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君王角度看:洪秀全为何要挤走石达开

为竟然史说 2025-02-22 16:30:56

在1856年的时候,石达开回到京城开始辅佐政务。当时,在众多大臣都在场的情况下,石达开很严肃地对洪秀全讲道:“那燕王秦日纲以及佐天侯陈承瑢,这两个人是必须得被处死的,要是不这么做的话,那我可就要带着兵离开京城外出了。”就因为石达开的这番表态,从这之后呢,洪秀全和石达开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糟糕,不断地走向恶化了。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进程中,石达开外出这件事可算得上是极为重大的了。忠王李秀成在他所写的《自述书》里,对太平天国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十大错误”,而其中石达开的出走,被李秀成视作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特大错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洪秀全要把石达开挤走呢?这事儿,咱们不妨试着从君王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分析,看看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缘由。

当我们谈及农民起义的时候,有这么几位那可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呢,他们就是陈胜、吴广、刘邦、黄巢、刘福通、朱元璋、李自成以及洪秀全啦。而在这些人当中,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还有洪秀全,他们的名气相对来说是最大的哦,并且,特别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一番呢。

在所谓的“五大起义首领”当中,洪秀全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存在呢。怎么个特殊法呢?就是他从始至终都没能真正掌握大权,而且也没办法把内部的各种力量给整合到一块儿。大家知道拜上帝教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吧,其实,它们真正的创始人是冯云山哦。洪秀全呢,他并没有实际参与到紫荆山的传教活动当中去,更别说拥有一支直接隶属于他自己的武装力量啦。

洪秀全有一位好朋友,名叫冯云山,他可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宣传与组织方面的行家呢。当时啊,杨秀清和萧朝贵是通过“跳大神”这种方式获取了所谓的神权,可这神权在冯云山面前,被他轻轻松松就给破解掉了。再说韦昌辉和石达开,他们可都是金田当地的富户,家族背景十分强大,是很有实力的人物呢。在冯云山巧妙的运作之下,韦昌辉和石达开成功地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圈子里头。

在1856年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都被摧毁掉了,这一下,杨秀清可就越发地张狂起来啦。他居然使出了“天父下凡”这样的招数来给洪秀全施压呢,要求洪秀全册封他为“万岁”。就因为这事儿,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作为君臣的那种矛盾,一下子就变得极为激烈,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啦。

洪秀全哪里肯甘心失败,可他心里也明白,要是正面去和杨秀清叫板,那是一点儿胜算都没有的。那这东王杨秀清如此强势,到底该怎么才能把他给搞定呢?其实说起来倒也简单,那就是要借韦昌辉、石达开这两人的手啦。这韦昌辉、石达开可都是实力派,让他们出面去对付杨秀清那一派靠神权作威作福的人,这不就有办法去收拾杨秀清了嘛。

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人,打心底里就对“天父下凡”那一套说辞不怎么相信呢。可他们又有所顾虑,担心要是直接戳破或者坚决反对的话,会让大家伙儿的信仰一下子崩塌掉,所以就一直犹犹豫豫的,始终不敢狠下心来跟这事儿彻底决裂,把话挑明咯。而杨秀清呢,看到韦昌辉和石达开这样容忍、退让,他可没就此罢手,反而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起来。经常找各种由头去欺负他们俩,不光如此,还不断地去剥夺他们手中的权力,甚至连他们所管辖的领地都要想法子抢占过去呢。

李秀成在其所写的《自述书》里,针对天京事变的起因给出了相关解释。据其所述,当时东王表现得极为跋扈,简直是目中无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北王和翼王经过私下秘密商议后,决定采取行动,要诛杀东王以及东王的兄弟三人,并且特别强调了除此之外,其余的人都不可以多做诛杀。

