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瞭汽车/正琦
新能源变革的大潮在近几年的全球汽车市场似乎渐渐有退潮的迹象。虽然在中国和美国,各路新势力还在高歌猛进,但欧洲各路车企似乎打起了退堂鼓。
奥迪近日也关闭了一家生产电动车的工厂,而闭厂原因则令人闻之心酸。
1.Q8 e-tron销量不及预期,接盘侠难找
奥迪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能源车工厂是大众集团在比利时最大的汽车工厂之一。拥有近3000名员工的工厂也是比利时当地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但这家工厂却陷入了停工的窘境。该工厂之前一直在生产奥迪旗下的高端新能源车型Q8 e-tron与Q8 Sportback e-tron,但这两款车型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而且奥迪自家的Q6 e-tron还对Q8 e-tron的销量产生了冲击。于是在7月就传出消息,奥迪高层在考虑提前结束Q8 e-tron生产。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的停工则证实了这则消息的真实性。
再加上目前没有投资人愿意继续“供血”,导致奥迪很可能将于2025年2月关闭这家工厂。事实上,奥迪这家新能源车工厂的关闭也体现着目前欧洲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尴尬处境。
2.传统车企触电即“瘫”,销量萎靡解药难寻
前几年奥迪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不可谓不积极,大量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停止研发内燃机的规划都显示出奥迪转型的决心。然而忙活了好几年,目前的奥迪仍然没有拿得出手的高销量新能源车型。
以中国市场为例,奥迪销量最好的纯电车型是Q4 e-tron,然而每月不到2000的销量不仅比不上各路新势力,甚至还不如自家的A7L这种销量平平的车型。
不仅是奥迪,奔驰、宝马在电气化之后都出现了“销量躺平”的情况。在中国,奔驰EQE打骨折卖车月销量也难以超过一千。
宝马i3在优惠高达10万以上的情况下销量也不过在2000辆左右。这些传统车企在“触电”后销量集体“瘫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本身车辆智能化、性价比不足外,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3.产业链依赖东方大国,欧盟急需中国力量
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出产的电车虽然驾驶质感不错,但是很多车型都是油车平台的“油改电”,因此体验感并不比其他新能源车型好多少。
同时由于智能化水平并不算高,导致BBA的电车在智能驾驶、人车互动上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此外,BBA的电车虽然续航虚标情况不明显,但整体续航里程也没有太大优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BBA坚守自己的油车时代的调教风格与品牌调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轻易调教、创造出来一种既有BBA风格又能充分满足新能源车消费者口味的新车系。
另一方面,欧洲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也给BBA转型电车带来了困难。无论是比利时还是德国,其用工成本以及综合制造成本都远远高于中国。再加上没有像宁德时代、弗迪、蜂巢能源这样的大电池供应商,欧洲新能源车的制造成本较高,很难取得市场优势。
当然,中欧合作是一条互惠互赢的道路,一方面欧洲广阔的市场将消化中国近乎过剩的新能源产能,另一方面中国较低的综合成本与全产业链也可以有效降低均车成本。
但是欧洲“高贵”的政客们似乎对于中国开出的价码并不满意,对华新能源车不断加码关税就是在施压,他们期待中国会做出让步,从而能低价收割中国的新能源车技术。但很显然,面对不断倒闭的工厂与越亏越多的新能源项目,这些政客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也撑不了太久。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国工厂什么时候关?让一帮人拿到补偿N+1,2N+1,大家一起找工作,或者一起灵活就业多好,又不影响失业率的
以前的国产油车在外国人眼里是杂牌车,现在的外国电车在中国人眼里是杂牌车,轮回,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