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一家医院和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过,由于王玉龄工作认真出色,她被美国航空公司看中,来到美国航空公司工作,就这样,王玉龄收入稳定了,随之也将母亲和儿子接到了美国来住。
1973年秋天,周总理从一位海外友人的口中获悉了王玉玲的故事和事迹后,便对她发出了邀请,邀请她回国来看看,而王玉玲接到邀请后,起初顾虑很多,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得知王玉玲有所鼓励后,便亲笔写下书信,热情的邀请王玉玲回国看看。
就这样,在这份书信的邀请下,王玉玲终于放下了鼓励,坐着飞机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土,王玉玲下飞机后,便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接待,这次与周总理的见面,使得王玉玲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带着母亲落叶归根,回到湖南长沙生活。
2007年,已经将近80岁高龄的王玉玲接到了粟裕的侄子粟刚兵的一封信,邀请她来到前往孟良崮见面,参加纪念活动,粟裕的侄子粟刚兵这边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邀请到王玉玲前来,但是等到了那一天,王玉玲在儿子张道宇的搀扶之下,出现在他的面前时,粟刚兵当即肃然起敬,他万万没有想到王玉玲竟胸怀坦荡,不是一个记仇之人。
二人见完面后,80岁高龄的王玉玲便在儿子张道宇的搀扶之下登上了孟良崮的战役遗址处,在孟良崮的战役遗址处,心系祖国统一大业的她,王玉龄挥笔写下“和平统一”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王玉龄晚年的心愿和憧憬。
晚年时期的王玉龄一一直在上海生活,2021年10月9日,94岁的王玉龄在上海的家中走完一生,结束了她清高而坦荡的一生!
王玉玲在世时,曾有人问过她为何不选择再婚,让自己晚年有一个伴,而王玉玲则是一脸深情的说道:“人一生爱过一次,同时被爱过一次,若有来生,还选张灵甫。

王玉龄的一生堪称传奇,她70多年为夫守寡,靠着自立自强和勇气将儿子抚育长大,就凭这一点,她就是一位贤妻良母,令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