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死得最冤国军三名将军,竟因友军飞机轰炸目标一字之差牺牲

村人说史实 2019-12-11 18:31:34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摧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用以袭击日本国土之美军空军基地,掩护南中国海之海上交通,打通与确保大陆交通线,击溃国民党军之主力,以免美军在我国沿海之珠江口、长江三角洲、海州湾、山东半岛登陆时,遭到战略上的东西夹击;同时想获得交通沿线地区的特种资源,尤其是湘、赣两省之钨矿、铅矿,以坚定日本国民决战到底之信心,发布了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对中国的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史称“豫湘桂会战”。

尽管日寇此战役是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垂死挣扎,但其疯狂程度比以往战役野蛮得多,在短短4个月时间,便从中原腹地的河南推进到西南地区的广西,日寇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国民党军队更是一溃千里,捣毁了数十个国军机场,占领了上百个城市,湘桂粤三省占当时大后方工业1/3的工厂也尽入敌手,打通了印度支那与华南。

此役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实力对比的悬殊,武器装备的差距等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军队指挥和统筹安排能力的低下,今天我们单说战役中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的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一批高级将领即三名国军将军,七名国军上校,并不是与日军交战牺牲于战场,而是被友军“飞虎队”炸死,这些被炸死将军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字之差。

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柳州同时失守,张发奎率第四战区长官部由柳州撤至南丹县六寨镇。在距南丹县城数十公里远的六甲、拔贡、八圩等地堆满了军用物资,无法运出,而此时日军已进入六甲。

为了不把这些本来就紧缺的战略物资落入日寇之手,蒋介石批准第97军军长陈素农与“飞虎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协商,派飞机轰炸六甲、拔贡、侧岭、八圩,彻底破坏军用物资,让日寇一点也捞不着。

当时,张发奎所部到达南丹县六寨,刚驻扎不久,便发现16架美军飞机在六寨此处低空盘旋,并从飞机上散发大量的传单,上面写着“所有撤退之军民,应避开公路大道行走。因公路大道是轰炸的目标,很危险”等语。六寨军民看到是美国飞机,友军嘛,都不以为然,照旧在这个小市镇上和公路上以及附近的麻尾火车站附近麇集,处理其后退事务。

没有想到的是当天下午三时左右,9架“飞虎队”飞机再次出现在六寨上空,随后俯冲低飞,扔下无数重型炸弹。由于根本没有防备,一时间,炮声隆隆、哭天抢地,犹如世界末日。街市上的民房、商店、粮库、机关、学校等,瞬间化为一片灰烬;死者、伤者触目即是,四肢散落,血流成河,令人心惊。

根据《张发奎口述自传》记载:当飞机低飞掠过六寨这个小镇时,我正站在汽车站,它暂时充当我的长官邸。我们清楚分辨出是美国飞机,我们高兴地冲出去观看。料不到飞机上忽然扔下炸弹来,我的张姓警卫当场被拦腰炸成两段。很幸运,我站在门口,不然我也被炸中。

看来,当时身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张发奎,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此次误炸造成第四战区长官部更是损失惨重,特务团死亡过半,参谋处包括作战计划与军训计划在内所有文件都化为乌有。

更令人痛心的是,第四战区有三位将军、八位上校也在此次误炸中丧生。三位将军他们分别是:

陈克球中将,原名陈世杰,1897年3月12日出生湖南省宝庆县(今邵阳市)。时任第四战区军训部步兵监部中将副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4期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恣议,广东第四路军总指挥部少将高级参谋,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学生队总队长、补充训练总队总队长等职。

王辉武少将,1906年4月18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今汉川市),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交通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毕业。曾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后调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作战参谋、上校参谋等职务,后升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少将处长。

岑铿少将,1906年12月5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县(今台山市)岑边村,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工兵科及日本步兵专科学校毕业。时任高射炮第3防空区少将指挥官,曾参加北伐战争、淞沪抗战,阵亡时年仅38岁。

如此巨大的损失后来自然要追查责任,结果一查明原因,当时第97军军长陈素农明确指明要求“飞虎队”轰炸六甲,但机场指挥部的译电员翻译错误,把“甲”译成“寨”,一字之差,“轰炸六甲”变成“轰炸六寨”,酿成惨剧。美国与国民党互相推诿,最后仅将译电员处死了事。

蒋介石为了避免此事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年根本没有公布真相,对外声称六寨遭日机轰炸。在抗战关键时刻,因为一次粗心失误,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被友军的轰炸牺牲,实在令人唏嘘不已!难怪世人说,这些将军真的是死得比窦娥还冤。

0 阅读:11
村人说史实

村人说史实

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