杨秀清铁了心要与人决斗的话,面对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所结成的联盟,他肯定是难以与之抗衡的。就拿天京事变来说吧,在那次事件当中,杨秀清可以说是毫无反抗的机会,没过多长时间,就被韦昌辉给解决掉了。这也就是说呢,只有在韦昌辉和石达开出手相助的情况下,洪秀全才得以成功除掉杨秀清,从而结束了自己一直以来那种惶恐不安的日子。

杨秀清离世之后,按常理来讲呢,这时候就应该停止争斗,把刀都收起来,让一切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去才对。可实际上呢,事情压根就没那么简单哦。洪秀全心里可是有着他自己的一番盘算呢。他琢磨着,得把军师负责制给结束掉,要让君王把大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达到那种唯我独尊的局面才行呐。在他看来呢,韦昌辉和石达开这两个人那是必须得从权力核心里给弄出去的,要不然的话,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变可就变得毫无意义啦。

在当时那个情形下,要是韦昌辉能有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就好了,就是他主动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出来,然后全力拥戴天王洪秀全亲自执掌朝政,这么一来的话,估计天京事变最终的结果就会是很圆满的啦。可大家想想,让一个人主动把到手的权力给让出去,这谈何容易呢?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儿。而洪秀全呢,为了能够达成他心里所想的那个目的,就琢磨出了一个办法,他决定设一个局,通过这个局来继续挑起争斗,就这样,最后把韦昌辉给杀了。

群臣纷纷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而这些情况的出现,竟使得洪秀全心里对石达开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痛恨之感。再看看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前后的种种所作所为,从这些表现来看,他们俩之间根本就没办法达成合作关系。为啥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他们这对君臣之间,压根儿就不存在相互的信任。双方心里都想着要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呢,在这样的局面下,必须得有一方先采取行动,要是不这样的话,恐怕又会再次引发内部的激烈冲突,也就是内讧啦。

在天京事变发生的时候啊,洪秀全采取了一个行动,那就是同时派出了两位使者呢。其中一位使者被派往江西的瑞州,去寻找韦昌辉;而另一位使者则是前往湖北的洪山,去寻找石达开。大家都知道,从路程的远近方面来看呢,江西瑞州以及湖北洪山这两个地方和南京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一样的哦。按照常理来说,石达开和韦昌辉在接到使者传达的消息之后,应该会在相同的时间启程返回京城才对呢。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这样哦,最终他俩并没有同一时间回到京城。

韦昌辉在接到相关指令或者得知天京情况后,那是一路“星夜兼程”地往南京赶回去。而石达开呢,在这期间却是采取了“坐视观望”的态度,就留在了洪山那个地方没动。就这样,天京事变一下子就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呢。在这两个多月里,天京城内那可是发生了大量的杀戮行为,情况十分惨烈。直到这个时候,石达开看到城内这样的局面,觉得实在是不能再继续坐视不管了,这才不得不动身返回京城。李秀成后来就很直白地讲过这件事呢,他说:“我听说当时城里杀戮的情况太严重了,于是翼王石达开就和曾锦谦、张遂谋等人,匆匆忙忙地、有点狼狈地返回京城了,他们回去就是为了商量怎么能够停止杀戮这些事儿。”

原本双方是说好要一起联手采取行动的,可谁能想到呢,石达开居然在一旁“坐视观望”,啥也不做。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这换做是谁处在洪秀全的位置上,能不生气呢?然而,更让洪秀全心里害怕的还在后面呢。紧接着,石达开又做出了所谓的“靖难”举动。这一下可不得了啦,他的这些行为比起杨秀清来,那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实在是太过分了,这可把洪秀全给吓得不轻呢。

话说石达开回到京城之后,就对韦昌辉滥杀无辜的行径加以斥责。可韦昌辉呢,他不但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倒因为石达开回来得“晚了”,也就是他所谓的“故意迟到”而大为恼火。就这样,两人当着面就激烈地争吵起来了。这一吵可不得了,韦昌辉心里竟动了杀念。石达开察觉到了危险,于是连夜匆忙出逃。而他这一走,留在翼王府的人可就遭了殃。整个翼王府上下,足有一千多人呐,全部都被韦昌辉残忍地屠戮殆尽,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让人不忍直视啊。

