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衡南县茅市镇,有一个松柏翠竹满山岗、泉水涌东流的古朴的小村庄,小村门前有水塘,两侧三方向有一溪水围绕合抱村庄,蜿蜒曲回呈现九道弯,三面环山,翠竹与松柏相辉,这是传说中的玉带缠腰风水宝地,村子以这甘甜清冽,沁人心脾的溪水而得名,故名泉水江村。
在此前的数十年间,在四村八邻,这个村子最出名的当然是这股泉,听村里人介绍,这泉水在丰水季节,一昼夜积水可灌溉十亩田,因此村民便在村口开挖了一口蓄水的大池,就是今日的村口的大水塘,泉水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环绕合抱,清澈映照,九曲回肠。
命名泉水江的小村,是是一个古朴的三合大院,青砖木瓦结构。中间一排房子为五进,厅屋位于正中,十分敞亮。厅堂大门座落在一对大方石门当和一长方条石门槛连接的地方,比两边厢房的门要高大许多。走廊是清一色的原木圆柱,直接房顶横梁。
院子前排有一个门楼,显得非常气派。门当、户对、柱墩、门楼和墙上的嵌石,浮刻着狮、虎、刀枪、笔墨和兰花、石榴等精美图案。门楼前面的大坪里,还保留着夹旗杆与拴马的石桩。院子左侧是后花园,四周围有两米左右的黛瓦青墙,花园不大,却比较别致。整个院子虽然沧桑老旧,但仍流露出一股威武倔强的气势。在房子的对面对面有一座笔架山,背后则山峦耸立,林木葳蕤,云浮碧野,鸟语花香,的确上美丽乡村。
当然,人间处处是美景,但真正使村子出名的,是从这个小小的村子,在近代这一百多年间,走出过48位将军,在当地流传的是:泉水江段氏,48根斜皮带。所谓斜皮带,就是国民革命军军官的标配,腰间再别支手枪,看起来英武非凡。
泉水江段氏的将军家族,起源于晚清1851年年开始的太平天国,当年,洪秀全率军攻占湖南各地,曾国藩奉命组建团练,自然是从湖南本地开始招兵买马,因此,湘军就这样诞辰了,这个时候,泉水江段氏便涌现出了一大批参军的对象,更有的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火线提拔成了军中首领,最出名的是段华、段起、段棣元三兄弟,还有段华第二个儿子段明耀,都是曾国藩麾下的名将。
还有村里的段华诰授建威将军、花翎提督衔(从一品),段起擢广东盐运使,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段棣元诰授花翎副将衔、即补参将,段明耀诰授援越靖边将军、赏戴花翎。另有四五品衔、诰授大夫、诰命夫人、例封宜人二三十人。
后来清朝灭亡之后,更是军阀混战,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无湘不成军,因此,在民国时期,村子也涌现一批将军,段彝廷,谱名前禧,名炳璋,以字行,毕业于北洋陆军军需学校。因缘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先任陆军步兵中校,获授五等文虎章、六等嘉禾章。再任孙中山大本营拱卫军第五路第一梯团司令官,改任中央直辖第一军第一梯团司令官,终官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将高参。段徽楷,字仪生,毕业于保定军校,历任国民革命军联勤总部外事科长,北伐军总司令部少将军械处长。
当然,泉水江村的大部分将军,都是国民党时期的,由于国民党军队溃退台湾后,所以,此前的几十年间,几乎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人愿意提起。
然而,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真正使这个村子走入人们视野的,正是前几年的事情,这个村子的段沄、段复、段徽楷、谢小球(段沄的妹夫)从国民党将军,最终的身份却转变成了革命烈士。
一门四烈士
段沄,1906年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历任国民党青年军和87军军长及台湾防卫总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员等职。1950年与我部建立工作关系,曾提供过军事情报,策划配合解放台湾时率部阵前起义,为党做了有益的工作。后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牺牲。
当年,段沄的妹夫谢小球告别妻儿,经香港辗转台湾找到了段氏兄弟,并在其手下做参谋。在谢小球的坚持劝说下,段氏兄弟加入到了解放台湾的秘密阵线。段沄身居枢要能接触不少高层机密,能能借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并策划配合解放台湾时率部阵前起义,段復也提供了军政情报。
天有不测之风云,由于叛徒出卖,段沄、段復、段徽楷、谢小球相继牵连入狱,他们四人在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保守机密,就这样,他的一家人都成了革命烈士。直到上世纪80年代,谢小球女儿谢培菁才从香港《大公报》获此消息。2012年台湾档案馆解密谢小球绝笔信:玉雪纷飞六月春,覆盆谁复问假真。一寸丹心血牛斗,元首应知报国人。自古圣贤多被囚,豆萁相煎诚堪忧。天荒地老家何在,万里孤舟泣白头。
今天,泉水江村走出的烈士们,他们的名字已刻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上,骨灰安葬在老家衡南,并修建了烈士陵园,以告慰这些对党绝对忠诚,甘当无名英雄先贤英灵于九泉之下。
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名字虽然不被世人知晓,但山河会为他们正名,日月为他们致敬!其功勋将与山河同存,日月同在,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