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姓先祖微子启的别样人生

陶悦萱啊 2025-04-01 15:30:09

微子启,生卒年份未知。他被赐予微地(位于现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部区域)作为封地,姓氏为子,名为启,因此人们习惯上称他为微子启。

商王帝乙的庶长子,纣王的兄长,因协助周朝推翻商朝而立下功劳,与比干、箕子共同被誉为“商末三贤”。帝乙共有四子,长子名为微子启,次子名微子衍,三子为子期,幼子即帝辛受。其中,子期由侧室所生,其余三兄弟则为正室所出,血脉相连。

为何微子启会选择协助周朝灭亡自己的国家,甚至不惜对弟弟不利?接下来,我们基于当前学者对夏商周时期断代历史的研究成果,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在夏朝与商朝早期,君主之位遵循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即父亲称帝后,其子嗣均有机会称帝。然而,这一传统在商朝第二十一任君主小乙登基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确立了由嫡长子独享帝位继承权的制度。这一变革深刻影响了商朝的政治格局,乃至整个天下与历史进程。小乙逝世后,帝辛顺利接掌大权。而子期,作为侧室所生之子,虽心有不甘,却未能成为争夺帝位的主要力量。微子启与微子衍,以及帝辛,皆为同父同母之兄弟。其中,微子衍同样未能在继位之争中占据优势。微子启对于帝辛的继位尤为愤懑,认为自己身为长子,理应继承大统。然而,命运弄人,帝辛因其出生时父亲已登基,从而获得了嫡长子的身份。尽管微子启满心不满,但他深知无法违背先祖定下的规矩,只能无奈接受现实,遵从帝辛的统治。

一日,帝辛纳妲己为妾室,而妲己本是微子所倾慕的女子。此事令微子愤怒加剧,他不仅无望继承王位,连这位绝色女子也被三弟所得,自己唯有暗自懊恼。因此,微子与同样有此遭遇的叔父箕子、比干商讨,意图重立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叔父们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需有强有力的支持为后盾。

出现了一个理想的盟友,此人便是当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诸侯姬昌,他与帝辛之间存在着矛盾。敌人的敌人便是友军,应联合所有可联合的力量。西伯侯姬昌,其父为季历,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第三个儿子。根据《诗经》中的《大雅·大明》描述,“挚仲氏任,来自殷商,嫁入周室,成为王季的妻。王季德行高尚,大任怀孕在身,生下文王姬昌。”这说明季历是殷商的女婿,姬昌则是殷商的外甥,与箕子、比干是表亲关系。此外,据史学会顾颉刚的研究,《易经》卦爻辞中的“帝乙归妹”指的是联姻,即商朝将女子嫁给周朝,周朝也将女子嫁给商朝,两国互为姻亲。因此,姬昌不仅是帝辛的舅舅,也是微子启的舅舅,这使得姬昌在国家和家庭层面都具备了与帝辛进行交涉的理由和实力。

一次关键性的聚会,涉及箕子、比干、微子启与姬昌,加速了商朝的衰败。历史进程大致遵循了明代许仲琳(或道士陆西星)创作的神话小说《封神榜》的情节脉络。姬昌前往朝歌拜见商纣王帝辛,两人私下必有深谈,或许因意见不合,帝辛大为恼怒,遂将姬昌囚禁于羑里城(现今河南安阳汤阴县)。在姬昌囚禁期间,发生了数起事件。微子启对弟媳妲己产生了不当情感,而姬昌之子伯邑考心系父亲安危,独自前往朝歌,意图通过表亲关系向帝辛求情,释放父亲。遗憾的是,伯邑考未能见到帝辛,却意外遇见了妲己。对于熟悉《封神榜》的读者而言,或许记得伯邑考目光紧紧锁定在妲己身上的场景。如此一来,微子启与伯邑考分别对弟媳与表嫂(或表弟媳)产生了不恰当的情感。无论身份贵贱,这种行为都足以引发强烈的愤怒。试想,即便是普通人,面对杀父之仇或夺妻之恨,恐怕也难以容忍。

