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数读-互联网这扇门更平等吗?

一点重量 2018-12-16 11:25:37

本周有关直播的话题霸占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但这次的“爆款”与网红无关,而是触动了大众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关注。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让大家看到了教育平权新的可能。技术是中性的,那在互联网这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世界里,到底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还是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平等了?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电联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全球互联网渗透率接近46%,其中高收入国家已达81.66%,而低收入国家仅13.6%(高收入国家在1997~1998年就已达到该渗透率)。但如果比较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渗透率的差异,呈现逐渐缩窄的趋势。

不同收入水平下互联网渗透率逐渐缩窄

在人均GDP小于500美元的国家里,互联网渗透率整体不足10%;在人均收入超过50000美元的国家里,互联网渗透率最低也在80%左右。虽然互联网渗透率的差异(为后者的1/8),远远低于人均GDP的差异(1/100),但如果观察衡量社会不平等的GINI系数与互联网渗透率之间的关系,仍旧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互联网渗透率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负相关性

有意思的是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不均衡和不平等的关联性,会发现这种相关性并未体现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内容上,虽然后者显然与互联网的普及密切相关。从目前4G覆盖度和手机下载速度来看,与衡量社会不平等的GINI系数相关性很弱,除了手机下载速度略有一定负向相关性;如果从社交网络的渗透和人均APP数量来看,其与GINI系数的相关性也很差。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目前各国对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投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互联网内容天然的去中心化也会抹平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内容提供并未表现明显相关性(数据来源:世界银行、GSMA)

作为一项越来越基础的服务,互联网对于今时今日的人们来说,已成为和水、电一样的必需品。如果我们观察安全的饮用水、稳定的电力和互联网使用的渗透率会发现,进入2010年以后互联网渗透率保持快速的上升态势、电力的渗透率在较高的水平上缓慢上升,但安全饮用水的覆盖率却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电力的渗透如果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发轫,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而互联网从诞生至今不过三十多年,其渗透已近接近电力渗透的一半;但安全饮用水受制于自然和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很难调和。如果按照各国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细分会发现,高收入的国家电力渗透率已达100%,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80%;而最低收入的国家,电力渗透率刚刚到达40%,但互联网渗透率已近接近15%。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低收入国家的渗透率已接近本世纪初电力在低收入国家的渗透率。

安全的饮用水、电力和互联网渗透率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HO/UNICEF JMP、SE4ALL)

根据宽带发展联盟2018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 6月,全国固定宽带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 以及96%的行政村,且光纤占比达86.3%;4G网络乡镇以上连续覆盖、行政村热点区域的覆盖。但如果对比不同省份人均GDP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固定/移动宽带覆盖率和速率)依旧表现出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虽然宽带覆盖率依托国家的政策与区域发展的相关性减弱,但在速率的相关性上受到收入水平、资费等因素的叠加或放大,依旧与区域发展的平衡极其相关,且这种相关性是显著高于不同国家之间表现出的相关性。

国内不同省份人均GDP与网络普及、速率相关性(来源:国家统计局、宽带发展联盟)

虽然互联网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了明显的后发优势,加之其自带的去中心属性,在整体上并不一定加剧当前区域发展的不平等,但依旧可以看到互联网数字世界存在明显的鸿沟和差异,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可获得、付得起方面。虽然互联网技术确实能在教育机会的均等上提供新的可能,但技术的投入受限于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受众的消费能力,这些不均衡和不平等是技术之外需要去解决的,否则只能沦为美好的期望和个例。恰恰相反,在新兴的技术力量面前,收入不均衡的中低收入人群不仅在技术的可获得性、使用的熟练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制约,很可能更容易受到技术力量的威胁,比如被替代的失业风险、缺少识别好坏的能力(网络和电信诈骗、网瘾等)而更容易遭受损害。

1 阅读:3
一点重量

一点重量

什么都知道一.,喜欢用数据说话,喜欢数据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