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尼克松来访,招待尼克松的菜品,看起来寻常,实则内藏乾坤

心动一夏 2024-04-13 13:44:03

周总理招待尼克松的菜肴,看似寻常实则内藏乾坤

在1972年那个春意盎然的二月,美国的总统尼克松跨越重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中美两国长达数十年的隔阂,更标志着世界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而这次历史性的会面,自然少不了周总理的热情招待。尤其那桌精心准备的晚宴,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周总理对待这次晚宴的态度,可谓是既朴实又用心。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两国文化、情感的交流。因此,菜单上的每一道菜,都力求体现出中国的传统风味,同时又要在食材和制作工艺上做到极致。

说到食材,那就不得不提张涛这位负责采购的同志了。为了找到最上乘的原料,他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就拿其中一道“芙蓉竹荪汤”来说,当时特别指定要用四川长宁产的竹荪做原料。于是张涛费尽周折,通过上级部门联系到了长宁当地单位,请求他们挑选优质竹荪。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食材,比如其中一个食材蚕豆,背后也蕴藏着不小的乾坤。由于季节原因,当时蚕豆并不容易找到。但张涛没有放弃,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浙江平阳县钱仓镇还有正在生长的蚕豆,然后才得到了蚕豆这一普通食材。

至于饮品,虽然现在看来果汁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在那个年代,国内还没有生产果汁的企业。于是,大家决定自己动手,用人工压榨的方式制作果汁,确保每一滴都纯净无杂。

然而,周总理对晚宴的用心,并不仅仅体现在食材的选择上。在制作工艺上,他同样追求精益求精。比如其中的一道名叫“两吃大虾”的菜品,这道菜名字听起来像是大虾,但实际上却是用荸荠、山药、鲜藕等食材精心制作而成。这道菜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在重要的宴会上,带壳的食物往往不便食用,容易弄脏手。因此,厨师们巧妙地用这些食材模仿大虾的外观,既美观又实用。

当尼克松看到这道“大虾”时,并没有太多在意。但周总理却主动向他介绍了这道菜,并亲自示范如何食用。只见周总理毫不费力地将“大虾”整个放入口中,连壳带肉一起咀嚼。这一幕让尼克松看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样的“大虾”竟然可以整个食用。

在周总理的推荐下,尼克松尝了一口这道“大虾”,顿时被它的美味所折服。他连声称赞,表示这比真正的大虾还要好吃。而更让尼克松惊讶的是,这道菜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两吃大虾”。

当大家吃完盘子里的“大虾”后,周总理用筷子指着盘子说:“总统先生,请再品尝一下这个。”尼克松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有些莫名其妙。这时,周总理用勺子轻轻敲了敲盘子,盘子竟然碎成了几块。接着,周总理用筷子夹起一块碎片放入口中。这一幕让尼克松更加惊讶,他没想到连盘子都可以吃。

周总理一边吃一边向尼克松介绍,原来这道菜真的叫“两吃大虾”,刚才吃的是虾的“虾黄”,而这个盘子是虾的“虾肉”。尼克松了解后不禁大为赞叹,自己早就听说中国的美食博大精深,而今天才算是亲身体验到了。

除了这些精心制作的菜肴外,伟人还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参加宴会,但他特地让厨师送来了三道菜:烧滑水、鱼翅仔鸡和牛排。这三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和故事。尤其是那道“烧滑水”,用青鱼的尾部做成,看似普通却暗藏深意。

伟人的专职厨师程汝明起初也不理解为什么要送这道菜给尼克松,但后来他明白了。原来,伟人是在通过这道菜向尼克松传达一个意愿:一条鱼往哪里游,是由尾巴决定的;而两国关系往哪里走,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个推进器。

至于尼克松是否看懂了这道菜背后的深意,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无论如何,这桌晚宴都成为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让人们感受到了两国之间友好交往的温馨氛围。

0 阅读:109

心动一夏

简介:这个夏天不燥热