原文(假设):在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山林的旅程。那里的风景如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一路上谈笑风生,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到达山顶时,眼前的美景让我们惊叹不已,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日,我们组队前往山林。那里的景致优美,树木茂密,鸟鸣声声,令人心情舒畅。我们走在曲折的小径上,路上不断交流,感受着自然的恩赐。抵达山顶,眼前的景象使我们赞叹,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时,所有的劳累都瞬间消失了。

随后,伯邑考逝世,微子启亦遭疏远。时光流转,帝辛怒气渐消,终将姬昌释放回西岐。表面上,君臣、姻亲之间似乎维持着信任与合作,实则各怀戒心。姬昌内心坚定了推翻商朝的决心。自此,西伯侯与所谓的“殷商三贤”暗中频繁联络,共谋大计。其中,比干等人怀揣称帝之梦,而姬昌则专注于策划灭商之策,微子启则负责居中联络。姬昌一直在暗中增强实力,寻找灭商的机会。期间,箕子因多次冒犯帝辛而被囚禁。姬昌生前未能实现灭商之愿,便将这一重任托付给了儿子姬发。微子启心急如焚,策划已久却未见行动,于是催促姬发尽快行动。姬发在父亲去世后,也急于证明自己,于是在约公元前1048年,号召西部诸侯在孟津(今河南孟津)集结,意图攻打朝歌。然而,对比双方兵力后,发现悬殊过大,遂决定撤回,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此次行动对外宣称是检阅部队,史称“孟津之盟”。两年后,即约公元前1046年,帝辛派遣攸侯喜率领几乎全部兵力收复东夷,导致国内兵力空虚。战线过长,首尾难以兼顾,短时间内无法回援。微子启察觉此乃绝佳机会,不顾亲情与国家利益,毅然背叛了殷商。

《史记》记述了一历史事件:“微子偕其太师大师少师,携祭祀乐器投奔周武王,随后武王率领诸侯起兵伐纣。”姬发迅速调遣军队出征,并顺利取得胜利。帝辛选择自杀而不愿投降,最终在鹿台自焚。战败后,微子衍自杀身亡,比干在混战中牺牲,箕子则被关入监狱。而微子启则留在姬发的军营中。微子启因弟弟之死深感悲痛,但家族权势已无法恢复,连原本所属的商地也无法掌管,因周人不信任其作为叛臣的身份。姬发指派帝辛之子武庚管理商地,并派遣其三位弟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康叔姬封进行监督。待姬发去世后,武庚发动叛乱,但最终失败自杀。

比干逝世,箕子流亡远方后,商朝遗民中具备领导才能者仅剩微子启。为防范微子启发动叛乱,他被分封至微地(位于现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部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约十五里的微子镇区域,还包括河南商丘一带)。这一举措使得微子启成为了宋姓和时姓的先祖,同时,孔子也是其后裔之一。尽管微子启曾精心策划,但最终却如梦幻泡影,一无所获。

微子启身为殷商后裔,其行为与家族中的弟弟、叔叔及侄子们的英勇无畏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举动近乎背叛,对亲人尤为冷酷,对弟弟更是无情。

茅盾、郭沫若等学者对微子持有贬低态度。1995年,《党的文献》摘录了毛泽东主席的言论:“微子启最为不堪”,这里的微子启,被认为是开创了汉奸先例的人物。在此强调,现代人应具备质疑前人观点的勇气,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中华文明的历史展现出它本真的光辉与吸引力。

此外,关于妲己在殷商覆灭后的去向,有一种说法是她被周公旦抢先一步,最终成为了鲁国的夫人。这似乎表明,即便是英勇无比的人物也难以抵挡美色的诱惑,而美貌之人往往只是权贵手中的棋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