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五十四回,贾府过元宵节。说书的女先令要讲凤求鸾的故事,贾母一听便说没有新意,陈词滥调。然后贾母自己说了一出才子佳人的故事,凤姐称之为“掰谎记”。
那么贾母口中所指的“佳人”到底是谁呢?其实这个答案很明确,基本上是一目了然的。为何这样肯定,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贾母的话。
01贾母的话中提到: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看到通文知礼,无所不晓,是不是马上想到了一个人?是的,薛宝钗。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
......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这里作者明确写了宝钗“无书不知”。
又如第四十二回,宝钗劝黛玉不要看杂书。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
说看杂书会移了性情,原来宝姐姐才是看杂书的第一人。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对比起来,黛玉偷偷看了一下牡丹亭和西厢记,算少了的。
何况黛玉听了宝钗的话,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宝钗劝她的话,她都低头答应,并无反驳一字。再看看宝钗的高谈阔论,谁无所不晓,谁谦虚守礼?
02“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
这说的又是谁,这不更明显的直指宝钗了吗?
说是上京待选,结果一到贾府金玉良缘之说就满天飞。一见了宝玉,也不管是亲是友,薛家住下来就不走了。
你看宝钗,又是借丫头的话引宝玉看金锁,又是大中午的跑到宝玉的床前绣鸳鸯,每日有事没事的就跑到怡红院坐着。这哪一件不是宝钗所为?为的是啥,就是终身大事。她已经把宝玉视为自己的囊中物了。
“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宝钗自然是博览群书,无所不知,但是是不是知书识礼就不好说了。
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看病,薛姨娘见了一把抱住,并将他直往宝钗的房间里推。这波操作,难免会让人想到青楼里的老鸹行为。
宝钗在里面解开扣子,露出大红的内衣,让宝玉挨着看金锁时,不知薛姨娘在哪里。
所以“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这个和薛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至于丫头呢,倒是有一个。宝钗再三吩咐她去倒茶,她却在旁边一唱一和的演绎起金玉良缘之说。而除了莺儿,宝钗身边没有别的丫头,也没有奶妈和婆子跟着。
“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这种情况,贾府三春和黛玉才是名符其实。
比如在第三回,黛玉进府时书中就明说了。
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褕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看看黛玉身边的奶妈,嬷嬷和丫头的人数,这才是大家小姐的基本配备。
“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薛家可不就是这样吗?就只小姐和一个紧跟的丫头,甚至很多时候丫头都是不跟着的,只有小姐单独行动,爱干嘛干嘛去。
所以说,凡有这样佳人会才子的事,宝钗都是很有机会去做的。
宝玉身边虽然有袭人等丫头,但“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哈哈,这个更有意思了。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确实会管,不让发生这些不合规矩的事,但是她被袭人排挤走了,近不得宝玉的身了。
而袭人是干嘛的,是给宝钗创造机会的呀,和莺儿一样。还有麝月秋纹这些人,也都是听从于袭人的,自然也不会阻拦宝姑娘的计划了。就连宝玉身边的小厮茗烟,都被宝钗拿下了:莺儿与他可是结拜的干兄妹呢。
这样的条件,宝钗要行什么事是不是如入无人之境?才子佳人的事不就是这样发生的吗?
03“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贾府曾是公侯之家,如今虽然不如从前,但是每个小姐身边跟随的人,还是必备的。所以贾府当然没有这样的事。
而林家本是四代公侯,到了林如海又中了探花,还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家是真正的钟鼎之家,书香之族。黛玉出身这样的家庭,又在贾母身边长大,她的知书识礼也是如假包换的。
所以贾母说的这出掰谎记,讽刺的是谁,还不一目了然吗?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直指薛宝钗?
还有人说是为了警醒黛玉,这更好笑了。
宝黛的情感贾母一直是支持的,黛玉就是她心中认定的孙子媳妇,黛玉端了一杯酒给宝玉喝了,就要去警醒她了?
紫鹃情辞试忙玉的时候,宝玉丢了半条命,贾母可有说过什么?如今这样就要警告黛玉了,当贾母是墙头草还是变色龙了?
退一万步来说,贾母对黛玉爱之如性命,她真要提醒黛玉,不会私底下和外孙女说,非要当着众人的面内涵黛玉?她是和黛玉有多大的仇吗,要这样明嘲暗讽的?能这样去猜想贾母的人,可真是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