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深夜遇袭:不明无人机击穿保护壳,俄对全球恐怖威胁?

启铭说事 2025-02-16 14:55:35

在2月14日当地时间凌晨时分,长期未受关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再度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声明,夜间遭遇一架俄罗斯无人机对确保4号反应堆安全的额外防护屏障进行了袭击。此套装置与1986年封闭的四号反应堆石棺不同,它是在2016年新增的一层金属防护罩。无人机攻击造成了"新型安全保障"系统的重大破坏,继而引发火灾,所幸相关人员迅速行动成功扑灭火焰,并未观测到放射性物质浓度有增高的迹象。乌克兰指称俄罗斯军队实施了攻击行动,此举动明显表明俄罗斯已对国际社会构成了“恐怖威胁”。

▲通过网络获取的影像资料展示了切尔诺贝利遭遇袭击的那一刻,来源标识:互联网。

俄罗斯方面宣布声明,否认使用无人机对切尔诺贝利实施攻击,并归咎于乌克兰策划这一事件,其意图在于嫁祸。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佩斯科夫拒斥了乌克兰方面的指责,并推测乌克兰可能选择在当前时机发起针对核电站的袭击,以此嫁祸于俄罗斯以图诋毁其声誉。相较于俄乌两国的相互归责,国际原子能机构更为关切的是核电站的实际损毁情况。

切尔诺贝利遇袭后的状况源自网络。

他们派员亲赴现场,并迅即核实内部的隔离设备完好无损,未发现任何人员受伤情况。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该事件的严重性不容忽视,突显了俄乌冲突对核基础设施潜在破坏的紧迫性,已构成全球性的安全挑战,这一评估可谓恰如其分。在乌克兰全境共计存在四座核电站,具体包括扎波罗热核电站、南乌克兰核电站、罗夫诺核电站以及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这四座核电站合计拥有15座在运行的核反应堆。

扎波罗热核电站,图片源自网络。

原先,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乌克兰提供了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其总发电能力达到5700兆瓦,自2022年3月以来一直受俄罗斯军队的掌控。当前,南乌克兰核电站作为乌克兰运营中的第二大核电设施,其总发电容量为2850兆瓦。罗夫诺核电站坐落于乌克兰的北部地区,其设备相对陈旧,然而其累计发电能力却与排名第二的电站相近,达到2835兆瓦。相比之下,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规模较小,坐落于南部区域,其总发电能力为1900兆瓦。鉴于失去了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乌克兰正规划向保加利亚采购新型设备,旨在为该国构建新的第三与第四座机组,以在扎波罗热核电站停运后部分恢复其整体发电能力。

切尔诺贝利遇袭后的状况源自网络。

在这段时期内,乌克兰境内的核能设施因其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地位而备受瞩目,同时也遭受了频繁的攻击事件。比如2025年1月份、在2024年8月,俄罗斯军队曾经通报乌克兰武装部队动用了无人机对位于埃涅尔格达尔的城市展开了袭击,这一地区正好是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位置。先前,在2023年及2022年间,该区域也曾遭遇更为严重的炮击事件。先前的攻击活动主要集中于扎波罗热核电站区域,其原因在于该地区是俄罗斯军队从乌克兰手中接管的。除个别案例外,多数核电站的安全记录良好,例如在乌克兰军队进攻库尔斯克州期间,尽管网络上曾广泛流传有关可能袭击当地核电站的传言,实际情况并未发生此类事件。因此,核心规律体现为:无领土争端的核电站地区,袭击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偏低。

## 图片来源:互联网 ### 注:此部分无需修改,因为它包含了特定的引用和指示,不符合上述改写规则的要求。

关于遭受袭击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其事实无可争议且长期废弃,对任何一方均不具备争夺的意义。追溯至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遭遇突发性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逸散。据估算,苏联所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680亿美元。苏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资资源,众多无畏的救援工作者不顾生命危险,构筑了一道“石墙”。其中多数人在事件之后遭受了剧烈的核辐射,饱受痛苦,最终离世。受灾难冲击,普里皮亚季市遂被苏联政府弃置不顾。

为预防二次灾祸,乌克兰政府于2016年增设了额外的防护屏障,所有措施均旨在遏制灾害的发生。然而,尽管时间流逝,当年那场浩劫所引发的生态破坏在现今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等区域仍难以修复,其留下的深刻创伤在所有见证者的记忆中犹存。依据2005年发布的统计资料,当时大约有六十万人遭受了高辐射物质的影响,其中成千上万的人因辐射相关疾病而离世。尽管俄罗斯与乌克兰已独立数载,但切尔诺贝利事件在其两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痛烙印,这一话题因此变得极其敏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卫星图源自网络。

在2019年,美国出品的电视剧《切尔诺贝利》重新演绎了这一事件,其内容主要基于《切尔诺贝利之歌》这部口述历史作品,同时融合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元素,着重从西方的立场审视切尔诺贝利事故。然而,无论如何,该剧的流行使得这场数十年前的事件在西方社会重新引起了广泛关注,可以说,“切尔诺贝利”事件如今已广为人知,家喻户晓。

基于"收益者更有可能被怀疑"的原则审视此次预习行为,显而易见,乌克兰方存在混淆是非的可能性更大。在慕尼黑安全论坛上,美国的新任国防部长赫克赛斯公开阐述了美国对于乌克兰局势的最新立场,其策略旨在积极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和谈进程,并为此准备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支持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可能性,以及接受乌克兰难以收复失地的现实。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提出了乌克兰需以自然资源抵偿此前接收的约三千亿美元援助的要求,涵盖乌克兰政府运作、军事装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泽连斯基的图片来自网络。

鉴于乌克兰已失去了美国的首要援助地位,且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保障亦变得岌岌可危,在面临极其严峻形势之际,乌克兰亟需一个“全球关注点”,以激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一次虽牵涉到核电站却未引发严重后果的袭击,无疑成为了一种恰如其分的选择。遗憾的是,此种手段显然无助于遏制美国在和平议题上的行动,亦未能改变其对俄乌争端的态度。在此宏大的背景中,乌克兰的此类举措仅显荒谬。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