石达开在跑回洪山之后,全然顾不上湘军对武昌所构成的那种威胁态势了。紧接着,他开始着手组建起了一支所谓的“靖难之师”,然后就毅然决然地朝着南京的方向进发。石达开当时可是放下了极为强硬的狠话,他宣称:“要是拿不到韦昌辉的项上人头,那我可就直接班师回朝喽,到时候非得把南京给灭了不可。”就这样,石达开以如此直白且强硬的方式,公然地向洪秀全施加起了巨大的压力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出现了“群臣施压”这样的局面。而洪秀全呢,他并非是那种独断专行的专制君王哦,所以面对这样的形势,他没办法不向现实做出一些妥协呢。于是,就把石达开从宁国召回京城,让其来辅政啦。可谁能想到,这石达开之后却犯下了过错呢。他居然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态度十分强烈地提出要求,要把秦日纲和陈承瑢给杀了。这么一来,可让洪秀全觉得特别难堪,简直是颜面扫地啦。

那么,秦日纲和陈承瑢究竟该不该被杀掉呢?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天京事变出现了扩大化的情况,在这当中,秦日纲与陈承瑢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石达开同样也脱不了干系,真要说起来,在这件事上很难去评判谁对谁错。要是非要找个所谓的替罪羊的话,那秦日纲和陈承瑢确实是得死,不过呢,肯定不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就被杀掉,更不应该是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就把他们给处置了。

在太平天国的阵营当中,秦日纲和陈承瑢这两人可是实力派,并且他们还是洪秀全极为亲信的人物呢。他们所起到的作用可不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对石达开起到制衡的效果哦。要是看看太平天国早期那些诸侯王的排行情况,在石达开之后呢,紧接着就是秦日纲以及陈承瑢啦。他们俩存在于世的时候,石达开的行动等各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呢。这样一来,洪秀全心里也就踏实、放心啦,如此这般,君主和臣子之间才能够较为和睦地相处在一起,大家各安其位,维持着一种相对平稳的局面呢。

在太平天国的局势发展中啊,有这么个情况。要是把秦日纲、陈承瑢给杀了的话,那可就变成石达开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局面啦,这情况和东王杨秀清在世的时候好像也没太大差别,不还是有一个人有着极大的权势嘛。这时候呢,洪秀全心里可就不乐意啦,他可不想继续被人压制着。于是呢,洪秀全就采取了一个行动,他把洪仁发、洪仁达册封为王,让他们也参与到军国大事的处理当中来,这么做呢,其实就是要从石达开手里把一部分权力给分割出来,不让石达开一个人权力那么大,以此来平衡一下各方的势力。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洪秀全和石达开这君臣二人之间已经没了信任可言。洪秀全呢,一心想着要把权力都收回到自己手里。这么一来,石达开在那样的局势下就注定没办法安稳地待下去,很难在原来的位置上立足了。这时候呢,摆在石达开面前其实有四种不同的选择哦。第一种选择呢,就是他主动把自己手中的权力都给放弃掉,不再去管那些事儿;第二种呢,是改到安庆去督师,换个地方继续开展相关事务;第三种选择就比较大胆啦,那就是直接去夺取权力,把局势掌控在自己手里;还有第四种选择,就是干脆离开,自己出去单干,去闯荡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呢,最后石达开做出的选择是出去单干,也就是选择了自己去创业啦。可没想到的是,这一路并不顺利,最终在大渡河那里遭遇了兵败的结局,曾经声名赫赫的翼王石达开也就这样陨落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这里提到的是《太平天国史》哦,就是那本专门记载和阐述太平天国这一时期相关历史情况的书籍,在研究相关历史内容等方面,它是可供参考查阅的重要资料呢。

0 阅读:10
为竟然史说

为竟然史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